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本來就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近期播出的《演員請就位2》,郭敬明因為給了何昶希一張s卡,和其他導師以及李誠儒的唇槍舌戰,又一次上了熱搜。
發s卡給小何
客觀來說,郭敬明是有才華的(我指的是寫作)。大家不認可他,一是因為抄襲的事情;二是因為這些年他每一次都能趕上吃紅利,似乎就讓人有種德不配位的感覺。
再說,他的那些電影,除了《悲傷逆流成河》豆瓣評分都沒有上過5分。妥妥的爛片王。很多人質疑,他憑什麼和李少紅、陳凱歌、爾冬陞同坐評委席呢?
郭導的作品
而這次節目中他的一意孤行,讓很多人罵他,覺得他有失公允;節目中,其他三位導師也是明裡暗裡的擠兌他。然而,郭敬明面對質疑,就是不改、不鬆口。而且表現出極強的心理素質,一套套理論一堆堆大道理,張口就來。李誠儒老師兩季了,還是沒吵贏他。唉。
其實在我看來郭敬明的種種巧舌如簧、詭辯邏輯、得理不饒人,其實反而將他的自卑體現的淋漓盡致。
郭敬明在節目中反覆說:「你可以不喜歡,但是請允許它的存在。」這話聽起來沒錯對吧,但是仔細一想,那我是不是可以說:「你也可以喜歡你喜歡的,但是請允許我討厭。」
郭老師的辯論依據
人家說自己不喜歡,但是並沒有說這東西不應該存在,難道存在的東西我就必須要喜歡嗎?我就必須要贊同嗎?你有你喜歡的,我有我喜歡的。怎麼我不喜歡你的東西就不行,就立馬給我帶高帽子,上升一個高度呢?好像我不喜歡你的東西,就是我太狹隘了呢!
郭敬明這叫偷換概念,然後立馬上升一個高度,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反擊你。其實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來,郭敬明心理是多麼渴望被別人認同。一旦別人說了他的戲不好,或者不同意他的觀點,他就是特別倔強,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只有心裡很自卑的人,才會在被別人說一兩句的時候,就急得不行、甚至惱羞成怒。真正心理強大的人,是可以聽進去不同的意見的。
他從來不去和別人分析探討、講道理,只會是一句:「請允許百花齊放。」當然,可以百花齊放,但是你得有理由站得住腳呀。我覺得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並沒有那麼強大的知識體系來支撐自己與別人深入的探討,所以點到為止,然後立馬開溜。
郭敬明愛炫富,人盡皆知。當然他本來就是很成功的商人嘛,但是在我看來無論是他的《小時代》裡的價值觀還是他個人的消費行為,都是接近於病態的炫富。
7億上海豪宅
郭敬明家庭不好,出生在四川自貢一個小縣城,再加上身高只有1.47米又那麼瘦小,想也不用想,在學校裡肯定少不了被霸凌。再後來去上海大學攻讀影視藝術,他自己說自己很自卑,周圍的同學都是奢侈品傍身,一天一換。後來,他索性大學也沒讀完就輟學了。
如今的郭敬明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所以他終於可以在昔日那些瞧不起他的人面前揚眉吐氣了。於是他展開了報復性的消費和瘋狂的炫富。這難道不是內心積攢多年的自卑嗎?
因為他太在意別人看不起他了。他太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了。
如果說炫富不應該被詬病,那麼他如今實現跨越階級後對窮人的鄙視,就真的太不可取了。《小時代》裡顧裡說的那句:「我出了半環就會過敏。」就是他內心裡的優越感和對社會下層的瞧不上。反正,我聽到顧裡說那句話我都快吐了。
我記得我之前有位美國外教和我們說:「我們美國人之所以愛說話、話多,其實是內心的不自信和害怕。」以前我不明白,現在放在郭敬明身上,我就懂了。
很多人說郭敬明口才好,其實我覺得看遇到誰。當年被馬東下了套,急忙離開演播廳;被易立競問的慌忙喝水;被竇文濤懟的啞口無言。他只是看起來能說,其實瞧不起推敲。
馬東採訪郭敬明
這麼多年過去了,郭敬明也在成長,想必也從以前的慘敗中吸取教訓。所以我們看到了如今這個「巧舌如簧」、詭辯奇才的小四。
一套套大道理,嘴巴好像機關槍一樣的不停地說,其實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心的不自信。但是,我想說,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其實不會說一大堆,解釋一大堆。我們看到多少霸氣的人對面質疑,都只是淡淡一笑,連解釋都懶得解釋。
對於郭敬明,我不是粉絲也不是黑子,我相信郭敬明能走到今天也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比如他能蟬聯兩屆「新概念寫作」的冠軍,說明他也是有才華的。而且他能每一次準確的抓住紅利期,也說明他很有商人的頭腦。
郭敬明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可是誰能想到原來內心的自卑感,是名和利都很難彌補的。《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就提到,一個人兒時經歷的將影響他的一生。我是,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