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作為早些年春晚舞臺上當之無愧的「小品之王」,他搞笑滑稽的風格讓觀眾過目不忘,而那些經典的臺詞和橋段也成了後輩爭相模仿的標杆。
直到現在這個喜劇形式多樣化,各種藝術風靡的時代,談到陳佩斯的那些成就沒有人不承認他就是屬於那個時代最好的喜劇演員。
但很多觀眾很樂意去討論到底是春晚成就了陳佩斯,還是陳佩斯成就了春晚,不過這都不是重點,畢竟後來成為一代大師的陳佩斯,已經把這些功名利祿看的風輕雲淡。
某次訪談,易立競問陳佩斯「屬於你的年代在哪」。陳佩斯回答「屬於我的時代,就是從我的作品開始問世,一直到我閉上眼睛。」1984年到1998年,陳佩斯、朱時茂無疑是春晚萬眾矚目的巨星。後來發生了一件事,陳佩斯發展方向發生轉變,他把重心從小品轉向話劇。
時至今日,我們發現,其實他從未離開喜劇和觀眾。1984年春晚,陳佩斯、朱時茂兩人聯袂演出的那個在經典不過的小品小品《吃麵條》一下子火遍了拆除內外。
這部作品成功之後的14年裡,陳佩斯參加的作品先後高達有11次的登上歷年春晚。
可是到了1998年,陳佩斯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也是當時春晚最受期待的組合,在演出完小品《王爺與郵差》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過春晚的舞臺上。
陳佩斯飾演的角色大多是圓滑的小人物,讓人又愛又恨。但是陳佩斯本人,卻是原則性極強的人,帶著傲骨和堅持。
沒了商演,就連自己的公司都要到了快破產的地步,但是陳佩斯沒有後悔。
沒了經濟來源後的陳佩斯窮到甚至連女兒的學費都拿不出來,而那學費也僅僅只有280塊錢。
好在陳佩斯的妻子很有先見之明,在之前風光的時候,曾承包了近萬畝的荒山,而也就是靠著這些荒山上養書,陳佩斯最後拼拼湊湊攢下了35萬塊錢。
等熬過了苦日子之後,陳佩斯決定不能這樣沉淪下去。
2001年,陳佩斯和自己的老朋友朱時茂一起把兩家公司告上了法庭,而理由正是這兩家公司沒有得到二人的許可就把他們的作品給發行了,最後勝訴的二人拿到了30萬的賠償。
其實,陳佩斯當時這樣維權的故事不止一件。但是,當時很多人沒有太多維權意識,陳佩斯這樣的行為某種程度上斷送了自己的「財路」,很多人認為他不太「聰明」。
33萬的維權事件後,陳佩斯告別春晚舞臺。他躲進山裡,潛心研究話劇。
相比於他之前得心應手的電影、電視劇、小品,話劇還是小眾的。投入的資金和精力都是巨大的,但回報卻沒有商演、走穴來的多、來的快。那樣的市場現狀下,陳佩斯仍然堅持組建了一個話劇班子,全國跑場子,一場場演話劇。當時,他帶著班子演一場話劇,沒有他一個人走穴的錢多。
陳佩斯排演話劇演出,堅持「賣票」,有單位來要票,都不送,這在當時也是極為少見。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原則」和「規矩」,他立志慢慢建立起「買票看劇」的規則,這樣劇團的辛苦才能得到認可和回報。
後來,陳佩斯話劇《戲臺》在全國產生很好反響,而剛剛開始踏上這條道路時,未來一切可都是未知的。他本人堅持要做這件事,一方面體現他對物質看得很淡,另一方面體現他在藝術上的執著。
對待金錢和物質,陳佩斯十分灑脫。他在楊瀾節目中談道「掙完錢幹嘛呀,多貴的車不也四個軲轆嗎」多大的房子最後也無非住在一張床上。
陳佩斯十分堅定。能看得出,他心中對待戲劇,尤其是喜劇心存敬畏和敬意。陳佩斯最初走向喜劇道路,源於父親陳強的建議。父親陳強1947年投身影壇,塑造了「黃世仁」「南霸天」等諸多經典形象。
但是由於陳強飾演的大多是反面角色,在一段時期遭受到一些磨難。一開始陳強並不贊同陳佩斯當演員,因為家傳的長相也只能演反派角色,這可能會面臨與自己一樣的風險。1969年,陳佩斯趕赴內蒙古,一去就是4年。考慮到兒子未來的出路,陳強為兒子謀劃出路,最後還是決定讓兒子當演員。
陳強建議陳佩斯如果有可能,就選擇喜劇方向,儘管當時我國還沒有喜劇類型作品。197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學員隊,陳佩斯成為學員,正式走向演員隊伍,得以回到北京。後來,陳佩斯一家主演的喜劇電影倍受好評,他逐漸被觀眾熟知,而後又通過小品奠定了自己經典的喜劇風格。
話劇轉型成功後,陳佩斯創辦了大道喜劇院,這個劇院不僅排演話劇,還進行戲劇表演的培訓。曾有人問他為什麼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喜劇院。他表示,自己的名字分量不夠「甘蔗沒有兩頭甜,是要一步步做」
當陳佩斯已經臉頰已有白須,拿著蒲扇自在地接受採訪時,這位公認的藝術家謙虛地說「我不願意把我的名字當幌子,我這個人人氣弱,事事要保守一些、收斂一些」05 傳承大道喜劇園不同於傳統意義的班社,陳佩斯認為與學員之間就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不是師傅和徒弟的關係。
他不求學員出名自己得利,如果學員學有所成,想要離開去其他地方發展,他也贊成。他說「一個人才的出現是社會的財富」。從喜劇小品火爆全國,到潛心鑽研話劇,再到成立了喜劇院。陳佩斯一直都沒有離開父親為其指明的喜劇方向。同時,也沒有離開他熱愛的舞臺和觀眾。
陳佩斯是一位內心純粹的藝術工作者,是一位堅守原則的「倔強」藝術家。潛心研究多年,為喜劇舞臺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為喜劇行業輸送優秀人才。
陳佩斯看淡名利,看重藝術。他內心對喜劇藝術具有極高的追求,始終將觀眾的認可和喜愛放在創作的首位。
陳佩斯說「笑很重要,觀眾的笑很重要」。也許,讓觀眾發自內心的笑,才是喜劇藝術工作者對作品的初心和對觀眾最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