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 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詩經《黍離》賞析

2021-02-19 行知歲月

黍離

先秦  佚名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

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裡只有憂和傷。

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

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

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

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

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注釋:

黍(shǔ):北方的一種農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離離:行列貌。稷(jì):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指粟或黍屬。行邁:行走。靡(mǐ)靡:行步遲緩貌。中心:心中。搖搖:心神不定的樣子。悠悠:遙遠的樣子。噎(yē):堵塞。此處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憂深氣逆難以呼吸。

鑑賞:

  關於《黍離》一詩的主旨,雖然《詩序》說得明白:「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而且從此詩序於王風之首,確見其為編詩者之意旨。但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讀詩,新說迭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將其定為舊家貴族悲傷自己的破產而作,餘冠英則在《詩經選》中認為當是流浪者訴述他的憂思。還有藍菊蓀的愛國志士憂國怨戰說(《詩經國風今譯》),程俊英的難捨家園說(《詩經譯註》)等。說法雖多,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於《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不可不及,以下從兩方面細析之。

 

  閔宗周之詩何以列於《王風》之首,先得弄清何為《王風》,鄭箋云:「宗周,鎬京也,謂之西周。周,王城也,謂之東周。幽王之亂而宗周滅,平王東遷,政遂微弱,下列於諸侯,其詩不能復《雅》,而同於《國風》焉。」可見《王風》兼有地理與政治兩方面的含義,從地理上說是王城之歌,從政治上說,已無《雅》詩之正,故為《王風》。此詩若如《詩序》所言,其典型情境應該是:平王東遷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鎬京,即所謂宗周,滿目所見,已沒有了昔日的城闕宮殿,也沒有了都市的繁盛榮華,只有一片鬱茂的黍苗盡情地生長,也許偶爾還傳來一兩聲野雉的哀鳴,此情此景,令詩作者不禁悲從中來,涕淚滿衫。這樣的情和這樣的景化而為詩是可以有多種作法的,詩人選取的是一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展的路子,於是這首詩具有了更為寬泛和長久的激蕩心靈的力量。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構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迂迴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鬱之狀,「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方玉潤《詩經原始》)。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悽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於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於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之於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鬱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徵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後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鬱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後的長歌當哭。難怪此後歷次朝代更迭過程中都有人吟唱著《黍離》詩而淚水漣漣:從曹植唱《情詩》到向秀賦《思舊》,從劉禹錫的《烏衣巷》到姜夔的《揚州慢》,無不體現這種興象風神。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更進一層,透過詩文所提供的具象,讀者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充滿失望的呼號中讀者看到了另一個詩人的影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臺歌》的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讀此詩者當三思之。

相關焦點

  • 知我者,謂我心憂——品詩經《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黍離》出自《詩經》王風,為紀念周朝所寫,「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 《詩經.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shǔ)離離,彼稷(jì)之穗。行邁靡(mǐ)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shǔ)離離,彼稷(jì)之實。行邁靡(mǐ)靡,中心如噎(y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 知我者,謂我心憂,到底在憂心什麼?《詩經·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是千古名句,在後世的語境中最常見的是兩種用法。其一用在隱士的身上,與唐伯虎的「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有異曲同工的妙處,隱士往往身負才學,倦於官場的灰暗,甘心退隱,心中卻又常念天下蒼生,於是心有憂慮,且這種憂慮難為常人說道。
  • 《詩經·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附音樂)
    國風·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 知我者,謂我心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一曲《知心》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點擊藍字關注,30萬人都在看《知心》《畫皮》插曲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 何思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現實中我卻是一名舞者,雖不會隨旋律而跳動,少了柔情似水,卻在滿是劍鋒的文字舞臺上盡顯我的溫柔。 我就是一個小小的石頭,投入到深深的大海之中,見波浪翻滾,卷千堆雪,驚濤拍岸,可是我的周圍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的聲音只有自己慢慢去品味。與文字為伴,孤單為舞,內心惶恐卻是幸福的,因為待人真誠,很多三觀一致的朋友因文結緣,知我者謂我心憂。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下句是什麼?僅8個字,道出深藏於心的孤獨
    這首詩中,有七個字,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知我者,謂我心憂」,實際上,這一句的下句,才更加令孤獨者淚流。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這來自2000年前的孤獨:《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完美的情感,你不說,我懂;你說,我聆聽;你笑,我欣慰;你哭,我無語哀傷;你幸福,我遠遠看著。也許在真心的人眼裡,付出真情,讀懂你的內心,用一生的時間來守候和牽掛,便是懂得的價值,和一種超越世俗,貼近靈魂的交匯吧!
  • 郭曉峰《錦衣之下》師父: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熱播劇《錦衣之下》39篇章之師傅內心獨白,「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夏兒,為師今日神色凝重地問你和陸繹關係,開始你還打馬虎眼,你當為師看不見你們明晃晃地秀恩愛。我告誡你要對大人要恭敬,是不想你陷得太深,你可知為師用心良苦啊!為師也是過來人,也明白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 郭曉峰《錦衣之下》師父: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熱播劇《錦衣之下》錦衣39篇章之師傅內心獨白,「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夏兒,為師今日神色凝重地問你和陸繹關係,開始你還打馬虎眼,你當為師看不見你們明晃晃地秀恩愛。我告誡你要對大人要恭敬,是不想你陷得太深,你可知為師用心良苦啊!為師也是過來人,也明白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 知我者所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又何求
    如:消防通道這樣的公共區域被佔用改變用途,導致居民重大財產損失,本屬公訴案件,但有相關人員認為屬自訴案件;玩忽職守與濫用職權的本質區別(瀆職罪),從而導致「得罪」不少「為官」者,或許部分「保官」,因為我窮追猛打,導致一些人覺得我較真,鑽牛角尖的人,而擔心人身安危, 知我者謂我心憂。
  • 《芒種》歌詞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喜歡講典故的阿偉,今天探討的課題是「歌曲《芒種》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又見青青黍離,是心憂?亦何求?
    美好的詩句總能讓我感到活著還能偷偷地享受到另一種快樂!我喜歡這樣的黍離青青的季節,喜歡黍離青青的季節裡,去讀點令人傷感的詩句,然後慢慢品味文人詩「以樂寫哀」,如此「犯賤」的心境!又到黍離青青的季節,走進禾麥將秀的田野,你的影子和詩句在我心裡一起「泛濫成災」!
  •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賞析
    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 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我現在正在看你的微笑,然後。。。    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所以我從來沒有放棄和任何人擦肩的機會。有時候搞的頭破血流,管他呢!開心就行了。那天晚上,我又看到了你,我知道我可能不會和你成為朋友或知己。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機會擦肩而過,衣服都擦破了,也沒看到火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的原因,那天晚上,我又夢見了你,騎單車載著你    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
  • 謂我何求?
    《芒種》這首歌,如果沒有聽到高潮部分,我是真想不起來,這竟然還是抖音火了一段的一首歌。每個人對歌曲都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詮釋,所以,明明同一首歌,不同人唱給人不同的感覺。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時候,有那麼多有特色的歌手,技藝高超的有,聲音天賦高的有,特立獨行的也有,但我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是一位矮個子的少數民族男生唱的一首《海闊天空》,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但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讓我觸動至今。以前,我說不清楚為什麼有的歌好聽,有的歌不好聽,有的歌原唱好聽,有的歌翻唱的聽著不錯。
  • 【成語學習】黍離之悲、耳提面命
    出自於《詩經》"王風",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黍離》全文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一章)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國風·王風之《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譯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