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試水「雲直播」濟南呂劇院「雲演出」致敬抗疫英雄

2020-12-23 海報新聞

戰疫主題「雲演出」吸引21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濟南市呂劇院成為山東首家通過「雲直播」的方式舉辦文藝演出的戲曲院團,也成為濟南傳統文化中的「百萬流量擔當」。

4月25日,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濟南市呂劇院、濟南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承辦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戰疫主題創作演出》在北洋大戲院進行線上直播,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微博、微信、騰訊微視等10餘家平臺同步直播。

帥氣演員當主播

呂劇突破「次元壁」

據了解,「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戰疫主題創作演出是濟南市呂劇院嘗試的第二期直播。第一期是《大曾帶你看呂劇——走進濟南市呂劇院》,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主播大曾帶網友走進濟南市呂劇院,從經典唱段到臺前幕後,幽默逗趣地介紹呂劇知識,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70萬,廣受歡迎和好評。

為了確保直播順利進行,在第二期直播中,變成了兩位主持人,大曾和孟越。大曾名叫曾凡亮,濟南市呂劇院青年演員,帥氣有才。在戲曲方面,老生、小生、文丑,他能勝任多個行當,是經典呂劇《逼婚記》最年輕的一代「縣官」;走出梨園,主持、唱歌,他也全不在話下.

與大曾搭檔的是濟南市呂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孟越,她主工青衣、閨門旦,她是《逼婚記》裡的皇姨,也是《搬窯》裡的王寶釧,是2019年濟南市「文化藝術新秀」,主持經驗很豐富。

主辦方表示,他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年輕氣息,讓傳統呂劇、讓濟南本土文化突破次元壁,走進更多年輕人的視野。

直播過程中,真有不少年輕人走進直播間,愛上呂劇,一位濟南網友說「被主播圈了粉,原來呂劇這麼有趣。」

舞臺下面沒有觀眾

導演也是第二次導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戰疫主題創作演出以濟南市呂劇院原創的優秀抗疫作品為主,共精選了10部,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呂劇小戲《這裡也是前線》,也有情景劇《團圓飯》,還有詩朗誦、戲歌、歌曲等。

尤其值得一提是戲歌《山東人》,這是市呂劇院新鮮出爐的作品。10位演員,每人根據自己的角色選擇服裝演繹,其中既有退休老人、工人、快遞小哥,也有醫生、護士、共青團團長、高中生等,但無論是何角色,他們的共同身份都是山東人,堂堂正正、俠骨柔腸。

該作品的創作者,濟南市呂劇院一級演員、導演孔鐵說,很多年前他就想創作一部歌頌山東人的戲歌,用山東戲、山東話歌唱山東人。「這不僅是戲歌,還是情景式戲歌,其中既有戲曲的韻味,也有歌曲的元素,是呂劇戲歌的一次全新嘗試」。

為了增添豐富性,演出還收入鼓樂《出徵》、二胡齊奏《萬馬奔騰》、琵琶獨奏《十面埋伏》三個國樂節目,現場氣勢也更加恢弘、充滿正能量。

「臺下沒有觀眾的演出,還是第二次導。」據了解,孔鐵也是本場演出的總導演,他說2003年非典時期的一場戲曲晚會,臺下就沒有觀眾。

傳統戲曲試水「雲直播」

如何才能建立「新關係

演出精彩,直播間裡的觀眾也互動熱烈。網友「穎紫小麥」,她是山東呂劇粉絲團團長,在直播間中,她乾脆當起了解說員,用文字的方式為大家一一介紹出場演員、節目看點等。「為了防疫安全,目前各大劇院都還沒復工,直播正好可以一解粉絲的相思之苦,希望主辦方多多舉辦類似活動」。

還有網友表示,通過「雲直播」,不僅看到了精彩演出,還讓他們走近了劇院的演員以及幕後的老師們,看到了很多以往在現場看不到的鏡頭和故事。比如每一個節目開始前,主播大曾都會一一邀請節目的創作者為大家解析節目、講述創作故事;平日在舞臺上嚴肅認真的藝術家們也會在直播間露出可愛的另一面。

「按照(濟南)市文旅局黨組統一工作部署,我們與濟南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聯手打造了這場演出。」濟南市呂劇院書記、院長張玲說,她希望以演員真情實感呈現作品內容為敬意,向逆行英雄致敬,弘揚主旋律、彰顯正能量,同時也希望更多網友通過直播了解呂劇、了解濟南文化和濟南這座城市。

為了給廣大網友呈現出最精彩的直播,他們準備了半月之久,院團還專門成立策劃小組,統籌編排呂劇抗疫主題節目,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基礎上,演員分組、分時段、分地點預演彩排,並多次召開直播研討會,討論直播流程與相關細節。「『雲直播』對我們來講相對陌生,但我們願意嘗試,也會繼續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觀眾建立一種全新的共生關係」。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呂劇大事記
    4月25日,濟南市呂劇院「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致敬英雄」主題演出彩排線上直播舉辦,觀看人次超300萬。直播中,濟南市呂劇院攜濟南北洋大戲院共同發行呂劇惠民「孝心」演出卡——「惠演卡」。5月29日,山東省呂劇院「抗疫」一線醫護工作者專場慰問演出在濟南百花劇院舉行,演出內容均為疫情期間新創作的「抗疫」呂劇藝術作品。
  • 連載:呂劇文化史(5)戲曲困惑與時代新風
    雖然這一時期百花凋零、萬馬齊喑,但是現代戲的創作演出,與京劇合演等情況,為呂劇後來的發展特別是音樂創作起到了探索與積澱作用。恢復傳統戲之後,呂劇積攢了十年的力量集中迸發了出來。一大批傳統劇目重新提高打造,新創劇目、移植劇目層出不窮。
  • 呂劇經典劇目傳承:讓戲曲活起來
    經典劇目關係院團繁榮與否  「經典劇目是呂劇藝術的寶貴財富,經受住了歲月洗禮和觀眾檢驗,在呂劇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是幾代呂劇人同心同德、銳意進取、潛心創作、精心雕琢的結晶,具有永恆魅力和示範價值。」山東省呂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有沒有經典劇目、有多少經典劇目是一個劇種、一個院團繁榮與否的重要標誌。
  • 老戲曲 新模式,呂劇新劇《鐵門關》引進西洋管弦樂隊
    齊魯網濟南11月3日訊 近日,呂劇新作《鐵門關》在山東省呂劇院緊鑼密鼓的排練起來,這部劇也是近些年為數不多的呂劇新作
  • 雲演出 成都樂童攜手世界藝術家致敬抗疫英雄
    一次跨越時間和距離的挑戰,一群未曾謀面的人們,一場未經排練的演出,來自英國、加拿大、南非、比利時、泰國、中國等六個國家的17位演奏家和36位管樂學童,錄製130分鐘素材,濃縮成兩分鐘的視頻,用「雲音樂會」的形式,獻禮抗疫英雄。
  • 雲上演出、聲援抗疫、再啟現場……深圳演出市場的這一年
    回望2020年,演出市場上半年因為疫情幾近停擺,深圳各大院團、演出場館積極啟動自救措施——將演出轉至線上。深圳交響樂團與「喜馬拉雅」、騰訊視頻藝術頻道兩個平臺展開合作,共舉辦40餘場雲音樂會;深圳戲院、深圳大劇院、深圳音樂廳、深圳市粵劇團、深圳歌劇舞劇院、華夏藝術中心、深圳保利劇院均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連續推出藝術鑑賞普及與雲演出。
  • 對戲曲「感冒」的年輕人不多 這些年輕人卻為何守著戲臺?
    稀裡糊塗地愛上吳海濤(左)在呂劇《苦菜花》中飾演反派「王柬芝」 。蘇銳 攝1998年,吳海濤背著鋪蓋卷,從老家東營市利津縣來到濟南。那年他16歲,初中剛畢業,打算去當時的山東省戲曲學校讀呂劇表演專業。他的家鄉是呂劇發源地,村村都有戲迷。初中快畢業時,吳海濤也不知道今後要幹啥。
  • 濟南演藝市場精彩回歸 好戲連臺,今天你買票了嗎?
    激動 立刻買票支持上月,經典呂劇《小姑賢》在北洋大戲院上演,這是春節以後北洋大戲院的「破冰之演」。按照相關要求,劇院上座率不得超過30%,當天現場觀眾達到130人左右,相當於「滿座」。眼下,濟南文藝演出按下了「啟動鍵」,精彩的文藝表演豐富了濟南人的文化生活。
  • 致敬英雄 「藝」起前行 上海廣播推出「星期戲曲廣播會」12小時全...
    用藝術致敬英雄    藝術家用他們最精湛的技藝,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英雄的醫務工作者.舞臺上的英雄從傳統到當代,有將領也有平凡百姓,有中國歷史、傳說中的人物,也有來自現實題材的人物,縱觀這些戲曲傳統劇目和新編劇目,不難發現戲曲舞臺上所創造的諸多成功的藝術形象中,英雄人物或正面人物佔了大多數,這種謳歌英雄、彰顯真善美的傳統,反映了人民的共同理想和願望,傳遞了人民的心聲。
  • 由東路琴書、「蹦蹦戲」演變而成 煙臺呂劇瞄準「申遺」
    隨後,翁老明受京劇等戲曲藝術形式的影響,將揚琴演出方式進行改革。他先以自編的《三打四勸》中的《蘇保送妹》一折進行試演,將演員男女角色、樂隊文武場進行分工,樂隊退至場邊伴奏,讓出場子供演員表演,使琴書的藝術性產生質的變化。約於1894年在登州府首次公演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因唱本有情節、有人物,演唱者邊唱邊演連蹦帶跳,群眾熱情地稱之為「蹦蹦戲」。
  • 下周起,武漢部分院團演出改為「雲直播」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15日從武漢漢劇院、武漢人民藝術劇院、武漢楚劇院獲悉,為落實武漢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下周開始,這些院團將停演部分線下演出,部分現場演出的劇目改為「雲直播」的形式,戲迷朋友們可在線上觀看。
  • 「致敬白衣天使」大型在線抗疫公益雲演唱會啟動
    「致敬白衣天使」大型在線抗疫公益雲演唱會啟動 2020-04-17 22:53:25 由愛尚傳媒、古風科技、《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人民文旅等愛心單位聯合發起主辦一場「致敬白衣天使 共同守護家園」在線公益雲演唱會活動正式啟動。這次抗疫公益雲演唱會由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作為公益善款接收單位。對於所籌集的公益善款將用於「抗擊新冠疫情」的公益項目,公益善款的收入及使用將及時向社會公示。
  • 煙臺鳳凰臺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感受戲曲魅力」活動
    呂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更是我們每一個山東人引以為豪的家鄉戲。為了弘揚家鄉曲藝經典,也為幫助全校師生了解並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12月16日下午鳳凰臺小學邀請煙臺市呂劇院走進校園,為同學們講授呂劇知識。活動現場煙臺市呂劇院業務副院長,國家二級演員李善武爺爺為同學們講解了呂劇的起源、發展、特點、角色分類及主要曲目的內容。
  • 濟南市呂劇院召開董硯萍呂劇工作室、濟南市文化藝術新秀啟動工作會議(四十六)
    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董硯萍 藝術簡歷董硯萍,1945年2月出生,山東濰坊人,1957年9月考入濟南市呂劇團(院)直至退休。退休前任團長、一級演員。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山東省劇協副主席、濟南市劇協副主席、濟南市文聯名譽主席,濟南市委候補委員、山東省第五屆人大代表。
  • 山東發布「呂友卡」一周年:朋友來相會,呂劇多麼美
    平時,楊大彬除了上班,周末和節假日就去跟著天橋區一家呂劇社團下鄉送戲。對於山東省呂劇院的演出,他也幾乎是場場必到。對於今天能自己登上省級院團的舞臺,他說自己沒想到真有夢想成真的一天。今年59歲的弭寶華,曾當過二十幾年兵。因為就住在山東省呂劇院附近,對於劇院的演出也是「一場不落」。
  • 呂劇《連心鎖》成功亮相百花劇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黃體軍「連心鎖情無限,一場大夢十八年……」12月18日、19日晚,由濱州市博興縣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博興縣呂劇團演出的的原創現代呂劇《連心鎖》在濟南百花劇院成功演出。以傳統戲曲形式表現現代題材一直是藝術創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題。在這個意義上,呂劇《連心鎖》大膽地對抗疫這一題材發起正面突擊,可以說是作了一次可貴的藝術探索。
  • 湖北九成戲曲人開通直播,省內戲院首選「戲曲寶」等網絡平臺
    《從臺別》 直播,讓傳統戲劇有了諸多新的展現方式,戲劇舞臺神秘的面紗被緩緩掀起,生產主體的創新也在發生。為了做好「非常態」的主播工作,這位武漢漢劇院當家青衣、漢劇梅花獎得主也在更努力地拓展非她本行當的專業知識。
  • 【「雲」享文化盛宴】故鄉的呂劇團
    我因此結識了平度市呂劇團團長崔海英和副團長楊冬梅,聊了聊一些劇團的現狀和基本情況。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資助項目「呂劇《姊妹易嫁》青年表演人才培養」培訓班在濟南舉行,平度市呂劇團副團長楊冬梅參加了這屆培訓班。一天晚上,學習班的學員在山東呂劇院的百花劇院舉行匯報演出,舞臺上出現多個素花和素梅,看得我眼花繚亂。
  • 愛在舞臺 百鍊成鋼:訪著名呂劇演員胡靜華
    「這個戲當時很火,甚至群眾都叫我們劇團『鄭小姣劇團』,戲裡有一個情節,是鄭小姣被砍斷了胳膊,後來又接上了,大家就跑到後臺去看我的胳膊是不是真的長好了」,提起當時的演出盛況,胡靜華心中難掩激動。雖然進團前並未接觸過戲曲,但胡靜華卻在學習生活與演出實踐中深深愛上了呂劇、愛上了舞臺。
  • 戲在,人氣就在,正氣就在—— 我們需要這麼個呂劇社-大略網
    專業院團的實力遠超業餘劇社,演出場次也更高。目前,乳山市呂劇團是威海市唯一一家專業呂劇院團。「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的演出從7月份才開始,到11月中旬結束,演了150場。」乳山市呂劇團團長修森說,「我們今年定的計劃原本是20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