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新型醫療船南醫13船近日正式入列。近年來,中國海軍新式艦艇呈現出「下餃子」般的入列速度。客觀來說,4000噸級別的南醫13船在噸位上無法和055萬噸大驅、國產航母相媲美,更非裝備一流武器系統的一線作戰艦艇,然而,它卻擁有強大的海上醫療服務保障能力。隨著此類醫療船加入中國海軍,我國在海疆防務領域將實力倍增。
與作戰艦艇相比,海上醫療船本身不具備戰鬥力,但卻是大國海軍軟實力的硬核象徵。除了承擔治療海上病患、轉移傷員、緊急搶險等任務之外,海上醫療船還經常需要進行出國訪問,並承擔一系列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是不折不扣的「海上外交大使」。 縱觀中國海軍的發展歷史,海上醫療船曾經一度是短板之一。上世紀80年代,我國為了全面強化海軍海上作戰能力,提升海上救援能力,開始將「瓊沙」號客輪改裝為「南康」號醫院船。經過改造後,「南康」號醫院船能同時收治100名傷員,極大地緩解了海上人員醫療救援壓力。
不過,「南康」號畢竟是由客貨兩用船改裝而成的,無論是規模和功能性方面都無法和專用醫療船相媲美。特別是噸位過小、船況不佳、內部空間狹窄、艙室布局混亂等缺陷,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在國產醫療船研發建造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特別是2008年,我國首艘大型醫院船「和平方舟」號正式入列,除了彌補海軍自身短板之外,還通過多次海外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樹立了我國的大國形象。
與滿載排水量143000噸的。「和平方舟」號相比,此次入列的南醫13船儘管個頭相對更小,這主要是由它的功能定位所決定的。未來,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擔負南沙島礁軍民以及海軍艦隊人員的醫療保障和應急救援任務。必要時,它也將承擔一些人員物資輸送和科研任務。簡單來說,南醫13船並不需要向深海挺進,其主要活動範圍就是在我國領海範圍內,因此在噸位規模上並不需要向「和平方舟」號看齊。
當然,儘管南醫13船僅有4000噸規模,但卻充分體現了強大而全面的功能性。特別是在醫療保障方面,船上的醫護人員全部來自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是軍隊醫療系統中的精英力量。我們日常醫院中常見的檢驗、眼耳鼻喉、內外乃至心理諮詢等科室一應俱全。與此同時,由於內部艙室設計規劃十分科學,南醫13船擁有CT、DR、彩超、胃鏡、可攜式高級生命支持儀等在內的眾多一流醫療設備。即便遠離陸地,南沙島礁及海軍官兵們都能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據悉,整艘船的床位數達到了100張,可以同時進行3臺手術。
南醫13船的入列,同樣也對我國南沙海域的國防戰略保障體系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前,我國已經先後在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修建現代化醫院。不過,南沙海域遼闊,環境複雜,一旦海軍官兵或當地漁民在海上突發疾病,島礁醫院要派出醫生前往治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很容易因此延誤病情。南醫13船這款中型醫療船入列後,將長期駐泊南沙島礁,並且對南沙海域實行常態化醫療巡診。這也意味著,從此我國在南沙海域擁有了專業化、立體化、完整化的醫療救護鏈條,構築起更為穩固的海上生命保障線,為海疆防務提供可靠的後盾。(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