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離之悲 shǔ lí zhī bēi指對國家殘破,今不如昔的哀嘆。也指國破家亡之痛。
出自於《詩經》"王風",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
《黍離》全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一章)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三章)
《詩經》「王風」,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說的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周大夫行役路過鎬京,看到埋沒在荒草中的舊時宗廟遺址,有感於周室的被顛覆,悲傷而作【黍離】。描述了當一個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廈坍塌埋沒於苗草中時的難受心情,這首詩兩千年來不斷被傳唱著。以至於人們把發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稱作『黍離之悲』。
示例:
《烏衣巷》表達了詩人劉禹錫的黍離之悲。
耳提面命
【解釋】: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自】:《詩經·大雅·抑》:"於呼(1)小子!未知臧(2)否(3)。匪(4)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於呼:也作「嗚呼」,嘆詞。於,音屋。
(2)臧:音髒,善。
(3)否:音匹,惡。
(4)匪:非但、不僅。
唉!這些年輕人,不懂辨別善惡得失。我不僅要牽著他們的手,以免他們迷失方向。還要當面告誡他們,並拉起他們的耳朵,仔細的叮嚀,期望他們能永遠記住我的囑咐。
【示例】: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載之於書者,不異~。◎清·李漁《曲話·結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長輩對晚輩
【注意千萬不要用錯】
1、常誤用為貶義詞,理解為在耳邊訓斥,當面命令。
誤例:專家指出,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多溝通交流,多尊重鼓勵,多賞識教育, 不能耳提面命,指手畫腳,絮絮叨叨的。(這裡就把它誤解為貶義)
2、該詞一般用於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而不能用於同輩之間。
誤例:他是我真誠的朋友,經常對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在工作中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