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的時候因為朋友推薦,看了這部動畫。我第一次認識到我這個樣子叫家裡蹲,屬於Neet族,是宅的一類代表。而且在這種悲觀無望痛苦中掙扎的,不止我一個。
昨晚逛知乎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個關於這三個名詞的問題。細查之下,原來家裡蹲≠Neet≠宅。我想也許三者的區別也許是能幫家裡蹲們慢慢走出困境。
三者也許有一些共同點,比如對二次元的喜好。
但三者的產生原因明顯不同:家裡蹲是因為「疾病/壓力」, neet是因為「懶惰」,「宅」是因為「愛好」。
家裡蹲通常不是不想工作/上學,而是做不到。他們有自覺,知道靠父母養是絕對不行的,但因為身體或心理的種種原因,無法走出去。內心充滿焦慮,及時身處舒適優越的環境也無法泰然處之。ACG對家裡蹲來說,像是來逃避現實精神毒品。
Neet簡單來說,就是一群被慣壞了的孩子,neet不一定會窩在家裡。其中一些人甚至會拿著父母的錢到處逍遙,參加/舉辦各種社交活動。他們大多沒有自覺,懶惰,認為父母養自己是理所當然。廣義上的Neet族包括家裡蹲。
宅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屬性,喜歡某一類事物喜歡到宅在家裡不願意,比如遊戲宅,技術宅,軍事宅。多數宅們有工作來支持自己的興趣愛好。
主角佐藤比起家裡蹲,更偏向Neet。靠父母提供生活費,過著相對舒適的Neet生活,雖然內心焦躁逃避現實,但並沒有明顯的內疚感。
男2眼鏡君山崎是典型的御宅族,雖然迷戀各類手辦和H-game,但有愛好有夢想有工作,內心相對平和。
家裡蹲,Neet和宅既然有相似的地方,那麼是否可以讓家裡蹲接受自己家裡蹲的事實,放下強烈的負罪感,變得Neet些;當Neet找到能讓自己宅的事物時,有沒有額外的金錢支撐時,也許就不得不開始工作了。
以上純屬腦補,也許片中的方法更有效:人餓了,就會工作。
其實我脫宅的方法也很簡單,網上訂張火車票,揣500現金和一張1000元的銀行卡,聯繫一個包吃住的地方做義工。那裡沒有人認識你,你也不用在乎那些擦身而過便不再見的人們的眼光。簡簡單單,當你有吃住以外的消費需求時,你就會開始找義工以外的工作了。
參考資料: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6023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1%E8%94%BD%E9%9D%92%E5%B9%B4----------------------------------------------------時光の分割線--------------------------------------------------------
無意中看到這篇我兩年前寫的東西,現在的我還是宅女一個,但不是neet也不是家裡蹲了,只是下班之後沒有出門的理由而已。現在回顧那段時光,真的很焦慮很痛苦。不過,可能因為這個,懦弱的我才會去被逼著嘗試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