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聊《鐵血戰士2018》(以下用港版名《血獸進化》來簡稱),但就是不知從何入手,整部電影通篇在玩一眾舊鐵血電影的梗,跟《星球大戰7》有得一拼了,要說它沒有創意似乎又冤枉,編劇引入了基因進化的內容,大有走《普羅米修斯》探討生命起源的高端路線,卻又淺嘗輒止,劇情迅速由陽春白雪轉為下裡巴人,三個字就是:打打打……
《血獸進化》的導演是初代《鐵血戰士》中扮演愛講笑話的特種兵沙恩·布萊克,他把這一元素帶入了電影當中,冷場時充斥著各種尬點滿滿的插科打諢,讓氣氛反而變得沒有舊鐵血電影那般讓人緊張。
從電影開場那段星戰般的飛船追逐戰來看,布萊克似乎是想讓鐵血系列的世界觀變得更加宏大,他甚至還首次解釋了鐵血們為何愛抽獵物的脊髓,那是因為他們要從該星球最厲害的生物中抽取其強大的基因來改造自己,使得種族變得更加善戰。這點在《普羅米修斯》中也有類似的表現手法,只是鐵血的手段更加有效率,而且不必假手於人(普羅米修斯中那位鍾情於異形的人造人)。
《血獸進化》講述一位狙擊手男主在執行任務時偶遇逃避超級鐵血追殺的普通鐵血,但這位仁兄運氣不佳被自己的裝備反傷暈倒,結果頭盔和右手套被男主寄回家中,而家裡那位「高級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兒子開掛一般迅速解讀了鐵血的語言,開啟了導航,使得超級鐵血得以鎖定地點。另一方面軍方為了封鎖消息,便將男主當作「精神病人」與另一群「神經病」軍人關在一起送回基地。
軍方在研究暈倒的普通鐵血時發現了他們懂得通過抽取人類脊髓來移植基因的驚人秘密,同時也解釋了超級鐵血的外貌、體格與普通鐵血截然不同的原因。不過電影並沒有繼續深挖這些引人入勝的外星秘密,下來就是各種血腥暴力的打鬥,尺度之大可謂是鐵血系列之冠。
除了沒有進一步擴展基因元素外,兩個鐵血之間的恩怨也描述得不明不白,雙方的實力過於懸殊讓期待「雙鐵亂鬥」的觀眾頗為失望,而鐵血狗情性大變的設定感覺有強行開掛的味道。最後打算採集「高級阿斯伯格綜合症」小孩基因的超級鐵血沒有直接抽他的脊髓有點「違反常理」,大概是殺小孩這種情景過於違和而沒有採用吧,後果就是這位解讀鐵血語言的小孩通過一系列「騷操作」將超級鐵血切成殘廢,使他被人類成功反殺。
整場戲看下來感覺編導雖謀求創新,但苦於腦汁分泌不足,結果導致虎頭蛇尾,老套式的叢林大戰讓前面一系列的鋪墊成為曇花一現,而片尾那套「鋼鐵俠」式的鐵血科技貌似是為續集鋪路,看來布萊克還是對自己執導的《鋼鐵俠3》情有獨鍾。
不過對大多數爆米花觀眾來說,探討「生命起源」問題比較燒腦,不及直接觀看各種能力、裝備各異的鐵血戰士打鬥來得痛快,回顧一下鐵血戰士的進化歷程也是蠻有意思的事情:
1987年《鐵血戰士》甫一面世便成為好萊塢經典的科幻電影,初代鐵血(俗稱P1)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是神龍見尾不見首,給足了懸念。直到他因落水導致隱形失效大夥才看到P1那身野性與科技相結合的行頭。今天看上去雖然略帶土氣,但在80年代卻相當前衛,尤其當他與阿諾決戰時脫下頭盔、露出面目猙獰的臉孔時,更是讓人大呼過癮。
作為系列的首作,《鐵血戰士》設定了這位天外來客的形象——螃蟹般的臉形、外露的尖牙、腦後拖著南美式髒辮的長髮、身上流著螢光綠色的血液。鐵血身上的裝備除了有隱形功能外還附帶紅外線熱能探測器、肩扛式離子炮和伸縮手刃等便於狩獵的武器,而且體格也比人類強壯,即使是同樣赤手空拳的情況下人類也不佔便宜。
鐵血戰士雖然在電影裡沒有展示自己的語言,但從熱能探測器可以看出他們是擁有文字的,而且還能通過設備來學習人類的語言。由此可見他們的學習能力相當強,通過了解人類對手的習性來提高自身的獵殺水平。
一位實力完全碾壓人類的外星怪物最後竟以慘敗告終,原因在於他有一套很獨特的價值觀——狩獵時必須採用逐個擊破的原則,一旦遇上特別強壯的對手時,便會褪去裝備與對方進行肉搏,如此自曝其短的行為使得相對脆弱的人類也能找到反殺鐵血的辦法。
當他不幸落敗後,只要一息尚全便會啟動手上的微型核彈與對手同歸於盡,可以說初代《鐵血戰士》將系列作品的世界觀設定得相當完整,往後的續作不管如何增修內容都不會跳出這一框架。
1990年的《鐵血戰士2》將初代的設定作進一步完善,為鐵血增加了線網、飛鏢、伸縮長矛和迴旋飛盤等原始與科幻相結合的武器,本作鐵血(俗稱花蟹)的五官也製作得更加精緻。
除了一如既往的獵殺和單挑外,電影強化了鐵血那獨特的世界觀:只對「強者」出手,碰到小孩或手無寸鐵的婦女時會手下留情。在結尾登場的一眾鐵血戰士並沒有收拾打敗花蟹的男主,為首的一名老鐵血反而給了他一柄老式手槍作為「獎勵」,一方面體現出鐵血族群欣賞強者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暗示他們早在工業革命時代就已經光臨地球。
2004和2007年的兩部《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嚴格來說與鐵血系列沒有直接關係,他們將鐵血光臨地球的時間設定為遠古時代,身上的行頭也更為花哨,為了對付異形竟與人類聯合,並不符合鐵血孤狼般的性格。
這兩部作品的貢獻是帶來了鐵血的宇宙船和居住地,世界觀進一步得以擴大,而吸收了鐵血戰士基因的異形(俗稱鐵血異形)更是當中的亮點,這頭集合了異形和鐵血戰士特徵的怪物堪稱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最強神獸、鐵血和異形兩大系列中的「貝吉特」,最後人類要依靠核彈才能徹底消滅它。
2010年的《新鐵血戰士》畫風一轉,人獸之間的衝突再次限制在叢林當中,這部電影改編自最原始的《鐵血戰士》劇本,因此內容與初代大同小異,只不過對手變成了「獅駝嶺三人組」,他們的體格比普通鐵血苗條,武器也比較單一,不過用來對付手上只有普通槍械的人類是綽綽有餘了。這部電影首次為觀眾介紹了鐵血種族上的差異,用「墨菲斯」的話來說,三人組與普通鐵血就好像是狼與狗一樣,相似、但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新鐵血戰士》增加了狩獵用的「鐵血犬」,和《血獸進化》裡的同類大有不同,首先它們不容易被人類「哄」跑,其次它們擁有異常堅硬的皮膚、動作也非常敏捷,比超級鐵血手下兩隻圓頭圓腦、憨態可掬的「胖狗」要兇猛得多。
至於2018年的《血獸進化》,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那位比普通鐵血還要高兩、三個頭的超級鐵血了,他由於接受了N多基因改組,使得戰鬥力超越了一般同類的水平,他獨闖龍潭時的表現有如阿諾一般,全副武裝的人類在他面前根本就是「戰五渣」。
感覺鐵血戰士系列也如龍珠般走向無限升級的套路中,從結尾那套鋼鐵俠般的盔甲來看,續作的人類大概要穿上這件玩藝兒才能和變身「超2」的鐵血戰士們決一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