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聲明的是,在「鯨魚太像魚了」的原創三國武評系列中,能夠排在超一流武將之列的僅有十位英雄,呂溫侯,顏良和文丑,典韋和許褚,還有五虎上將。並且此評論以羅本三國演義為主,與正史不太貼邊。儘管有些武評中頂級將領還有其他人上榜,但在「鯨魚太像魚了」的原創三國武評系列中僅限於此十人,但是在超一流和一流武將之間,還是有準一流武將存在的,但與此篇無關,在這一篇中,我們只來說說在十員超一流戰將中,誰是那個墊底的人。
不賣關子,那個在十名超一流戰將中墊底的人就是黃忠。有人會說那麼大年紀的黃忠能夠在一百個回合內戰平關羽,其實那並不是絕對的平手,而在原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關羽已經佔據了一定的上風。至於黃忠年輕時到底能不能戰敗關羽甚至是呂布的問題,也只能留給大家自行初腦了,因為武評的依據就是原文中出現的東西,憑空想出來的是不能拿出來做武評的直接證據的。
首先來看關羽戰黃忠一役,為什麼說不是平手,而是關羽佔了上風呢?或許有人會說如果黃忠的戰馬沒有失前蹄,關羽的必殺技詐敗拖刀背砍會了結了黃忠,但那只是設想,也不能拿出來成為武評的定論。而關羽佔上風要從兩個方面去分析,首先來說說在戰前諸葛亮給關羽的心理暗示,這一點非常重要。原文中寫「只是他有一員大將,南陽人也,姓黃,名忠,字漢升。雖然年近六旬,鬚髮蒼白,使一口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諸葛亮說這些話其實對關羽是有影響的。
在關羽和黃忠沒有對陣之前,關羽應該會非常想知道黃忠的刀法到底如何,他絕對不會想去和一個快六十歲的人去拼力氣。所以,這是黃忠能夠和關羽周旋一百個回合的最根本原因,而黃忠勇氣已失的證據,在下文中會有描述。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心理暗示,才會讓關羽在戰前就把黃忠想得很高,儘管關羽傲氣無比,但是有了孔明的話,他也不敢輕敵,而最終關羽給黃忠的評價是「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關羽的話再次證明,所謂的全無破綻,指的就是刀法,而並非是勇力與刀法的均衡對比。
儘管關羽自己沒有說鬥黃忠時佔了上風,但是當韓玄要殺黃忠的時候,說出了這句話「汝前日不決戰,必有流連」,韓玄說第一個一百回合黃忠沒有決戰,這個現實嗎?如果在關羽第二天刀下留情以後,黃忠有所顧及尚且圓說,可是第一天他憑什麼給關羽留情面呢?所以黃忠不決戰的說法並不成立,他是在用全力扛著關羽,但是仍然會給一個武學的外行留下沒有決戰的印象,這說明什麼?說明一個不能騎馬衝陣的韓玄都已經看出黃忠落在了下風,否則他不會說黃忠沒有盡力。
關羽或許真的沒有感覺到黃忠落在下風,所以才會想起詐敗拖刀背砍,那也是完全受到了孔明心理暗示的影響,關大刀只是從刀法上斷定自己很難速敗黃忠。後來黃忠成為劉備的部將,曾率軍與曹軍一戰,那一次他面對的是張郃與徐晃兩個人,結果此二人把黃忠直接就給圍死了。書中趙雲有言「日已平西,黃漢升危矣。」隨後趙雲出戰營救,先是一槍刺死了慕容烈,又一槍刺死了焦炳,隨後單騎衝陣。書中有言「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子龍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書中描寫趙雲的詞句,才是一個超一流武將應該有的表現。
如果此戰沒有趙雲,黃忠必亡。昔日文丑於敗軍中回馬面對張遼與徐晃,先射翻了張遼戰馬,隨後完敗徐晃,儘管文丑被關羽所殺,但是單騎獨退兩員一流武將聯手的表現,也為文丑入列超一流武將奠定了基礎。反觀黃忠,儘管刀法老練,但畢竟年歲已高,勇力不佳。黃忠二十歲時,關羽還拿不動青龍刀,呂布也上不了赤兔馬,所以這樣對比就沒有意思了。如果只說一個武將出現在演義版本中的表現,那麼黃忠只能排到超一流武將之末。
三國武將戰力排行,十名超一流戰將墊底的人,或許是你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