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電影《奪冠》上映之後
僅兩天,票房輕鬆過億
看過的朋友最大的感慨
就是自豪與激動
而評論區提示最多的則是
淚目!必備紙巾!!!
小編要告訴你
看完這部電影有一本必看的書
@所有人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9月29日發布
2020年9月29日
在中國女排十冠王一周年紀念日裡
由北京日報社出版社出版
北京日報社資深高級記者
現掛職延慶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孔寧
傾情之作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將在9月29日下午2點
在西單圖書大廈二層新華書店
召開隆重的新書發布會
孔寧
1974年11月3日出生,1998年進入北京晚報體育部工作至今,是北京日報社體育新聞部(包括北京晚報體育部)高級記者,現掛職延慶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1997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經濟系獲學士學位,2005年—2006年被公派到英國倫敦貝特福德大學留學並獲媒體管理碩士學位。北京市新聞獎一等獎獲得者。2005年著有《大逆轉——中國女排重新崛起紀實》一書,記錄了陳忠和時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擁有《一孔之見》評論專欄,微博 @一孔之見1974 積累了大批粉絲。2016年中國女排裡約奧運會奪冠後撰寫的短文經微博 @最愛是女排 發出後,閱讀量突破1.2億,後續報導《有一種守候叫等女排回家》閱讀量突破1200萬。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的出版
不僅能喚醒老一代人
對女排的青春記憶
更能激勵身處和平年代的年輕人
頑強拼搏、永不言敗
永不言敗、逆風翻盤
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中不止有女排的高光時刻,更有困難時期的女排是如何面對傷病、質疑而做到永不言敗、逆風翻盤的,為讀者展現了更為真實、全面的中國女排。
長年深入採訪中國女排的資深高級記者孔寧
曾擔任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體育顧問
見證了女排歷程的起起伏伏
這部《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它記錄了中國女排40年來的奮鬥歷程和女排精神
這本書非常值得關注
精彩書評
中國女排的靈魂,就是女排精神。幾代女排人用自己的拼博與努力創造了輝煌的戰績,完美地詮釋了女排精神、中國精神。孔寧跟隨女排二十多年,記錄了這些年來最感人、真實的女排人。本書以感人肺腑的往事,扣人心弦的賽事,帶你重溫中國女排勵志傳奇。
——陳忠和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前言/序言
比艱難更艱難,比頑強更頑強。有一支隊伍,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熱血,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永不言敗,是中國女排的光榮傳統。
從20世紀「五連冠」時代,到21世紀初雅典奧運會奪冠,再到裡約奧運會和2019年世界盃,中國女排十次登上世界之巔,未來,這個紀錄還將不斷被刷新。一路走來,中國女排已經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而女排精神也成為中國體育的一種象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女排成為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寫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女排精神從未離開過我們。
從1998年至今,我一直採訪報導中國女排,幸運地親歷了中國女排的眾多歷史瞬間。採訪中國女排對於我而言並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熱愛。我不只是一個記者,更是中國女排的陪伴者和記錄者。熱愛著我的熱愛,記載她們的歷程,就是一種幸福,而能傳遞給社會正能量,更令我欣慰。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女排精神不會因輸贏而改變。」陳忠和說:「女排精神就是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女排精神,也是我們每個人奮鬥的動力。
中國女排的光輝歷史難以用一本書完整表達,只能是掛一漏萬,但我力求通過自己的眼睛,以不同視角,給大家呈現一幅中國女排努力奮鬥的畫卷。翻開書,這一刻,讓我們記憶重燃!
孔 寧
2020 年5 月
只看書評和前言/序言
你的小心臟有沒有砰砰砰?
莫激動~
京東商城有售賣啦~
直接搜索《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就可購買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