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演員請就位2》,第一集主打「爾冬陞訓人穩準狠」,第二集就是熟悉的「郭敬明和李誠儒battle」了。
起因是何昶希和張逸傑演了《陳情令》的一個片段。
何昶希,演戲經驗為0,演技也是肉眼可見的爛。最迷惑的是,採訪問何昶希為表演做了什麼準備?他說:心理準備……
對手張逸傑是童星,雖然古裝體態不佳,但演技還是比何昶希強的。
到了導演評級這裡,三位導演都給了張逸傑A,唯獨郭敬明把A給了何昶希。沒想到的還在後面,在演員要下臺的時候,郭敬明舉手示意要給S卡。
與市場評級相對應,S卡是級別最高的卡,每位導演只有2張,而演員卻一共有40位。
後臺演員們的表情也都亮了,同樣渣演技的張大大表示不服。
董思怡當時在臺下就說:他是來選《少年之名》的嗎?也是real敢說。
單純的讓大家去理解節目組S卡的標準,肯定是代表了最好、超級好。然而郭敬明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認為「S」應該有三重含義,分別是「student學生」、「seed種子」、「special獨一無二」。(special還拼錯了,尷尬)
話多無用、詞藻堆砌、偷換概念、看似華麗有理其實就是胡攪蠻纏的詭辯。說完這波後,郭敬明又說:「如果我要拍電影,我不會選擇你,我要對觀眾負責。現在我是老師,我可以選擇你。」
聽完小四詭辯後,陳凱歌也說了一個S開頭的,It is such a big surprise,明晃晃的不認同。
如鯁在喉的李誠儒老師沒找到機會說,這一趴就過去了。
看了後面才知道這只是小case,下一輪表演的董思怡直接問郭敬明給S的標準是什麼。
爾冬陞順勢來了一句:郭敬明給S的時候,你們在後臺都不認同是嗎?董思怡說對。郭敬明回答:「我給S卡的人就是我想找他拍戲。」
陳凱歌立馬回懟給S卡是對臺上演員的表演給予專業的評論和判斷,至於和演員的合作可以私下說。
郭敬明又改口說:「我選S是以後想要合作的類型,而不是此刻就要去拍戲。」隨後陳凱歌巧妙地cue了李誠儒。
李誠儒果然不負眾望,直接表示郭敬明一會要合作一會不合作,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郭敬明插話被李誠儒打斷:小小年紀,要懂得尊重人。
所以郭導是在以自己是不是想找他拍戲,是否符合選角標準來給S卡。如果這個節目叫《導演來選角》,ok,你想怎麼選就怎麼選,但問題這是個演技競技類的綜藝啊,是要用演技來說話的。
到最後郭敬明又開始以「你可以不喜歡一個東西,但你要允許它存在」詭辯,偷換概念,把「批評」等同於「不允許存在」……
這場嘴炮battle 讓場面氣氛一度劍拔弩張…就在這時,大鵬跳出來說「我站他(郭敬明)」,實在失了主持人的中立水準。同時還扭曲了李誠儒「小小年紀」這句談禮貌的話語,顯得李誠儒倚老賣老。節目播出後,大鵬還買了情商熱搜也是嘔。
偷換概念之後,郭敬明又轉移矛盾主體,把自己的自私轉移到節目組「合理規則」,旁邊三個導演不懂這「合理規則」?那是他們在儘可能地維持公平好嗎。
個人喜好的前提是有演技,對得起其他演員,兩位大導演選擇的人最起碼連觀眾都可以認同,那都是新人怎麼不給張大大發S卡鼓勵呢?百花齊放是沒什麼錯啦,但前提是這百花得是「花」啊!
一般人遇上郭敬明,都得在吵架沒發揮好小組發個帖。郭敬明說話總有點前言不搭後語的矛盾感,試圖說服別人也需要稍微站的住腳的理由,不是想當然的煽情然後自我感動。當然也有可能是太善於炒作,試圖給自己樹立一個被攻擊的形象達成自己的目的,完了搞不好還買點水軍在微博上吹自己,有他這樣的導演我們的演員怎麼可能進步?
一檔考驗演員演技的競技類綜藝節目,結果靠演技登上的熱搜卻沒幾條,反而更多的是「撕X」。這集也活靈活現地體現了目前的市場,這種風氣大家心知肚明,但觀眾是抱著這個節目可以顛覆這種風氣而看的,結果就給大家看這?
給觀眾餵shit,觀眾不接受吐槽,還要說是大眾不能容忍藝術的多樣性。綜藝裡明明就是由著自己性子來還要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後破罐子破摔圓不回去了就轉頭指責大眾。對付這種人就不能被他繞,直指核心就是爛,就是抄襲,就是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