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弘揚誠實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領軍人物,在智哥看來有三。
一:在KTV聽吐了的「說謊要吞一千根針哦」林宥嘉;二:1940年C位出道的說謊電鰻匹諾曹。
三:今天的主角,比匹諾曹早幾百年出生的說謊之父,蒙赫豪森(Baron Munchausen)。
▲《吹牛伯爵歷險記》劇照
蒙赫豪森男爵是《吹牛伯爵歷險記》裡的虛擬角色,這部影片講的便是他誇大其辭的冒險生活。
▲《吹牛伯爵歷險記》1962 海報
飛簷走壁是他的絕活,上天入地是他的常態,吹牛是他的命脈。原以為這樣的人才只能出現在小說電影裡,可沒想到現實卻有此人。
01
我吞過一千根針哦
▲男爵標準肖像出自Gustave Doré
他的本名比他吹的牛還長,海歐納莫斯卡爾·弗裡德裡希·馮·明希豪森(Hieronymus Karl Friedrich, Freiherr von Münchhausen)。1720年5月11日生於德國博登韋德的一個貴族家庭。1740年到1741年參加了兩次反對土耳其人的運動,1760年退休後以男爵身份生活,直到1797年去世。
▲吹牛伯爵歷險記系列明信片by Oskar Herrfurth
而為何稱之為吹牛伯爵,是因為其退休後在博登韋德的莊園生活期間,天天給別人講自己在俄羅斯打仗的故事,而且大多是荒謬至極,難以置信的。
▲吹牛伯爵歷險記系列明信片by Oskar Herrfurth
但這個神奇的男人,卻因吹牛皮變成了德國貴族界的名人,因為大家認為他不是為了欺騙,而是借這些異想天開的故事吐槽觀察到的人性,他的自誇被人描述為無目的的謊言帶來無盡的快樂,荒謬的邏輯達到了極致,就成了另一種諷刺,他可以說是16世紀的脫口秀之王。
▲博登韋德的男爵雕像與故事插畫對比
虛擬男爵的創造者魯道夫埃裡希拉斯佩(Rudolf Erich Raspe)也是他的忠實聽眾之一,拉斯佩在聽聞這些事跡後匿名改編成文章,先是用德語發表成雜誌,後來用英文出版成書籍。
▲現實男爵與虛擬男爵對比
這當然引起了現實男爵的注意,他威脅並對出版商提起法律訴訟。但因為匿名,始終找不到作者,直到拉斯佩去世才得知他的作者身份。
02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硬漢阿湯哥拯救了地球六次,雖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大家愛看啊。所以大家也愛聽蒙赫豪森男爵的花式吹牛皮。
蒙赫豪森專注於他作為運動員,士兵和旅行者時完成的不可能的成就。
▲吹牛伯爵歷險記系列明信片by Oskar Herrfurth
比如男爵騎著炮彈去偵查敵軍所在再騎著敵軍炮彈回來;前往月球,被地中海的一條巨大的魚吞沒,通過拉自己的頭髮避免溺水,與四十英尺長的鱷魚搏鬥,讓狼拉雪橇,騎著只剩一半身體卻仍在喝水的馬等。
▲吹牛伯爵歷險記系列明信片by Oskar Herrfurth
這些彌天大謊看似荒謬,但男爵卻一直堅持自己所言屬實,他在故事中是一個冷靜,理性的人,非常簡單客觀的去描述自己的經歷,這種正經地胡說八道不就是喜劇的真諦嗎,具體表現可參照杭州1818黃金眼欄目客觀描述荒誕現實的手法。
▲男爵權威標準形象
除了這些經歷,男爵的形象也被後人津津樂道,起初拉斯佩創造的是苗條並年輕的形象,後來有匿名藝術家形容成一個有尊嚴但疲憊不堪的老兵形象,再到後來插畫家將其描繪成一個年長的男人,並添加了尖銳的鼻子和旋轉的鬍子,這兩個頗具喜感的特點成為吹牛伯爵的標準形象,並沿用至今。
03
電影與動畫,真實與虛構
吹牛伯爵的小說與插畫火遍全球,這個「絕對真實的故事」怎麼會避得了電影人的法眼。
號稱世界電影導演第一人的喬治·梅裡愛也是公認的吹牛伯爵粉絲,聽說他的《月球旅行記》的靈感便來自於吹牛伯爵的月球旅行。
▲《吹牛大王歷險記》與《月球旅行記》
1911年喬治·梅裡愛拍攝了無聲短片電影《吹牛大王歷險記》,之後他想與藝術家合作製作一部新電影版的男爵故事,但在1938年去世時尚未完成,裡希特試圖在第二年完成,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製作永久停止。
▲《吹牛大王歷險記》1979,《終極天將》1988
之後的100多年,吹牛伯爵的影像作品遍布全球,小有1979年有法國動畫師讓·伊馬熱改編成動畫,大有1988年美國導演特瑞·吉列姆改編成好萊塢大片《終極天將》,並斬獲當年奧斯卡四項提名。
▲《終極天將》致敬愛神維納斯
但今天要講的還是捷克動畫大師卡爾·齊曼1962年的版本。
卡爾·齊曼的電影和別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動畫與電影的結合,因為利用了二維手繪背景,你可以看到真人演員在動畫場景中自如穿梭。
▲卡爾·齊曼拍攝揭秘
除了吹牛伯爵,卡爾·齊曼還添加了一位太空人角色「託尼」,並以託尼,蒙赫豪森,比安卡公主三人展開了一段有趣的三角戀情。
▲《吹牛伯爵歷險記》劇照
本身吹牛伯爵的故事就因過於誇張不好掌控,但卡爾·齊曼卻利用動畫元素完美還原了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當然,全程密集且故意不和諧的配樂和古老的手工染色,固定攝影的拍攝手法也讓整部電影像是一個幻象,擁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吹牛伯爵歷險記》劇照
這種虛構與真實相結合的拍攝手法,碰巧也對應了蒙赫豪森男爵現實身份的真假,傳奇事跡的真假。
▲《吹牛伯爵歷險記》劇照
當你看這部電影,你不再拘泥於這些事情是否真實,你只需要感受畫面的衝擊力,想像中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呈現,沉迷於海底兩萬裡的魚群,懸崖峭壁邊驚險的貓鼠遊戲,海怪肚子裡散發的腥味和夜幕降臨後的土味情話。
▲《吹牛伯爵歷險記》劇照
其實吹牛伯爵歷險記受歡迎是很好解釋的,我們就像當時聽他扯故事的人們一樣,實際上已經不在於故事本身了。除了他的人格魅力,還有就是對他的吹牛水平充滿了好奇,都抱著我看你還能編成什麼樣的心態去聽,往往他又能超乎你的預期,那不火也怪。
▲《吹牛伯爵歷險記》劇照
就像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眾化的東西已經滿足不了大眾了,大家都開始關注奇聞異事,做起劍走偏鋒的小眾派,那我其實可以給你們一個建議——
關注我們
你,就是小眾派
後臺回復「吹牛伯爵歷險記」領取支援
—End—
/素材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