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親以"一站式"服務贏得市場青睞突破線上衝擊

2020-12-28 硬派科技

母嬰行業發展潛力很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線上一大批綜合性的母嬰線上平臺,大量個性化垂直電商平臺出現,這些平臺對線上實體店的打擊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母嬰行業需求具有剛性,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較低,質量與實用性成為用戶購買母嬰童產品時所考慮的關鍵因素,他們對質量更好、更實用的產品的支付意願更高。因此實體母嬰生活館仍然是主要的母嬰消費渠道。

面對著網際網路的衝擊,線下母嬰市場呈現生態化發展,不斷融合與深耕成為必然選擇。

在運營模式上,愛親一直以打造"一站式"母嬰生活館來增強競爭優勢,在母嬰市場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首先,愛親母嬰生活館內的產品從日常用品、服裝到食物一應俱全,規模大,專業性強,容易博得消費者的信賴。其次,愛親在保證商品齊全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幫助投資者對當地居住人群及流動人群進行分析比較,根據店鋪所在區域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在進貨時合理搭配中高檔產品。最後,愛親"一站式"服務得以進行是因為採取會員制,以促進消費、穩定客源。例如建立寶寶檔案,根據檔案資料做好售後服務,並在寶寶生日時贈送生日禮品等。

在營銷策略上,"一站式"服務的主旨就是以消費者為核心。母嬰用品消費者主要可以分解成媽媽與孩子。媽媽扮演的消費者角色有消費倡導者、消費決策者、購買決策者,孩子則扮演消費使用者。在研究消費者需求與特徵的時候就需要同時考慮到各類因素,才能保證營銷策劃的成功制定。

因此愛親為了能夠做到"一站式"服務,以每天幾十家店的速度在全國迅速蔓延,立志要在全國各個鄉鎮,每個社區都能夠看到愛親母嬰店。徹底解決媽媽們因為距離遠、位置不方便而無法享受到專業母嬰服務的煩惱。以"店員能夠推薦符合顧客需求的商品"和"只有這個店才有我要的產品"這兩個指標,作為店鋪目標。因為愛親深知,消費者一方面對商家、產品的推廣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對商品的獨特性有一定期待。

愛親母嬰的"一站式"購物,不僅滿足了媽媽們購物的基本需求,愛親母嬰的遊泳館、親子樂園、催乳、撫觸等增值服務在為加盟商創造更多利潤的同時,也讓愛親母嬰生活館成為媽媽和寶寶互動的樂園,符合消費升級下新一代寶媽的育兒需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愛親母嬰以"一站式"服務深耕實體店運營突破線上衝擊
    線上一大批綜合性的母嬰線上平臺,大量個性化垂直電商平臺出現,這些平臺對線上實體店的打擊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母嬰行業需求具有剛性,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較低,質量與實用性成為用戶購買母嬰童產品時所考慮的關鍵因素,他們對質量更好、更實用的產品的支付意願更高。因此實體母嬰生活館仍然是主要的母嬰消費渠道。
  • 白鯨出海創始人兼CEO魏方丹:「一站式」服務讓企業出海少走彎路
    在疫情之下,我國企業數位化進程不斷加速,人工智慧、5G 等新興技術不斷成熟,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市場空間仍然廣闊。特別是,疫情導致國外不少國家出行受限,消費者對手機依賴程度進一步提升,給我國泛網際網路企業出海帶來了機遇。就目前而言,不少泛網際網路行業國外競爭比國內競爭相對要小一些。魏方丹表示,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經歷了探索、發展、升級三個階段,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 線上服務消費有什麼特點?
    而今,除了實物消費,優質優價的服務類消費在線上異軍突起,受到青睞。趁「雙11」促銷買機票、訂酒店、吃自助餐……服務消費活力盡顯。今年「雙11」,線上服務消費有什麼特點?發展趨勢如何?怎麼看待消費者的需求特徵和消費心理?
  • 線上拍賣聯盟:全渠道布局 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和各項技術的不斷突破及消費觀念升級,消費者對服務體驗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如無人超市、智慧門店等新零售手段的登場也讓這次的戰局平添幾分衝擊。幾乎每一次雙十一統計,都會涉及突出線上狂歡和線下冷清的強烈對比,這種情況值得思考,而今,不斷有人提出線上和線下如何打通、如何融合?
  • 2020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線上渠道呈爆發式增長
    《報告》指出,在線下向線上轉移過程中,線下門店通過入駐電商平臺將專供線下的高端產品帶到線上,電商通過在線下設點將高效便捷的網購方式進一步下沉,線上線下融合,促進家電市場向產品更好、服務更佳、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
  • 母嬰消費呈現高端化趨勢 愛親母嬰生活館備受歡迎
    在消費升級的影響下,中高端的消費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讓母嬰市場中的高端母嬰店更受消費者歡迎。當下母嬰店數量越來越多、門店商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基於此,一些懂得與時俱進的門店經營者開始另闢蹊徑,試圖尋找增量市場,這其中,愛親母嬰生活館便位居消費者喜愛的母嬰店排行榜前列。
  • 新業態下的服務升級:順豐助力醫院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林毅倫、記者皮澤紅報導 最近,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教育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打破傳統慣性思維,發展15種新業態,把支持線上線下整合的新業態新模式作為經濟轉型和促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 服務企業紛紛推出線上優惠 「雙11」服務消費走俏
    而今,除了實物消費,優質優價的服務類消費在線上異軍突起,受到青睞。  趁「雙11」促銷買機票、訂酒店、吃自助餐……服務消費活力盡顯。今年「雙11」,線上服務消費有什麼特點?發展趨勢如何?怎麼看待消費者的需求特徵和消費心理?
  • 黑龍江建行399家網點自助辦理社保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務
    +線下」多種查詢、繳費渠道,以往辦理社保醫保繳費、查詢業務通過政務大廳、社保大廳、龍江人社APP的模式被創新突破。足不出戶「隨心辦」的線上辦理模式,為參保人提供了更多訪問渠道,特別是疫情期間,這種「不見面」的線上辦理模式深受廣大參保人青睞。 創新成果二:繼通過建行手機銀行APP實現「社保不求人」後,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又於2020年11月末,在全省399家營業網點的1220臺智慧櫃員機上開發了線下查詢和辦理功能。
  • 京東惠民小站為下沉市場提供「一站式」服務
    有數據表明,我國下沉用戶規模已超過6.7億,他們對品牌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偏好逐漸向一二線城市看齊。對此,京東數科11.11通過全民狂歡福利、本土化站點深扎和線上線下省錢資訊曝光等,以數字科技助力好物下沉。
  •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青島文旅市場逐漸回溫
    為此,青島市積極探索升級文旅服務方式,採用「線下閉館抗疫,線上服務相伴」的新模式,為市民提供在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打造「不打烊」的線上文旅盛宴。青島市文化館自1月29日起推出線上活動天天有,微信雲平臺設置「雲課堂」「雲展覽」「雲劇場」「雲書場」四大線上公共文化服務板塊,開展「群星書場雲直播」、「群文雲課堂」、「群文雲展廳」非遺展覽、「春風送暖·抗疫情網絡攝影圖片展」等各類線上活動125場次,總點擊量25.2萬人次。
  • 泰坦科技:科學服務一站式平臺,國內市場佔有率持續領先
    覽富財經網梳理發現,國內科創板上市企業泰坦科技(688133)是國內領先的科學服務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可提供全流程覆蓋,綜合一站式實驗室服務的內資企業。2018年,泰坦科技憑藉前期搭建的核心產品、科研一站式服務信息化平臺「探索平臺」等產品獲得國開行青睞,後者成為泰坦的戰略股東。
  • 產科一體化門診「一站式」服務孕產婦
    ■ 本報記者 馬珂 通訊員 符王潤  「以前做一次檢查需要跑好幾處才能完成,有了產科一體化門診,全部都集中在一層完成檢查,真是方便多了。」
  • 樂動體育商城培養客戶線上購物習慣,一站式購物滿意到家
    (原標題:樂動體育商城培養客戶線上購物習慣,一站式購物滿意到家)
  • 國美線上線下齊開花 門店服務贏得用戶好評
    12.12大促掀起年終狂歡高潮,各家電商平臺線上促銷紅紅火火,而線下門店也不示弱,呈現一派熱鬧非凡的大促氣氛。12.12期間,國美線下門店好不熱鬧,迎來一群體驗至上的用戶。面對他們千差萬別的需求,國美的工作人員用貼心服務一一解決了他們的難題。
  • 司法為民一站式 創新服務爭一流 都蘭法院不斷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
    司法為民一站式 創新服務爭一流 都蘭法院不斷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2020-12-23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輝超市打造「年貨大街」 線上線下一體化助力下沉市場消費升級
    全渠道「年貨大街」迎新春永輝超市年貨節在全國1000餘家門店和永輝生活APP展開,活動線上線下同步,從1月13日持續至2月11日。活動商品覆蓋全品類,從生鮮果蔬、休閒零食、生活用品日常所需,到糖巧酒水、新年飾品、新春禮盒年貨等,應有盡有,確保春節期間重要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供應充足,為顧客打造一站式購物,保障高品質與性價比。
  • 蘭溪:服務「一站式」業主「零跑腿」物業智能服務
    浙江在線-蘭溪新聞網10月2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陳志恆 陳斌)「有了『信義居』,既能線上繳納物業費,遇到問題還能在線投訴並及時受理,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家住蘭谿市區金圓上都小區的柳燕紅為「信義居」平臺的高效便捷點讚。  今年7月,通過多次測試,蘭溪「信義居」系統上線。
  • 戶政「一站式」服務 辦事群眾伸手點讚
    戶政「一站式」服務 辦事群眾伸手點讚 2020-12-15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利東昌嘉,一站式綜合優選平臺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給整個經濟體系帶來巨大的衝擊,所以行業的洗牌和投資風向的變化,促使每個人重新制定了2020發展與理財計劃,每個人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和生活壓力,也令可持續發展、企業責任以及企業、行業和國家抗跌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檢驗。如何能夠優選投資標的,如何進行避險,成為大眾尤為關注的考量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