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它起源、發展並鼎盛於中國,通過茶馬古道、絲綢之路,翻山越嶺、漂洋過海流行於全世界。
茶的輝煌有一半的功勞來自它的伴侶——水。沒有水,茶葉不能成為茶,只能是樹葉。有了水的滋潤,茶葉的內涵才能得到發揮。發揮到什麼程度,取決於水的質量。明代蘇州人張大復在其《梅花草堂筆談》中寫道:茶性必發於水。八分茶,遇十分水,則茶亦十分矣;十分茶,遇八分水,則茶只八分耳!可見,水好,茶葉可以超常發揮;水次,好茶葉也泡不出好茶。
--好水標準--
那麼,什麼樣的水才算是好水呢?從古至今,基本形成比較一致的標準:清、活、輕、甘、冽。清,指乾淨,這是基本要求;活,指流水,新鮮;輕,指含金屬、礦物質少,也叫軟水。當然,礦物質一點沒有也不好,像蒸餾水就不適合飲用,但含量太多就是硬水,色暗,味澀;甘,不苦澀,略甜;冽,涼、冷,所以溫泉的水不適合泡茶,可以泡澡。
--好水之爭--
標準有了,哪裡的水才符合標準?各家各說,分歧不一,尤其是第一和第三。茶聖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顯然,陸羽認為山上的泉水最好,所以在其排列的前二十名水中,前六名都是山泉水。這個排名並沒有寫在《茶經》裡,據說是寫在他的另一部著作《水品》裡,只可惜《水品》失傳。但另一位唐朝稍晚一點的茶人張又新在他的《煎茶水記》裡完整地記錄了陸羽給天下名水的排名:
--茶聖陸羽對天下之水的排名--
江州廬山康王穀穀簾水第一;
常州無錫縣惠山石泉第二;
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
硤州扇子硤蛤蟆口水第四;
蘇州虎丘寺石泉第五;
江州廬山招賢寺下石橋潭水第六;
揚州揚子江中泠水第七;
洪州西山瀑布水第八;
唐州桐柏縣淮水源第九;
江州廬山頂龍池水第十;
潤州丹陽縣觀音寺井水第十一;
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漢江金州上流中泠水第十三;
歸州玉虛洞春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
蘇州吳松江水第十六;
如州天台西南峰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園泉第十八;
嚴州桐廬江嚴陵灘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顯然,茶聖不太認可雪水。可是,清人曹雪芹不這麼看。《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妙玉用收藏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煎茶給寶玉吃,寶玉吃後驚嘆無比。
張又新的《煎茶水記》還記錄了比陸羽稍晚的另一位茶人劉伯芻的觀點:
--唐代著名茶人劉伯芻對天下名水的排名--
揚州揚子江中泠水第一;
常州無錫縣惠山石泉第二;
蘇州虎丘寺石泉第三;
潤州丹陽縣觀音寺井水第四;
揚州大明寺水第五;
蘇州吳松江水第六;
淮水第七。
劉伯芻和陸羽的觀點看似差別很大,其實並不大。主要分歧在揚子江中泠水,其它名水的位次順序是一樣的,尤其是無錫惠山泉驚人一致,只是陸羽走的地方、品嘗的泉水比劉伯芻多罷了。另外,對於兩個排名中相同名水不同排名,人們自然傾向採用名次好的排名,因劉伯芻的列表少,名次相對高,所以相同名水基本都採用劉伯芻的排名。劉伯芻的排名裡沒有的,再採用陸羽的排名。
--乾隆皇帝認定的天下第一泉--
對於誰是天下第一泉,另一位清朝人表達了不同於前兩位的看法,他就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乾隆皇帝。他的著眼點是水的「輕」。乾隆對濟南珍珠泉、揚子江中泠泉、杭州虎跑泉、北京玉泉山玉泉這四泉進行了測量,結果玉泉最輕,珍珠泉其次,虎跑泉最重。於是欣然提筆御封北京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現為中央軍委的療養機構,不對外開放,無法近觀「天下第一泉」的狀況。有趣的是,網上盛傳濟南趵突泉後來也被乾隆封為「天下第一泉」。事實這屬於誤傳,趵突泉邊上的題字為「第一泉」,沒有「天下」二字,且題字的人為清朝濟南歷城人王鍾霖,「第一泉」名稱來自明朝人晏璧的《濟南七十二泉詩》裡的「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獨稱第一泉」,與乾隆無關。從詩裡也能看出這個趵突泉「第一泉」是指在濟南七十二泉裡面的「第一泉」,並非是天下的「第一泉」。
--一泉之外--
天下泉水的「頭把交椅」爭持不下,「二把交椅」卻毫無爭議地花落無錫惠山泉。著名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就是無錫藝人瞎子阿炳經常在惠山泉邊上演奏而成。「二泉」、「第二泉」、「天下第二泉」屬惠山泉專有,惠山泉避開了第一泉之爭,安安靜靜地獨享「第二」,真可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天下第三泉」的爭議又起烽煙,力度不亞於第一之爭。陸羽的蘄州蘭溪石泉(今湖北浠水縣境內)和劉伯芻的蘇州虎丘寺石泉是老牌「天下第三泉」。然而杭州人不甘落後,他們把西湖邊的「虎跑泉」和「龍井泉」都推舉為「天下第三泉」,可能是「一好百好」的心理:我大西湖的水還能差得了?只是這兩個「第三」都來歷不明。倒是虎跑泉值得一提,時空變遷,大部分泉水早已失去了飲用功能,只剩下歷史文化功能和觀賞功能,然而虎跑泉,每天周邊的杭州市民都排成長長的隊伍等著接水,蔚為壯觀。
「天下第四泉」爭議不大,基本就是陸羽排的「蛤蟆泉」(今湖北宜昌境內)和劉伯芻的「觀音寺井水」(今鎮江丹陽觀音寺玉乳泉)。
「天下第五泉」沒有爭議,為劉伯芻排列的「揚州大明寺水」,陸羽排列的「蘇州虎丘石泉」爭第三去了。
「天下第六泉」也無爭議,即陸羽排列的「廬山招賢寺下石橋潭水」(即今招隱泉)。至於劉伯芻排列的「蘇州吳松江水」因水域太廣,沒有確定點位,早已無人提及。
「天下第七泉」也無爭議,陸羽排的「揚子江中泠水」爭第一去了,劉伯芻排的「淮水第七」和「蘇州吳松江水」一樣,水域太廣,無法定位。這裡的「天下第七泉」是蘇東坡所封,為安徽懷遠縣白乳泉。
從天下第八泉開始往後,都沒有爭議了,以陸羽的排列為準。茶聖就是茶聖,行萬裡路,喝萬泉水,見多識廣,專業無敵,而一般茶人很難做到。值得點讚的是第十八泉和第十九泉,雖然名次墊底,但當地人珍惜歷史文化,持續開發,令這二泉保持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其它十幾名的古名泉名水似乎已經消失於蒼茫的歷史塵埃之中。銘記歷史,傳承文化,是每一代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
--文化傳承--
滄海桑田,環境汙染,歷史上的名泉名水大部分已經失去了飲用的功效,只能作為文化景觀來觀賞。最後,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把在今天仍為景觀的名水名泉作一個整理:
天下第一水:
廬山康王穀穀簾水(陸羽說,目前尚可飲用)
鎮江金山寺中泠泉(劉伯芻說)
北京玉泉山玉泉(乾隆說)
濟南趵突泉(濟南七十二泉之中的第一,晏璧說,目前尚可飲用)
天下第二水:
無錫錫惠公園惠山泉(公認)
天下第三水:
湖北浠水縣蘭溪石泉(陸羽說,目前尚可飲用)
蘇州虎丘寺石泉(劉伯芻說)
杭州虎跑泉(杭州人自封,目前排隊飲用)
杭州龍井泉(杭州人自封)
天下第四水:
湖北宜昌蛤蟆泉(陸羽說)
鎮江觀音寺玉乳泉(劉伯芻說)
天下第五水:
揚州大明寺水(劉伯芻說)
天下第六水:
廬山招隱泉(陸羽說)
天下第七水:
安徽懷遠縣白乳泉(蘇軾說)
天下第八水:
南昌洪崖瀑布泉(陸羽說)
天下第九水:
河南桐柏縣淮水源(陸羽說)
天下第十水:
廬山頂龍池水(陸羽說)
天下第十八水:
湖南郴州園泉(陸羽說)
天下第十九水:
浙江桐廬嚴陵灘水(陸羽說)
【相關閱讀】
探訪茶王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