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大概沒有一位家長在孩子哭鬧時,可以保持冷靜、淡定、從容不迫。哪怕再身經百戰的媽媽,也會瞬間懵圈,「我的寶兒啊你這是咋地了?!」
那就更不要說那些經驗不足的新手爸媽了,完全鬧不明白小朋友到底在哭什麼,為什麼哭,怎麼才能不哭。
我們學車要先考駕照,上崗有試用期和員工培訓,可當爸媽這種頂級難度的「工作」不僅新人直接上手,還沒有新生兒說明書和行動指南可以參考。
所以,不少家長不得已就把「按需餵養」誤操作成了「按哭餵養」,只要孩子一哭就默認為是寶寶餓了,餵奶了事。
可小寶寶哭了不一定就是餓啊?這個不會說話的小傢伙除了哭,其他表達方式全不會啊。
他困了累了,煩了倦了,尿了拉了,熱了冷了,情緒不好想抱抱了,肚子疼了身體不適balabala,都會哭。
只要孩子的需求被滿足,不適被消除,他自然就不哭了。
飢餓的哭聲
因飢餓發出的哭聲非常具有感情色彩,聽起來非常哀怨和委屈。多為小聲的嚶嚶的招呼聲和撒嬌聲,聽起來很像「nei(奶)」的發音,嘴巴向兩面咧開。
這種哭聲常出現在餵養間隔前後(夜間會尤為明顯)。
有的孩子會哼哼唧唧,有的是吭吭哧哧,有的則是哀嚎不已,這和每個孩子的性格氣質息息相關。
如果長時間不響應會變得很大聲甚至鬧情緒。但區別於歇斯底裡的大哭,更不會全身用力打挺。
因為飢餓的狀態是能量匱乏的表現,如果明顯感覺孩子力氣很大精力十足,那一般不會是飢餓的哭聲(更像脹氣哭)。
因疼痛引發的哭聲會很突然!如脹氣娃睡著了忽然哭醒,如學步階段的寶寶跌倒摔痛自己,如打針瞬間的大哭;
可能是持續性很長的高聲尖叫(如骨折或創傷時的痛哭),也可能是爆發式大哭(如脹氣娃黃昏鬧或者無法安撫時的大哭)。
發出這種哭聲的寶寶,不僅會扯著嗓子放聲大哭,還會表現出痛苦不堪的樣子。嚴重的時候,寶寶更像是嘶喊,歇斯底裡哭到嗓子嘶啞。
同時孩子會伴有滿臉通紅,渾身用力,手腳亂蹬的表現。你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肢體動作非常有力量。
整個哭程幾乎分分鐘都是高潮,沒有起落,日常的安撫方式根本不起作用,除非疼痛消除。
脹氣哭就屬於這一類,哭聲劇烈,表情痛苦,且哭程較長(30分鐘到三五個小時不等)。
比較有效的安撫方式是:立著抱、趴著、做排氣操、順時針揉肚子、飛機抱、用背帶背在肩上、蘿蔔蹲等等。
有效程度要根據寶寶當時的脹氣疼痛程度。如果真是太難受了,啥都不管用。
當然這都是緩解的方法,根本解決還是得靠餵養規律得當。
鬧覺的哭聲
因疲憊、鬧覺產生的哭聲會帶有情緒,明顯感覺寶寶在生氣、不滿,面部表情較為豐富,哭聲大小適中(比餓的時候聲音大,比疼痛時的聲音小),可能會發出「噢~噢~」的聲音。
寶寶還會伴有揉眼、眨眼睛、眼神迷離或者直接閉上眼睛等反應,手舞足蹈但力量適中。
哭的進程是這樣的:先是很激烈,然後隨著安撫每一會寶寶就應該慢慢睡著。如果長時間不響應,可能會哭哭停停,半迷糊半哭。
有的寶寶哭哭就自己睡著了,有的則越哭越兇,直到自己被安撫才能順利入睡。鬧覺哭通常發生在小月齡寶寶身上。
不舒服的哭
因不舒服引發的哭聲和前面幾種哭聲都不太一樣,大多都是點到為止的哭,不會特別激烈。但情緒會體現出煩躁不安,如果不被滿足也不會善罷甘休。
不舒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室溫太冷或者太熱(摸摸後頸和手腳),比如需要換新的紙尿褲(檢查一下尿顯),比如溼疹發癢(觀察一下皮膚),比如出牙牙齦腫痛(看看孩子的牙齦),比如感冒鼻塞流涕不適(這個不用說了)....
這些哭聲無法一一總結,需要媽媽們細心總結自己家的情況。
驚嚇的哭聲
因驚嚇引發的哭聲先是沉默幾秒後瞬間爆哭,渾身僵硬。那種狀態有點像脹氣娃肚子痛的哭,但臉色不會憋的通紅,手腳亂蹬。
但這種哭鬧來的快,去得也快,通常會隨著家長的安撫逐漸平靜下來。
就是想哭
因想哭而哭的哭聲,這個實在是沒有個準兒,寶寶就是心情不好想要哭哭。
如果排除了生病、餵養不當、環境變化和突發事件等原因仍沒找到異常,可能孩子真的是想哭一下讓自己發洩一下。
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睡覺前,外出玩耍之後情緒無法平復,吃飽了需要消化一下。這種哭,通常持續不了多一會,孩子就會合眼睡著。
其實這種情況和鬧覺有點類似,但更多出現在大寶寶身上。
小孩子總是要哭著長大,這話一點都不假。所以也請新手爸媽放下心裡的包袱,千萬別覺得自己連孩子都哄不好。
畢竟大家剛剛為人父母,誰也吃不準孩子的脾氣秉性,搞不懂孩子簡直太正常了!但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仔細傾聽,一定能發現當孩子有不同需求時,他的哭聲和肢體動作都是風格迥異,各有不同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訓練」,我們會發現,原來這個不會說話的小軟萌,能把哭發揮的如此淋漓盡致。
到時候,我們就能夠根據孩子哭鬧時的不同表現,判斷孩子到底怎麼了,或者他有什麼需求需要被滿足。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啦~
特別提醒: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孩子
如果孩子一哭你就焦慮,可能最後讓孩子停不下來的並不是什麼需求,而是你的情緒。
這點滿媽深有體會,每次我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滿滿會哭的更加稀裡譁啦,如果我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會因為媽媽的穩定而格外安心,更容易安靜下來呢。
我知道這很難,但屢試不爽,還是值得追求一下的。
希望這份《寶寶哭聲說明書》
能夠幫到正在手足無措的你~
只希望用接地氣的方式,把育兒書和專家的理論派變成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