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光
側光是指光線的照射角度和攝影者的拍攝方向基本呈90°角。它的造型能力最強,畫面明暗配置和明暗反差鮮明清晰,景物層次豐富,透視現象明顯,有利於表現被攝體的空間深度感和立體感。
拍攝人像時,側光可以產生豐富的層次,更好的表現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皮膚質感,既保證了拍攝對象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對比得當,有立體感。
不足之處是,用側光拍攝時要注意明暗交界線和陰影部分的位置,避免受光面和陰影不均衡,把人物拍成「陰陽臉」。必要時還需用反光板或閃光燈補一下光。你看上面這張圖,它使用了一個側面的白光,陰影部分是使用了燈加藍色濾紙營造出一種陰影效果,既淡化了陰影邊緣,又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斜側光
斜側光是指攝影者的拍攝角度和光線的照射方向有一個越40°的角。斜側光在風光攝影、建築攝影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利用斜側光拍攝,照片中會出現物體的陰影,這有利於增加畫面的立體效果。但從總體上來說,畫面中的主體和大部分景物仍然在正常的光線照射範圍內,畫面仍保持著明快的影調,這樣,對於曝光的控制也相對簡單。
側逆光
側逆光是從被攝主體身後約40°角的方向照射過來的光線。與逆光相比,側逆光可以帶來更明快的立體感。
側逆光具有很強的空間感,畫面影調豐富。被攝主體面部和身體的受光面只佔小部分,陰影面積大,影調較重,可以很好地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線。在側逆光下拍攝人像時,對人物暗部影調的控制和調整尤為重要,必要時可用閃光燈或反光板進行補光,效果更加。下面這張圖就可以補個光了。
頂光
頂光是指從頭頂上方直射下來的光線。在拍攝風光題材時,中午的頂光更適宜表現相對平坦的景物,會給畫面帶來豐富的畫面細節。但拍攝人像時,頂光會使模特的臉部出現陰影,這時可以讓模特戴一頂帽子,既遮擋了陰陽臉,又可作為裝飾。然後再用閃光燈和反光板對模特進行適當的補光,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極佳。
攝於兵庫縣美術館,一名老者在滿牆圖書前靜坐閱讀。在浩瀚的書海面前,一直前進吧!
點評:場景是個好場景,題材也不錯。但是拍得吧……
首先這個場景好就好在背後的書牆。但是不好就在於除了這堵牆,下面太亂了。如果是我,我就不會選擇拍攝大場景了。儘量保持畫面乾淨。
拍攝角度來說,你要找你和讀書的老者連線垂直於背景才好看。但是我覺得你佔位靠左了。
然後再說你的拍攝主體。我覺得這個老者並不出彩。
主要的問題就是取景。
此外,曝光方面,我認為這邊也是比較暗的。沒有光照到老者,那麼他和環境其實很融合,並不突出。黃色的場景光配合可能是窗口進來的場景光,顯得並不好看。
哎……
3分。
求校長點評,第一次去漫展拍攝人像。構圖基本都用人物構圖。
佳能800d+18-55USM狗頭拍攝
曝光:削弱曝光-1
虛實:前實後虛
構圖:三分線構圖
後期:PS微調色彩,裁剪,加大虛化效果。
點評:說來點coser就真有,很聽話。所以一定要點評一下。
先說主體,我認為你的模特並不在狀態。表情比較僵硬。而場景也一般般,至少你拍攝的角度看過去,場景不好。
以至於構圖方面,腦袋和背景中的大管子啊啥的,有重疊。
曝光方面,你見過他們拍漫展帶的那個大環形補光燈吧。說真的,你也弄個試試吧。
哎,姑娘我就不心疼了,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不給加分。2分。
星巴克裡給朋友拍的
點評:你朋友並不怕鏡頭。所以我覺得哪拍把人拍全也沒什麼問題。那麼現在半張臉就不好嗎?也不是,也還行。
但是手表現的不好。這就是我覺得你可以考慮多給點臉。當然這不是大問題。
曝光方面沒啥問題,黑白挺好。
虛實方面也挺好。
構圖嘛,我覺得姑娘眼睛的位置低了。
此外右邊留白也稍微多了點。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