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由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匯成的關於孤獨、寂寞的散文、詩的合集。匯集了諸如梁實秋、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叔本華等19位當代文學大家的33篇經典文章。他們的文字,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無一不彰顯著對生命、對孤獨綿密的思考和體悟。你的孤獨以及你所畏懼的,都將被時光鍛造成鋼。
書籍收錄的文章體裁豐富多樣,有現代詩、散文、書信,乃至小說(節選);文章風格也迥異多變,有的想像瑰麗,有的文字唯美,有的直擊心靈,有的娓娓道來……
孤獨是一種禮物,是一個選擇。從開始到不適應,到後面的追求與享受孤獨的過程。
簡練,有哲理,有故事,適合心靈閱讀。讓悲傷、疲憊、孤獨的心靈找到了棲息處,在一片寧靜的世界裡重新發現自我價值,給人帶來了慰藉和欣喜。
孤獨給人深度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寂寞卻容易讓人沉淪甚至墮落。在這世上了解你的只有自己,獨處是跟靈魂深處的你對話。
接納孤獨,享受孤獨,是心智成熟的必經過程。
如果我們感覺到孤獨,這個時候應該靜下心來,去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的港灣,讓自己在這一片港灣裡自由的航行,航行的時間長了你就會找到屬於自己需要停靠的碼頭。
當我們下船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生活本該的樣子,也許別人會覺得我們很孤獨,但是我們在這片港灣裡是自由的,舒服的,享受的。其實真正的成長就是在這種狀態的時候,讓我們內心變得更強大,變得更豐盈,這個時候的我們就是我們要找的自己。
一位真正的學者,必須要有一顆孤獨、勤勞、謙遜、仁慈的心。他必須要像擁抱心愛的人一樣擁抱孤獨,獨自歡樂,獨自憂愁。他自己的評價足以成為衡量的標準,他自己的讚美足以成為豐厚的獎賞。
在孤獨的生活中尋找自我,解放自我。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
思想家愛默生在《像學者一樣孤獨》中說:「如果你敬愛自己的靈魂,剔除各種世俗的羈絆,養成獨處的生活習慣,那麼你的才能便會獲得飛速的提高,就好像林中鬱鬱蔥蔥的樹木,田野裡盛開的花朵。」孤獨並非孤僻,孤獨是一種獨處的方式,是達到人生修為的一種境界!
人生都有孤獨的時候。因為孤獨不是孤單,也不是在狹小思想圈子裡遊走,而是與你內在的心靈對話,是傾聽、吟詩,是閱讀名著和啟迪人生。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這種清歡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也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人要關注自身、充實精神,鍛鍊自己承受孤獨的能力,這樣才能自我成就。當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作為真正的自己。一個不喜歡獨處的人,也必然不會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自的時候,他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