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離之悲 黍離之美
在紀錄片中,他們只看到一位老人、一些空鏡、幾段吟詠、對個人經歷的平淡介紹,無法滿足他們的八卦心。 不知道「怎麼寫詩」,現代人更願將搞笑、獵奇、淚點當成審美,他們看不出葉嘉瑩的詩好在哪裡,她的詩論有何不同。在《掬水月在手》面前,他們感到茫然,並因這份茫然,生出拖沓、枯燥、不知所云的感受。 這體現出,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存有短板。
-
【成語學習】黍離之悲、耳提面命
黍離之悲 shǔ lí zhī bēi指對國家殘破,今不如昔的哀嘆。也指國破家亡之痛。
-
解讀姜夔的《揚州慢》,完美表現「黍離」之悲
千巖老人以為有黍(sh )離之悲也。 淮(huái)左(zuǒ)名(míng)都(dū),竹(zhú)西(xī)佳(jiā)處(chù),解(jiě)鞍(ān)少(shǎo)駐(zhù)初(chū)程(chéng)。
-
「黍離之悲」的真正意涵——《國風·王風·黍離》 薦評
3、行邁靡靡:走路緩慢的樣子。4、中心:就是心中。5、搖搖:心憂不能自主。6、此:指蒼天。7、人:通「仁」,此句意謂「蒼天不仁」。8、噎:氣逆導致呼吸困難。【薦評】關於《黍離》的主旨,《毛詩序》講得很清楚:「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
又見青青黍離,是心憂?亦何求?
我喜歡這樣的黍離青青的季節,喜歡黍離青青的季節裡,去讀點令人傷感的詩句,然後慢慢品味文人詩「以樂寫哀」,如此「犯賤」的心境!又到黍離青青的季節,走進禾麥將秀的田野,你的影子和詩句在我心裡一起「泛濫成災」!
-
張可久48字小令,做了個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讓方方之流情何以堪
張可久就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人月圓·山中書事》,1首48字的小令,寫盡千古興亡,傾訴了心中的黍離悲家國情,同時又描繪了一個讓人嚮往的桃源世界。張可久散曲小令張可久小令,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
姜夔被冠以「詩詞無敗筆」,他詩詞中的「黍離之悲」意象是?
姜夔那一種可燃的淑世情懷識者甚少,今以筆者三十餘年膜拜捧讀姜夔文化的體悟,以呈現姜夔詞中「黍離之悲」意象的冰山一角,願給讀者還原姜夔文化本真面貌,提供點滴縱橫線索。作者:姜清水姜夔「黍離之悲」的藝術風骨,最著名的詞是範成大「以為」的《揚州慢》。該詞是姜夔處於熱血青年時期,在1176年22歲時所作。
-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賞析
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
解析《黍離》,了解詩歌歷史背景,感受詩人的愛國情
大家好,我是劉姐,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王風中的《黍離》。王風並不是說當時的周朝只有一個王,而是指周天子所在的地區,周平王東遷洛邑,但是名義上還是中國的王。這裡所說的周天子並不是西周的周天子,而是周平王。周平王動遷這個事情其實可以說是周朝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周平王將國都從鎬京遷往洛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
-
知我者,謂我心憂——品詩經《黍離》
《黍離》出自《詩經》王風,為紀念周朝所寫,「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黍離》年代久遠,但時至今日仍為大眾知曉,其中原因著實有些探究的樂趣。說起《黍離》,可能很多人覺得陌生,但是這裡面一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朗朗上口,應用廣泛,表達透徹,很多人都說過。
-
國風·王風之《黍離》
賞析: 關於《黍離》一詩的主旨,雖然《詩序》說得明白:「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而且從此詩序於王風之首,確見其為編詩者之意旨。但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
李敬澤:《黍離》 ——它的作者,這偉大的正典詩人(節選)
——《詩經·王風·黍離》一漢語絕頂之詩中,必有《黍離》。《黍離》為《詩經·王風》首篇。公元前770年,天塌西北,中國史上有大事,最是倉皇辭廟日,周平王在犬戎的碾壓下放棄宗周豐鎬,放棄關中山河,將王室遷往東都成周——當時的洛邑、如今的洛陽。
-
《詩經·黍離》
最早見於《詩經·王風·黍離》,是王風之首,《詩序》說其為「閔宗周也」,這在後世是有爭議的,尤其是現代學者的推測往往十分大膽,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將其定義為舊家貴族為其破產所做,餘冠英則在《詩經選》中認為是流浪者書寫思鄉之情,綜合所有信息來看,《詩序》的評說應為詩說正統,這與《黍離》被列為《王風》之首是相關的。
-
王松長篇小說《煙火》:無盡的黍離之念,散落為人間煙火
王松長篇小說《煙火》: 無盡的黍離之念,散落為人間煙火 □劉詩宇 《煙火》開篇的人物介紹就有50多人,整部小說涉及到的人和事又遠不止這個數字。每個人物都像雪花,在茫茫人海中顯得渺小,放大看卻都有自己的性格、經歷、家人、朋友。這當然不是簡單堆疊,種種看似細小、游離於主線之外的鋪墊,都和主要人物、關鍵情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妖貓傳》君王悲!人民悲!悲!悲!悲!
作用之三那就是展示君王之悲下的人民之悲。李商隱在《馬嵬》(其二)中說到「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對比觀點,素有爭議。這部電影回答了這個問題——反對,不管是四紀天子,還是盧家莫愁都不能相守。口說無憑,我們來看看當時代下的杜甫是怎麼說的。
-
知我者 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詩經《黍離》賞析
黍離先秦 佚名
-
《詩經·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附音樂)
國風·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3、行邁:行走。靡(mǐ)靡:行步遲緩貌。4、中心:心中。搖搖:心神不定的樣子。5、悠悠:遙遠的樣子。6、噎(yē):堵塞。此處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憂深氣逆難以呼吸。 7、行邁靡靡,中心如醉:講的是一位周朝的大夫路過故宮,看見滿目衰敗景象時的心情。這位大夫經過的故宮指的是今天的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