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皇帝之一,號稱從善如流、心胸寬廣、罕殺功臣——除了性格原因外,也是他高超的馭下之術的表現。而無論多強的臣子,在李世民的帝王心術面前,也只有俯首帖耳的份,甚至包括李靖。
李靖,字藥師,唐代著名的軍事家,後世稱為大唐「軍神」——李靖本是隋臣,並不親附於李淵,李淵起兵時,他原本打算逃到江都稟告隋煬帝,誰知還未成行,就遭到李淵逮捕,被判處了死刑。「您興起義兵,就是為了匡扶天下,攘除暴亂。如今大事未成,就要斬殺壯士嗎?」或許李淵所謂斬殺李靖,實際不過是為了嚇唬他。當李靖表示服從後,李淵便將之赦免,並將之交給李世民指揮。
後來,在國內戰爭中,李靖功勳卓著,幫助唐朝擊潰了荊州軍閥蕭銑,一統江淮。對此,李淵得意洋洋地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不僅如此,他還挽著李靖的手說:「以前你對不起我的事,我就既往不咎!」之後,李靖跟隨李孝恭,陸續平定了輔公拓等軍閥,可以說——長江流域的半壁江山,幾乎全是李靖一人打下的。大唐統一後,功勳卓著的李靖很快便捲入了一場致命的政治漩渦:
李建成、李世民為了爭取這名宿將,使盡渾身解數,然而無意站隊的李靖卻不置可否。在玄武門之變爆發前,李世民曾派人將此事告知了李靖,並詢問其態度。然而李靖卻裝聾作啞,既不給李世民出主意,也不向李建成告密。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從表面上看,李世民仍然任用了李靖,並賜給他400戶的食邑。但暗地裡,他對李靖處處設防,因為他知道——李靖從來就沒有成為自己的人,更遠比不上曾是自己家臣的杜如晦、侯君集、房玄齡等人。然而當時,唐朝面對著嚴重的邊境形勢,東突厥、吐谷渾、高句麗等國在邊境虎視眈眈,倘若沒有李靖這樣的名將壓陣,唐朝的邊境將永無寧日。果然,貞觀四年,李世民以李靖為將,討伐東突厥。此戰中,李靖以3000騎兵突襲頡利可汗的牙帳,大獲全勝,一舉攻滅東突厥汗國。按說以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堪比衛青、霍去病——似乎理應得到厚賞。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靖回軍長安後,李世民卻將他痛罵一頓:原來,李靖被人彈劾治軍不嚴,放任軍士趁亂搶掠了可汗的牙帳,致使突厥國的珍寶散落於士兵之手。而就當李靖戰戰兢兢,等待旨意時,李世民卻收斂怒容,重賞了他:「之前控告你的人,不過是誣告,我現在已經醒悟,希望你不要介懷」。說完,賞賜李靖絲綢兩千,拜他為尚書右僕射。很顯然,所有對李靖的指控,不過都是受到李世民的指使,目的在於敲打李靖——一方面,警告李靖不要居功自傲;另一方面,告誡他,只要聽話,不愁沒有榮華富貴。領會到李世民的「良苦用心」後,李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出席朝會時,他也不發一言;退朝後便立即回到家中,閉門不出,堅決不與外人往來。
貞觀八年,或許是實在無法忍受李世民的重壓,李靖以「足疾未愈」為由,向李世民請求退休。然而李世民又如何會輕易放他走,說:「自古以來,身居富貴,卻能知足常樂者太少,而李靖就是這樣的純臣,因此我必須表彰他,讓他成為一代楷模。」不久,吐谷渾叛亂,李世民也不顧什麼足疾,一定要年過六旬的李靖出兵絕域——此時的李靖,早已位極人臣,也不再需要功勞來證明自己。但為了保命,只得帶兵出塞,一舉攻滅吐谷渾。李靖對內掃滅群雄,對外滅亡二國,立下不世之功。他的妻子去世後,李世民下詔為他提前修建陵墓,並在其墓前堆起兩座山,以象徵其攻滅突厥、吐谷渾的武勳。之後,李世民又將李靖等人圖畫於凌煙閣,封為衛國公——按說李靖已經表現得如此恭順,李世民應該能放他一馬了。但令人嘆息的是,李世民仍未放棄敲打早已病弱不堪的李靖。臨行前,李世民再次駕臨李靖的府邸——當時的李靖正臥病在床,奄奄一息。李世民問李靖:「愛卿東平江南,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有東邊高麗未滅,你可想隨我走一趟嗎?」李靖費力的回道:「我老了,又有病,或許會死在路上拖累陛下。」聽了李靖的話,李世民皮笑肉不笑地說: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簡單來說就是——沒錯啊!當年司馬懿也又老又病,後來突然又「自強」,為魏國立下了功勳。聽了這話,李靖冷汗直冒,趕緊跳下床,並叩拜道:「老臣請舉病行矣」。熟悉歷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國政前,便長期藉口又老又病,臥床不起;而當曹爽放下警惕後,他便驟然按劍而起,屠殺曹爽滿門300餘口,奪取了曹魏的權柄。由此可見,即使李靖老弱不堪,李世民仍然對其保有戒心,生怕其施展假痴不癲的詭計——李世民御駕親徵,太子李治在定州,朝中空虛,誰也不能保證李靖會幹出什麼,畢竟有司馬懿的前車之鑑。無奈之下,李靖只好強打精神,隨軍出徵,到了相州,李靖終於走不動了。而李世民也覺得自己太過分,便讓他留在國內——五年後,李靖最終病死長安。惴惴不安了一輩子,「軍神」李靖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君王恩威難測——不懂自保之術,非但不能獵取榮華富貴,榮及子孫,反而可能遭來殺身之禍。李靖貴為大唐宿將,卻出身於一介亡虜。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沒有站在李世民一邊。因而從一開始,李世民便不信任李靖,對於他的恩寵,不過只是為了利用他的軍事才華罷了。而深諳權謀的李靖又何嘗不懂?因此他韜光養晦,低調做人。即使患了病,一聽到出徵的命令,也要強打精神領軍出徵。但令人心寒的是,當李靖因為老病,臥床難起時,李世民卻仍以舊事來敲打他——這不禁讓人懷疑,李世民所謂的「仁厚」究竟有幾分真實.大概越是英明的帝王,其心思越是深不見底,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帝王心術,李世民才得以創造如此大功業;而同樣深諳權謀的李靖,也算最終保全了自己,落了個善終——只是個中酸楚與紛紛擾擾、是非功過,恐怕也只能留待後人去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