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蝦我們走」!說到皮皮蝦,我們一定都非常非常地熟悉……椒鹽啊、清蒸啊、蒜蓉啊,又鮮又甜。季節趕上了,還有滿肚子面甜面甜的蝦籽,讓人慾罷不能。皮皮蝦屬於掠蝦類,它們和我們常見的蝦都屬於軟甲綱。但再往下分,這關係就差的老鼻子遠了。比如蝦的腳(胸足)都長在腦袋(頭胸甲)的下面,而皮皮蝦的足都長出腦袋了。其實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兩個證件照看出它們的不同。
掠蝦顧名思義,有掠奪之意。它們高度特化如鐮刀一般的第二對足,像極了我們常見的螳螂,於是它們還有個名字——螳螂蝦。憑藉著原創卻侵權了的捕捉足,螳螂蝦們積極捕食,加上超常的視覺和運動能力,使它們從軟體到硬體,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個小的到個大的全部吃了個遍。
這種特化的足,在掠蝦內部其實也發生不同的變化,一種被稱作刺穿型捕捉足,而另一種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錘擊型捕捉足。無論哪種捕捉足,其原理其實都是一樣的。
指蝦姑類第二足演化為捶捶狀(錘擊型捕捉足),用於敲擊軟體動物甚至甲殼動物的殼。什麼出拳速度之快啊、什麼一擊破缸啊!還有能夠天天看彩虹的眼睛啊!總之是個知名度很高的明星。可惜焦點永遠是打打打!
而蝦姑類則演化為鐮刀狀(刺穿型捕捉足),用於捕食魚蝦。當然還有體型更大的猛蝦姑類等,它們都是積極的鐮刀收割者。但是人們對它們的認知,似乎總是停留在吃吃吃上。
2020年10月海南菜市場中留下了一隻皮皮蝦(伍氏口蝦姑)用於拍照,拍照結束後,便裝在瓶子裡,一直扔在了行李中,不知不覺竟然帶回了北京。沒辦法只能把它丟到我的海缸裡。之後也不出所料,缸裡原有的那些小魚蝦,很快就被它打掃乾淨了。
伍氏口蝦蛄 Oratosquilla woodmasoni ,屬於具有鐮刀狀捕捉足的蝦姑類。資料上記載,這個類群在捕食的時候主要依靠捕捉足內的齒刺。開始時,我確實觀察到它在用鐮刀捕食魚缸中的小蝦。隨著對它的冷漠,我忘記了給它每天投食,可能一周才想起來餵一次。有一次我在電腦前工作的時候,忽然聽到啪啪的聲音,循著聲音一找,發現這貨竟然開始清理起魚缸中僅存的菲律賓蛤仔了。在驚訝了1秒鐘後,我慌亂地翻出手機,拍下了它這一副憨憨吃貝殼的模樣。
之後,我也諮詢了很多朋友,發現其實鐮刀狀蝦姑類在食物短缺的時候,也會採取敲擊捕食。就如同美味的蝦肉飄過錘擊狀指蝦姑面前時,它們一樣會用捕捉足抱走。看來還真是實踐才能出真知啊!怎麼樣?吃了半天的皮皮蝦,想不想趕緊整一個養起來?
「地球記憶工作室」創建於2014年7月。秉承「延續地球記憶,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與國內多家博物館、學校及企業廣泛開展自然博物教育。著重培養青少年對自然的興趣,啟迪科學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統收集各類標本萬餘件;以及幾十萬幅動植物生態圖片服務於典藏研究及教學活動。
PS
最後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還在餐飲公司上班的時候,我的下屬有一位大哥-山東威海人,向我請假回家玩,我批准了。一個星期後,他回來了,給同事們帶了好多可以直接吃的熟皮皮蝦。一群人在休息室裡用微波爐加熱吃皮皮蝦,我進去的時候那個味兒啊!別提了,真香!但是我嫌麻煩,所以就坐在邊上和大家聊天。這時有一位大姐,調侃山東大哥道「怎麼都是這蝦爬子啊,螃蟹呢」?大哥呵呵笑著說「你不知!我們海邊人都不吃螃蟹,那玩意在海底生活,吃腐爛屍體的,髒!吃多了傷身體。這個皮皮蝦是吃活食的,遊在海上面,吃多少都吃不壞人,這個才是好東西」!我在邊上津津樂道的聽著,這時候大哥叫我出去一下,在外面他給了我一個黑袋子,我一看,嚯!半袋皮皮蝦和四個大螃蟹,「我說這個螃蟹不是不好嗎」?大哥憨憨的一笑,「不好歸不好,但是貴啊」!那天我把皮皮蝦都吃了,當然螃蟹也沒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