寄生蟲侵入宿主、移行、定居、發育、繁殖等過程,對宿主細胞、組織、器官甚至系統造成結構、形態和功能等的嚴重損害。從寄生蟲侵入之日起,到引起宿主最早出現臨床症狀的那一段時間,習慣稱之為潛伏期。寄生蟲對宿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掠奪宿主的營養:營養關係是寄生蟲與宿主最本質的關係,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生長、發育及大量繁殖,所需營養物質絕大部分來自宿主,寄生蟲數量越多,所需營養也就越多。這些營養還包括宿主不易獲得而又必需的物質,如維生素B12、鐵及微量元素等。從宿主腸道內容物攝取營養的寄生蟲,並不完全把宿主的食物作為它們所需物質的唯一來源。可能存在選擇性和競爭性攝取營養物質。2. 吸取宿主的血液:有許多種寄生蟲吸食宿主的血液。吸蟲中也有許多以血液為食的。節肢動物中的吸血蝨、虻、廄蠅、蝨蠅、蚤、蜱和刺皮蟎等都是直接由宿主的皮膚吸食血液。3. 消化、吞食或破壞宿主的組織細胞:某些吸蟲可以分泌消化酶溶解宿主的組織為營養液;蟲體也可直接吞食組織碎片;細胞內的寄生蟲,如球蟲、梨形蟲、住白細胞蟲等可以直接破壞宿主組織細胞。4. 毒素和免疫損傷:寄生蟲排洩物、分泌物、蟲體、蟲卵死亡崩解物對宿主是有害的,這些物質可能引起組織損害、組織改變或免疫病理反應。如蜱用於防止宿主血液凝固的抗凝血物質;寄生於膽管系統的華枝睪吸蟲,其分泌物、代謝產物可引起膽管上皮增生,附近肝實質萎縮,膽管局限性擴張,管壁增厚,進一步發展可致上皮瘤樣增生。5. 機械性損傷:寄生蟲侵入、移行、定居、佔位、或不停運動使所累及組織損傷或破壞。如多量蛔蟲積聚在小腸所造成的腸堵塞;有時許多蟲體團集在腸管的局部,引起腸蠕動的不平衡,導致腸扭轉或套疊。6.引入其它病原體:許多種寄生蟲在宿主的皮膚或黏膜等處造成損傷,給其它病原體的侵入創造條件。還有一些寄生蟲,其自身就是另一些微生物或寄生蟲的固定的或生物學的傳播者。例如,某些蚊蟲傳播人和豬、馬等家畜的日本乙型腦炎,某些蚤傳播鼠疫菌,蜱傳播梨形蟲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