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主題「雲演出」吸引21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濟南市呂劇院成為山東首家通過「雲直播」的方式舉辦文藝演出的戲曲院團,也成為濟南傳統文化中的「百萬流量擔當」。
4月25日,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濟南市呂劇院、濟南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承辦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戰疫主題創作演出》在北洋大戲院進行線上直播,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微博、微信、騰訊微視等10餘家平臺同步直播。
帥氣演員當主播
呂劇突破「次元壁」
據了解,「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戰疫主題創作演出是濟南市呂劇院嘗試的第二期直播。第一期是《大曾帶你看呂劇——走進濟南市呂劇院》,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主播大曾帶網友走進濟南市呂劇院,從經典唱段到臺前幕後,幽默逗趣地介紹呂劇知識,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70萬,廣受歡迎和好評。
為了確保直播順利進行,在第二期直播中,變成了兩位主持人,大曾和孟越。大曾名叫曾凡亮,濟南市呂劇院青年演員,帥氣有才。在戲曲方面,老生、小生、文丑,他能勝任多個行當,是經典呂劇《逼婚記》最年輕的一代「縣官」;走出梨園,主持、唱歌,他也全不在話下.
與大曾搭檔的是濟南市呂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孟越,她主工青衣、閨門旦,她是《逼婚記》裡的皇姨,也是《搬窯》裡的王寶釧,是2019年濟南市「文化藝術新秀」,主持經驗很豐富。
主辦方表示,他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年輕氣息,讓傳統呂劇、讓濟南本土文化突破次元壁,走進更多年輕人的視野。
直播過程中,真有不少年輕人走進直播間,愛上呂劇,一位濟南網友說「被主播圈了粉,原來呂劇這麼有趣。」
舞臺下面沒有觀眾
導演也是第二次導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戰疫主題創作演出以濟南市呂劇院原創的優秀抗疫作品為主,共精選了10部,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呂劇小戲《這裡也是前線》,也有情景劇《團圓飯》,還有詩朗誦、戲歌、歌曲等。
尤其值得一提是戲歌《山東人》,這是市呂劇院新鮮出爐的作品。10位演員,每人根據自己的角色選擇服裝演繹,其中既有退休老人、工人、快遞小哥,也有醫生、護士、共青團團長、高中生等,但無論是何角色,他們的共同身份都是山東人,堂堂正正、俠骨柔腸。
該作品的創作者,濟南市呂劇院一級演員、導演孔鐵說,很多年前他就想創作一部歌頌山東人的戲歌,用山東戲、山東話歌唱山東人。「這不僅是戲歌,還是情景式戲歌,其中既有戲曲的韻味,也有歌曲的元素,是呂劇戲歌的一次全新嘗試」。
為了增添豐富性,演出還收入鼓樂《出徵》、二胡齊奏《萬馬奔騰》、琵琶獨奏《十面埋伏》三個國樂節目,現場氣勢也更加恢弘、充滿正能量。
「臺下沒有觀眾的演出,還是第二次導。」據了解,孔鐵也是本場演出的總導演,他說2003年非典時期的一場戲曲晚會,臺下就沒有觀眾。
傳統戲曲試水「雲直播」
如何才能建立「新關係」
演出精彩,直播間裡的觀眾也互動熱烈。網友「穎紫小麥」,她是山東呂劇粉絲團團長,在直播間中,她乾脆當起了解說員,用文字的方式為大家一一介紹出場演員、節目看點等。「為了防疫安全,目前各大劇院都還沒復工,直播正好可以一解粉絲的相思之苦,希望主辦方多多舉辦類似活動」。
還有網友表示,通過「雲直播」,不僅看到了精彩演出,還讓他們走近了劇院的演員以及幕後的老師們,看到了很多以往在現場看不到的鏡頭和故事。比如每一個節目開始前,主播大曾都會一一邀請節目的創作者為大家解析節目、講述創作故事;平日在舞臺上嚴肅認真的藝術家們也會在直播間露出可愛的另一面。
「按照(濟南)市文旅局黨組統一工作部署,我們與濟南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聯手打造了這場演出。」濟南市呂劇院書記、院長張玲說,她希望以演員真情實感呈現作品內容為敬意,向逆行英雄致敬,弘揚主旋律、彰顯正能量,同時也希望更多網友通過直播了解呂劇、了解濟南文化和濟南這座城市。
為了給廣大網友呈現出最精彩的直播,他們準備了半月之久,院團還專門成立策劃小組,統籌編排呂劇抗疫主題節目,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基礎上,演員分組、分時段、分地點預演彩排,並多次召開直播研討會,討論直播流程與相關細節。「『雲直播』對我們來講相對陌生,但我們願意嘗試,也會繼續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觀眾建立一種全新的共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