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節檔,註定是令許多電影人和電影迷都難忘的。
今年開始,《少林寺之得寶傳奇》、《發財日記》等多部春節檔電影,想試試為你在線營業。即便宅在家過年,一張影票花不了一杯奶茶的錢,不僅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王寶強、宋小寶的院線品質新片,也能觀看數百部院線熱門片、網絡電影。
回看過去的一年,隨著春節檔的全面停擺,給整個電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很快,愛奇藝開始聯合片方,活躍地探索以PVOD (Premium Video on Demand)高端付費點播模式上線,用戶可以在網絡上第一時間觀看新電影。
最近,由網工委聯合三家視頻平臺舉辦的2021年網絡電影春節檔雲論壇,也正式提出「網絡電影春節檔」概念。
不僅是大片方和大平臺越來越多的合作案例,業內的積極態度也在釋放鮮明的信號:在線電影發行有未來,PVOD有機會成為常態化的趨勢。
電影業的「縫合線」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的出現讓電影行業在一段時間中受到重創。春節前夕,7部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400多家院線無大片可放。隨後半年,疫情導致影院關閉,因為疫情而積壓的國產片或達到200部。
不同於海外市場較為苛刻的輿論環境,在中國市場,業內對在線發行的開放度和包容度更高,不缺乏像《春潮》這種採用在線發行模式的電影,也獲得市場、行業以及主流獎項認可的先例。
去年5月,《春潮》獨家上線愛奇藝。同年11月,《春潮》獲得了第33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兩項提名。這是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歷年入圍影片中,唯一一部在視頻平臺以PVOD模式發行的影片。
在這些背景下,在線發行從最開始作為「權宜之計」,逐漸成為「業內的流行解決方案」,可以說充當了電影業傷口上的「縫合線」和「延長線」。
首先,在線發行幫助縫合了電影內容供給和觀眾需求。
每年大約有700部電影上線,但在線性放映的市場中,常常出現頭部影片拿走有壓倒性優勢的排片,而其他多元類型的影片則面臨觸達觀眾和收益回收的更多挑戰。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在線發行模式不但讓多元類型影片增加了可以自主選擇的發行渠道,也符合流行的D2C(Direct To Consumer)理念,也就是壓縮中間渠道,讓電影直接面對受眾,讓用戶決定影片的收益甚至命運。這對電影市場的內容供需進行了有效的分眾化引導,也給了更多電影人圓夢的機會和創作的空間。
在線發行也在推動電影發行效率提升,影片發行策略將會更有針對性和靈活度。在過去,非頭部影片常常在市場較為被動,難以分到奶酪。而本土視頻平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營銷方法論,能夠幫助影片從線上精準覆蓋潛在觀眾群。視頻平臺推出在線發行模式,讓「強者做大片、中腰部創作者也能活得很好」有了可能,這也是電影人走向在線發行的關鍵。
回顧2020年,不難發現,視頻平臺的在線發行模式已經形成一定的規律。
當前,文藝片、中小成本的類型片更青睞試水在線發行,因為這種類型的電影對播放硬體要求相對較低,而且影迷受眾更為垂直細分,容易集中覆蓋。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仍會存在上座率、排片等限制因素,在線發行對於中小影片來說,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不僅可以避開院線大排期、大片的廝殺,也可以找到目標受眾。
除了文藝片、類型片,像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的《花木蘭》這類院線熱門大片,也開始嘗試用「在線發行」和「院線發行」並行的方式,共同上映電影。
在線發行,還為用戶的觀影體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既可以用適中的觀影成本,滿足不同類型影片的觀看需求,相較於線下觀影,也可以讓碎片化、私密化觀影等等這些未受廣泛重視的市場需求,得到滿足。
在中國市場,愛奇藝在去年2月,就第一時間上線了動作喜劇電影《肥龍過江》,最早開啟了視頻平臺對在線發行模式的持續探索,並率先建立了分帳模式,也和不同類型影片一同探索並拓展了商業空間,獲得市場積極的反饋。
在線發行不僅幫助縫合國內電影業曾經的傷口,也為電影行業平衡市場供需、提升發行效率、豐富用戶體驗等方面提供了推動力。電影人正在利用「在線發行」和「院線發行」模式,兩條腿走出更寬的路,讓國產電影迎來新的轉機。中國電影在全球電影事業中率先復甦,中國開始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票房超過美國。
走進線上影院
當院線春節檔蓄勢待發,在過去幾個月快速發展起來的「線上影院」也整裝待發。隨著院線級電影卡司王寶強、宋小寶宣布加入網絡春節檔,線上影院更是因此形成了一股強勢的票房號召力。
早在去年7月,愛奇藝就推出了線上影院品牌「超級影院」,覆蓋奇幻、都市、青春、愛情、劇情、懸疑、警匪、文藝片等不同類型、不同體量的國產、海外新片,讓用戶能在「超級影院」第一時間窗口在線觀看更多優質新片。
從愛奇藝「超級影院」來看,春節檔的影片選擇相當豐富,不僅有《少林寺之得寶傳奇》《發財日記》這類高品質新片登陸,也有不少院線熱門片、網絡電影、紀錄片等眾多內容;還有《蕎麥瘋長》等百餘部影片免費展播。另外,愛奇藝也對眾多海外大片進行了普通話配音。
「今年做春節檔主要有三個出發點」,愛奇藝副總裁、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解釋道:
「第一,因為今年就地過年,有些年俗比如走親戚沒辦法實現了,我們希望打造新年俗,大家在雲上過年,在雲上看大片。第二,我們希望能夠有新年貨,就是大家可以互相贈送一張線上電影票。第三,打造新年味,所以我們才開放了這麼多免費的大片,供大家觀看。」
線上影院的成長,讓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觀看院線級別新片,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多元化的觀影訴求得到滿足。另外,觀眾的電影體驗也不會成為「將就」。比如去年在電影《徵途》在線發行前,愛奇藝專門為這部電影,重新製作了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4K、60幀等格式,爭取讓用戶在硬體條件允許的範圍內,獲得最好的視聽效果。
對於是否選擇線上影院,除了用戶的接受度,片方和投資方最關心的問題或許還有:能回本嗎?
據了解,之前的單片付費電影,愛奇藝都是覆蓋了80%甚至100%的製片成本,成本回收壓力轉嫁到了平臺身上。短期內,平臺願意去多承擔一些風險和壓力,和片方一起慢慢摸清行業規律。
從這個角度來看,線上影院的出現,對電影人也是個好消息,片方和平臺合作一塊使勁,雙方目標都是儘量讓更多人來看這部電影。未來,可能有更多頭部電影進入「超級影院」,平臺和片方選擇走單片付費分帳,還是版權採購模式,又或者是兩種混合,都可以根據具體項目確定。
畢竟,好電影從來不局限於發行模式或者屏幕大小。
下一站
無論是行業擁抱的D2C趨勢,還是逐漸流行的在線發行,又或是正在成長的線上影院,背後其實都是用戶的需求在驅動,人們不僅對電影內容的需求在分眾化,對看電影的形式、場景、社交方式也有了更多的細分需求。
儘管在線電影發行在國內已經獲得初步認可,但不得不承認,相比於海外成熟的付費體系,國內情況依然處在發展初期,還需要進一步打通多個環節,探索並驗證可以復用的規律。
對於國內在線發行模式的未來,宋佳曾有過四點暢想:
一是希望形成排片概念,讓觀眾知道今天有什麼片在院線上,有什麼片在網絡上。
二是可以做成類似迷霧劇場的影廳模式,比如用戶訂閱喜劇影廳,就能一直看到最新的喜劇電影。
三是增強社交功能,比如你想請朋友一起看電影,你們五個人就可以發起一個包場,屏幕會變為子母屏的形式,大家可以一起邊看邊交流,不想交流也可以關掉。
四是在線發行的電影會形成一系列新的發行、營銷方法論,是有別於傳統院線宣發策略的。
也許不遠的某一天,特定的線上影院品牌,還有可能像各大電影節一樣,只要登上這個舞臺,就是具有符合公認標準的品質認證,對於片方來說, 能得到品牌背書和榮譽感,投資方可以獲得票房收益的安全感,更多觀眾也能節省選擇好電影的時間和費用成本。
現在,網絡電影春節檔已經閃亮登場,相信網絡電影暑期檔、國慶檔也不會太遠了。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