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大眼導讀:隨著玩家的增多,網大市場的錢途並沒有許多人想像中大,「一般比較好的網大片方收入是在成本的120%左右,這是行內常識了。」 一網大發行負責人透露。頭部網大很少超過成本的150%,超過就算是爆款了。
來源:娛樂資本論 (ID:yulezibenlun)
作者:費小丑 編輯:吳立湘
外界的眼裡,網絡大電影的市場真是群魔亂舞,最近,《泰囧》編劇束煥就對網大蹭院線電影的現象狠狠吐槽了一番,「《港囧》上映,馬上就出來了《避風港囧》、《巷囧》,《大鬧天竺》還沒上映,《大鬧天竺寺》已經開機了」。
《避風港囧》
難道網大真的生態環境原始嗎?從數據上來說,2016年網大市場預計上映影片達2500部,網大出品公司已近900家,確實仍在群魔亂舞的階段。
但外界並不了解的是,平臺和網大已經建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形成了一個影院電影之外,逐漸成型並崛起的細分市場。
9月底,樂視正式面向合作方推出全新的付費分成系統,成為繼愛奇藝、搜狐之後,第三家開通網絡電影分帳系統的視頻網站,而騰訊、優酷的系統據傳也在構思中。樂視這一舉動受到很多合作方的歡迎,被認為是網大票房數據透明化實時化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的標誌。
目前的網大平臺江湖,遙遙領先的依然還是愛奇藝。緊隨其後的是以保底和買斷等方式聞名圈內的騰訊、優酷。
隨著玩家的增多,這個市場的錢途並沒有許多人想像中大,「一般比較好的網大片方收入是在成本的120%左右,這是行內常識了。」 一網大發行負責人透露。頭部網大很少超過成本的150%,超過就算是爆款了。
對此,娛樂資本論也調查了國內四大平臺方,分析其分成模式的異同,也揭秘其平臺背後的發行策略差異。(文末用心製作的四大平臺分成模式圖,想看乾貨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
分成系統差異:騰訊仍是excel數據
9月底,樂視正式面向合作方推出全新的付費分成系統,成為繼愛奇藝、搜狐之後,第三家開通網絡電影分帳系統的視頻網站。
這次樂視推出的付費分成系統,是在過去舊有系統的升級,升級版本增加了合作方關心的實時點擊分帳和日流量等數據,這意味著合作方可以通過該系統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上線網大的收入情況,據悉,樂視未來還將推出線上結算服務。
所謂的網絡電影分帳系統近似於貓眼專業版這樣的電影在線票房系統,合作方可以通過該平臺清晰地看到平臺上的實時分帳情況。有一網大發行方表示,平臺方數據是否及時、公平、透明,遠比什麼時候收到結算款更加重要,因為「可以清晰看到自己每天賺多少,分多少」。
樂視2014年開始踏足了網大領域,但正式大力發展是今年1月,一樂視網大負責人表示,目前樂視每周平均上線一部獨家網大,15部全網網大,至今累計已經上線獨家網大近30部。其中包括號稱600萬製作成本的《獵靈師》。
《獵靈師》
該負責人還表示,未來樂視走精品化路線,將加大對網絡大電影的投入,「網大作為一個內容豐富的存在,更新快,尤其適合年輕人,相比於其他版權內容,是更合適的拉新選擇。」
樂視網大的會員主要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跟愛奇藝一樣,18-24歲的年輕觀眾,另一部分是相對成熟的白領和家庭用戶,這些用戶來自於樂視的TV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愛奇藝、樂視、搜狐,騰訊、優酷等平臺的網絡電影分帳系統至今還沒有浮現。有合作方猜測,應該也會在近日相繼推出。
作為網際網路公司,目前騰訊依然還沒有面向合作方的付費分成系統,這頗令人意外。據一網大公司發行負責人介紹,自家網大在騰訊上線後,實時數據平臺依然是技術人員人工提取,通過官方郵箱或者截圖對帳的方式,以excel的形式發給合作方,「這種原始的數據統計方式,不敢說會有修改數據的情況,但卻是非常不規範和容易出錯的,及時性也極大地打了折扣。」
對於這一問題,娛樂資本論聯繫了騰訊網大負責對外宣傳的負責人,對方表示暫不回應。
保底差異:騰訊、優酷偏愛保底、買斷
即使沒有推出分帳系統,依然有很多公司願意跟騰訊合作,因為財大氣粗的騰訊有它自身的吸引力:保底和買斷(一次性買斷播出權或保底分成)。這也是進入網大市場較晚的騰訊,追趕愛奇藝,獲得更多的獨家影片,採取的特殊方式。
一發行負責人介紹,騰訊操作保底發行,保底數目一般會根據具體電影成片的效果決定,保底數目一般是成本價或者超過一點,除非高品質網大才有溢價的可能性。
對此,片方也會考慮,是否選擇保底先把成本收回來。
買斷也是騰訊很普遍的現象,因為收入天花板的原因,很多網大公司會選擇買斷。「一口價,懶得去操那個心」。比如年輪映畫的《德撲女王》三部曲都被騰訊買斷,這意味著包括接下來正在開拍的《德撲女王3》,已經順利回本。
不過據一發行負責人透露,買斷也並非是馬上打款,分為三個流程,看過劇本付一部分定金,接到成片後,付第二部分定金,等上線播出兩三個月之後,再進行最後一次結帳。映美傳媒發行負責人高晗猜測,騰訊視頻對版權的重視可能遠遠多過於會員,這也是騰訊熱衷於買斷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今年八月開始重視網大的優酷特意成立了獨立的網大部門,通過保底或買斷合作等方式大力收購優質網大。至今已經上線了8部獨家網大,接下來大概每個月的獨家上片量可以達到10部。
目前只有分帳這一種合作方式的是樂視和愛奇藝,可見這兩家平臺對會員的重視程度,不做保底或者買斷的愛奇藝認為分帳是最科學的方式,主打會員付費模式的愛奇藝,走精品化路線,核心目標是發展會員,6月1日對外公布的有效會員已經超過2000萬。
據一網大發行方透露,愛奇藝除了是最早推出付費分帳系統的平臺,透明化做的最好,分帳兌現也是最快的,四個月左右就會實現,而其他平臺可能要半年甚至更漫長,這樣對網大出品方的現金流形成比較大的壓力。
項目差異:愛奇藝優酷最多,愛奇藝急需女性題材
藝恩即將發布的《中國網絡大電影產業報告(2016)》顯示,2016上半年(1月1日到6月30日)網大出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全年上映網大可達2500部,網大投資規模預計為5.1億元。網大出品公司2016年上半年環比增長130.3%,一舉達到院線電影出品公司的2.1倍。
藝恩報告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7家平臺(愛奇藝、騰訊、樂視、優酷,土豆、搜狐、芒果TV)共上線927部網大,其中愛奇藝上線759部,即其他4家平臺獨播數量之和為168部,愛奇藝獨播186部,無論數量還是獨播比例均最高。
數據來源:藝恩視頻智庫
平臺:愛奇藝、優酷、搜狐、土豆、騰訊、樂視、芒果TV
網大上線時間: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
數據統計時間:截止到2016年7月22日
2016年上半年,非獨播網大仍佔主導地位,播放量佔比70.6%,不過top100中獨播網大比例高出網大總體獨播比例10個百分點,說明優質網大更傾向於獨播,實際上,優質網大獨播一般會獲得比較高的評級,所獲得的分帳收入自然也高。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愛奇藝依然是網大市場最大的買家,其他各大平臺雖然起步晚,但都在奮力趕超。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了解到,各大平臺的選片偏愛也略有差異,愛奇藝因為更早進入網大領域,對內容的要求更加偏向於喜劇、動作、愛情等傳統題材。
愛奇藝作為網大最大的播放平臺,還特意成立了網大創作部門,通過自身的網大創作,希望為行業內樹立標杆,並引導網大朝向更加多元豐富的類型發展,愛奇藝網絡電影開發中心總經理竇黎黎曾經告訴娛樂資本論,希望能夠出現更多的女性網大,因為愛奇藝通過網劇培養起了一大批的女性用戶,而網大這類題材特別稀缺。
四大平臺會操縱票房數據麼?
隨著網大市場的成型,片方營利的空間有多大,也越來越清晰。「一般比較好的網大片方收入都是在成本的120%左右,這是行內常識了。」 一網大發行負責人透露。頭部網大很少超過成本的150%,超過就算是爆款了。這意味著,想要像《道士出山》那樣用28萬博得2000萬網絡票房的神話不可能產生了。
《道士出山》
網絡大電影的市場是由愛奇藝等平臺創造出來的,市場規則自然也是由平臺方制定的,平臺方數據的開放與否,公平和透明化,就顯得特別重要,類似「平臺方的數據是否存在調控的可能性」的傳聞也一直不斷,畢竟這是關乎片方進帳多少這一真金白銀的利益問題。
不過映美傳媒的發行負責人高晗並不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平臺方的數據是可信的。在他看來,視頻網站以開放的姿態邀請網大合作方來到平臺,就不會去刻意幹預片方的收入,傷害合作夥伴的收益,「畢竟市場要一起去做大。」
同時,他補充道,網大內容的體量遠遠還沒有達到需要平臺去幹預它的擴張的地步,因為目前比如愛奇藝的會員完全可以消化這些上線網大,而且網大內容對會員的拉新紅利依然很明顯。之前在一次訪談中,竇黎黎表達了類似觀點。
爆款太少,另一發行方負責人認為原因是網大數量的暴增,競爭激烈的程度加劇。目前整個市場的體量和票房已經遠遠超過去年,製作成本也水漲船高,從去年的幾十萬到今年的一兩百萬,再到中等體量的三百萬,現在偶爾也會傳出600萬成本的大體量網大。據說,下半年還將產生一千萬的大製作,大製作也意味著盈利空間的縮小。
目前網大上線後,跟院線電影一樣,形成了成熟的熱度周期,一般網大的熱度周期大約是兩周左右,最長的可以到一個月,這是一部網大衝擊票房最佳的時間。7月年輪映畫的《絕色之戰》在愛奇藝上線後突然下線了半個月,對影片的票房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絕色之戰》
年輪映畫發行負責人鄭傑表示,從上線第一天產生付費,第一周和第二周達到最高峰,隨後回落、平穩,第三周之後就趨平,是一個很有規律的過程。這跟每部網大獲得的位置資源、平臺推廣力度、內容質量、營銷以及節假日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客觀來看,外界對平臺方可能會產生很多誤解和聯想,「票房數據被操控的可能性很小」。
附:四大主要平臺(愛奇藝、騰訊、樂視、優酷)分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