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是第72節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也是韓國電影第一次獲此殊榮。
導演奉俊昊也用這部影片彌補了他上一部作品《玉子》沒有獲獎的遺憾。
《寄生蟲》現在豆瓣評分9.2分,可以說是今年最叫我期待的一部韓國電影了。
奉俊昊借用此片將貧富階層之間的差距好好諷刺了一番。
看片名,原以為是一部類似《鐵線蟲入侵》的韓國科幻災難片,但其實全然不是那麼回事。
這是一部很有創意的劇情片,寄生蟲是暗指影片主角一家在片中的行為,往大了說,可以說是窮人階級依附富人階級的生存狀態。
影片前半段氛圍很歡樂,窮困潦倒的一家四口擠在地下室裡生活,依靠給披薩店摺紙盒維生。
與地面齊平的窗戶就是一家人觀察外面世界的通道,可從這個視角看到的世界都是汙穢和雜亂的東西,但是因為窮,連反抗底氣和勇氣都沒有。
好在兒子意外獲得一份好工作的機會,便開始了一家人身份造假之旅。
為了生存,他們不斷編造謊言和設計陰謀,成功打入富豪家庭,成為輔導老師、司機和保姆,在富人一家離家的時候過了一把富豪生活的癮。
但謊言背後的代價也接踵而來,前保姆的秘密、富豪一家的提前歸來以及富豪對窮人一家的嘲諷,都讓過上好日子的理想肥皂泡支離破碎,結局無可避免地奔著悲劇而去。
而這場悲劇裡,沒有窮人富人之分,都是受害者,但也都是自作自受。
導演宋康昊講故事的手法非常高明,他講述的是窮富階層的矛盾,但並沒有刻意去突出窮富階層的矛盾,甚至把富人階層的孩子刻畫得天真無邪、把富人階層的女主人刻畫得善良單純、把富人階層的男主人刻畫得大方寬容。
富人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扮演激化階層矛盾的角色,反而讓觀眾心疼他們被窮人的謊言蒙蔽的雙眼,無知又無辜地被迫走向悲劇的深淵。
貧富階層的矛盾完全是通過窮人階層的一家四口的行為和心理展現出來的。
窮人家地下室窗戶和富人家豪宅落地窗,窗外景觀的對比,怎能不叫窮人嫉妒富人?
大雨之後,窮人家被水淹,無家可歸。可富人家的孩子還能選擇在雨中帳篷中過夜,富人在雨後晴天還能呼朋引伴地舉行生日派對。一個窮人要在這兩種生活形態中轉換身份,怎能不叫窮人仇富?
窮人說富人是因為有錢才善良。
富人說窮人身上有一種獨特的不好聞的氣味。
窮人在富人面前有這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就算強力偽裝依舊會露怯,依舊會因為富人的一句無心之談而憤怒。
窮人的底氣,靠欺騙,贏不來。
影片結尾非常棒,窮人要打破階層壁壘,成為富人,通道是有,但是現實就是那麼冰涼,給你希望,反而更叫人絕望。
如果你是窮人,影片裡的窮人心理你應該能理解一些。
如果你是富人,窮人的心理,你通過影片應該也能了解一些。
總之,《寄生蟲》為韓國抱回首座金棕櫚大獎,實至名歸,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