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畫》再現神仙內容 霍尊現場演繹反彈琵琶

2021-01-18 北青網

近日,由巨量引擎、今日頭條、上乘優品聯合出品的國內首檔明星探尋敦煌的文化創新Vlog《敦煌藏畫》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三端聯動播出。《敦煌藏畫》由佰草集獨家冠名,以「國風美少年」霍尊敦煌探秘者的身份引入,獨特視角展現莫高窟內彩塑、壁畫的重修工程,另闢蹊徑為網友帶來不一樣的觀看體驗,解密敦煌國寶是如何以瑰麗之姿「完好無損」上千年而不破,萬千洞窟壁畫又是如何以絢爛之態昂揚數十個世紀,成為世界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無價寶藏。節目首期播出之後,便在網絡引起熱議,掀起一波兒新國潮。

在最新上線的一期volg中,霍尊探尋莫高窟中姿態各異的壁畫人物,他們或風姿妖嬈衣帶飄魅,或輕撫琴弦低吟淺唱,或展開雙臂笑眼相迎。這些壁畫背後潛藏的17種手勢、多類舞姿,不僅讓看到的人嘆為觀止,更是促成了一種特殊舞種「敦煌舞」的誕生。從壁畫中汲取靈感,而後孜孜不倦潛心研究出一種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的傳播方式,得以讓更多人看到敦煌文明的光芒,是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建人高金榮的初心也是其匠心,而這又與《敦煌藏畫》的初心不謀而合。

同時,在最新上線的第二期正片中霍尊不僅心領神會體驗到飛天的風姿,更得到高金榮現場教學敦煌舞經典盤手花及「反彈琵琶」的正確打開方式,據悉《敦煌藏畫》vlog前後共3期,第一、第二期正片已先後上線,第三期亦將於10月15日網絡播出。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相關焦點

  • 《敦煌藏畫》熱播 霍尊探訪敦煌舞創始人高金榮
    霍尊Vlog《敦煌藏畫》近日,國內首檔明星探尋敦煌的文化創新Vlog《敦煌藏畫》三端聯動播出。《敦煌藏畫》以「國風美少年」霍尊敦煌探秘者的身份引入,獨特視角展現莫高窟內彩塑、壁畫的重修工程,另闢蹊徑為網友帶來不一樣的觀看體驗,解密敦煌國寶是如何以瑰麗之姿「完好無損」上千年而不破,萬千洞窟壁畫又是如何以絢爛之態昂揚十幾個世紀,成為世界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無價寶藏。節目首期播出之後,便在網絡引起熱議,掀起一波兒新國潮。
  • 《敦煌煥醒計劃之敦煌藏畫》圓滿收官 揭國寶級文物修復全過程
    《敦煌藏畫》Vlog海報近日,伴隨著上海快閃活動的圓滿落幕,國內首檔明星探尋敦煌文化創新Vlog《敦煌藏畫》已正式收官。《敦煌藏畫》Vlog由中國文物報社、敦煌市委宣傳部、敦煌博物館、敦煌畫院等提供相關支持,「國風音樂美少年」霍尊全程參與,以「修復」為方向切口,獨特視角展現不一樣的敦煌文化,並最終以橫、豎屏兩種形態面世。《敦煌藏畫》不僅在內容上將潮味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出有趣味又有格調的嶄新形態vlog,在形式上更是率馬以驥打開了短視頻節目新格局。
  • 「文創屋」神仙文創!「反彈琵琶」有了街舞版
    神仙文創!「反彈琵琶」有了街舞版「反彈琵琶」聯名款滑板。敦煌文化和街舞文化混搭風。近年來,品牌聯合文化IP跨界融合的新玩法,讓一大批博物館紛紛C位出道,圈粉年輕人無數……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和街舞文化這一舶來品,原本是不搭界的兩條平行線,然而,就在這個夏天,敦煌博物館和《這就是街舞3》跨界聯動,以「王炸組合」高調推出的國潮滑板爆款備受矚目。「反彈琵琶伎樂天」肩扛收音機,超酷!
  • 「反彈琵琶」舞姿形象,是否源於處聞琵琶音的大唐?從敦煌壁畫看
    這座開元盛世製作的皇后級別的石槨,裝飾華麗,內容豐富,石槨的立柱上刻著許多身材魁梧、凹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其中就有兩名"反彈琵琶"的胡人舞伎。  石槨的一個立柱上刻著一位頭戴冠、身繞帛帶的胡人樂伎,穿長袖緊身舞衣,脖子上掛著有吊墜的項圈,雙臂挽著長長的帛帶,單腳站立在花蕊之上。
  • 「反彈琵琶」考:敦煌壁畫的這一舞姿到底源於何處
    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被譽為中國唐代舞蹈文化中最著名的絕技藝術形象,長期享譽海內外。但關於反彈琵琶最早出現時間和藝術源流一直沒有明確答案,也有人宣稱「反彈琵琶」是中國人獨創的樂舞高峰,是中國舞蹈史上民族藝術的絕技。
  • 譚盾「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壓軸MISA,龔琳娜挑戰呼麥,反彈琵琶...
    因疫情取消歐洲多國巡演後,譚盾的《敦煌·慈悲頌》終於在上海上演。7月29日晚,這部被他稱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壓軸2020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譚盾指揮上海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共同演繹,沈洋、韓蓬、龔琳娜、黃英、哈斯巴根、吳虹霓等歌唱家齊聚,現場更有反彈琵琶與敦煌畫舞驚豔上演。
  • 故宮綜藝大熱後,下一站是敦煌?
    你知道敦煌佛像是需要常年派專人來「維修」、再造的嗎?你知道如果莫高窟被災害損毀,現有科技是可以1:1再造出一個敦煌嗎? 「1654年、735窟、2145尊像、4.5萬平方米壁畫,霍尊踏上敦煌秘境,揭秘一個你所不知道的敦煌......」微綜藝《敦煌藏畫》近期放出預告片,看完後犀牛君突然意識到,中國人無人不曉敦煌,但我們似乎對這「世界最大藝術寶庫之一」知之甚少。
  • 《國風美少年》鞠婧禕紅衣表演 霍尊梅派唱腔演繹搖滾
    鞠婧禕紅衣執扇驚豔上演《紅昭願》 神仙舞臺獲網友點讚本期《國風美少年》迎來召集人公演舞臺,鞠婧禕一襲紅衣執扇而舞,在輕紗屏風的光影映襯下唱演古風熱曲《紅昭願》,在舞蹈當中加入爵士元素,將國風文化和現代元素完美結合,一顰一笑之中盡顯國風之美。節目中,召集人鞠婧禕在光影、屏風的映襯之下宛如畫中仙,引網友紛紛感嘆:「這是什麼神仙舞臺。」
  • 酷狗直播《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方錦龍陳軍神仙打架太勁爆
    1月7日晚上20:00,酷狗音樂、酷狗直播重磅呈現《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演出,由著名國樂大師方錦龍與陳軍搭檔"神仙組合"聯袂登場,燃奏新時代。經典國樂煥時代新聲,燃唱青春熱血澎湃由廣東衛視自製,圍繞國樂大師和一眾新生代樂手量身打造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已經走到第三個年頭。
  • 高雅藝術進校園日出敦煌,絲綢漫漫《絲路花雨》中國經典舞劇走進天津理工大學
    日出敦煌,絲綢漫漫,駝鈴悠揚。
  • 敦煌壁畫樂器「復活記」
    2019年,在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上,琵琶、箜篌、篳篥、胡琴、鼓、琴、瑟等來自敦煌的聲音迴響在市政大廳禮堂。身著彩裳、手持古樂器的演奏者們仿佛穿越時空,將敦煌壁畫中描繪的音樂盛宴帶到了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這些樂器正是莫高窟壁畫中所描繪的樂器。
  • 琵琶演奏家趙聰:追求創新是對自我的升華
    隨著多年的赴外訪問演出,她更用琴音絲弦架起了一座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友誼的橋梁,讓琵琶的天籟之聲迴響在無數頂級的音樂殿堂中,將中國民樂傳播到了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身為華人世界女性演奏家中的佼佼者,是什麼讓她獲得在樂壇的傑出成就、綻放獨特的自我?今天,在中國愛樂樂團的排練現場,環球文化記者見到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琵琶演奏家趙聰,在她的琴聲裡尋找答案。
  • 4月新郵《世界遺產——敦煌莫高窟》郵票、小型張內容介紹 附文...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以「敦煌壁畫」為主題發行過八組郵票。(《偉大的祖國》系列兩組,《敦煌壁畫》系列六組)這次中國郵政將選取之前從表現過的「莫高窟彩塑」,再現千年前的歷史榮光。但是遺存的這七身塑像與整窟內容、形式,彼此呼應,相得益彰,統一在完整的主題之內,使群體塑像既從屬於建築空間,又能獨立欣賞。同時將弟子、諸菩薩等內容繪製在佛龕之內,彌補了由於佛龕的局限而造成塑像空間深度不足的缺陷,從而虛實相間,氣韻互貫。
  • 譚盾新作《敦煌遺音》(上)世界首演 「復活」敦煌古樂器遺音
    譚盾根據敦煌古樂譜編寫的《敦煌遺音》(上)在此間進行了世界首演。  敦煌反彈琵琶、唐代壓腳鼓和敦煌五弦琵琶等三件「復活」自敦煌壁畫的古樂器,於當晚奏響了古老的「敦煌遺音」。譚盾根據敦煌古樂譜編寫的《敦煌遺音》(上)在此間進行了世界首演。
  • 喜報:毫樂團18名師生榮獲第四屆「敦煌杯」琵琶比賽獎項
    舞臺上她們精準、熟練的指法,將曲子演繹的聲情俱盛,扣人心弦。陳老師的嚴謹教學、高標準要求,不但提高了我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也提高了我對樂曲的理解和處理能力,對樂曲的演繹表現也更飽滿生動,讓我得以窺見琵琶演奏的更高境界,更加熱愛琵琶這門藝術。習琴如逆水行舟,需要每天堅持正確的練習和積累,這個過程非常枯燥磨人,但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手指機能的狀態,讓技藝在某個時刻產生「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 去敦煌徒步,不要錯過這些敦煌特產啊哦
    所以去敦煌不妨帶一些敦煌特色的紀念品回去。敦煌地毯敦煌地毯很有名,是用優良的羊毛作出,手工很精巧,上面有敦煌特色的藝術圖案,自用也可以送人。敦煌彩塑敦煌莫高窟舉世聞名,而敦煌彩塑就是由莫高窟彩塑仿製的,上面有各種各樣的造型,都代表著敦煌這裡的人文故事以及底蘊,如果你想帶些敦煌文化特色的產品,彩塑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 敦煌#一千年前小朋友寫的字#爆火,可「壁畫居然還畫這個」?
    ,敦煌也一直用新的方式不斷保護和致力推廣宣傳。比如20多年裡,完成了200多個洞窟數位化採集的敦煌,以更科技的方式讓大家看到絕美的彩色壁畫、佛教造像;和騰訊合作,把敦煌的壁畫做成了《王者榮耀》的皮膚,在遊戲裡,有四千萬人通過「飛天」皮膚,了解敦煌故事。但關於敦煌,你真的了解嗎?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飛天、反彈琵琶、九色鹿,壁畫上還有什麼?
  • 方錦龍陳軍「神仙組合」現身廣州塔!《國樂大典》奏響時代風採
    1月7日(星期四)晚上20:00,酷狗音樂、酷狗直播重磅呈現《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演出,由著名國樂大師方錦龍與陳軍搭檔「神仙組合」聯袂登場,燃奏新時代。今年節目以「國樂正青春」為口號,開發了全新賽制玩法,結合「創造營」模式挖掘、培養潛力樂手,在國樂召集人吳彤,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知名唱作人霍尊四位「尋樂人」的帶領下,最終選拔出一支全能「青春國樂團」。
  • 取家鄉之水,奏天地人和——譚盾《敦煌·慈悲頌》震撼長沙音樂廳
    1月4日晚,譚盾《敦煌·慈悲頌》在長沙音樂廳湘江大廳奏響。下半場第一樂章《禪園》,兩名打擊樂手用水杯敲打水面,「水鼓」之聲奇特靈動。演出現場。譚盾每次回長沙演出,現場氣氛總是與別處不同,都是一票難求,都是謝幕時間長達一個樂章,但臺上臺下的交流互動就是有一種透著驕傲的熟悉氣氛,很多旋律片段,家鄉人一聽便心領神會,又佩服他可以把它們提升到可以合上交響樂的轍,變身為具有國際範的音樂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