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老病死這個話題,中國人是一直不願意直面的,往往都會以迴避的態度來對待死亡這件事,而面對家中老人的離去,許多人也都是無法釋懷,不想過多談論。
今天有讀者跟妙姐分享了這樣一件「奇事」:
她的奶奶因為癌症在醫院住院,有一天她的奶奶不停說:「你們終於來看我了啊。」並且嘴裡一直喊著一些名字,還都是同事老家已經過世的親戚,活著的人的名字一個沒喊,還一直說夢見她過世的爺爺了,並且她奶奶突然精神勁十足,還能有力氣坐起來說想吃東西。
原本以為是奶奶的身體出現好轉,能進行下一步的癌症治療,但是沒多久後,她奶奶就去世了。
這個故事聽著有點「玄乎」,但是據《老齡科學研究》指出,人體在自然死亡之前,其實是有一些預兆的。
關於人死亡的這件事,科學家們似乎一直從未停止過研究。老人臨終前會有哪些表現?人死了還有意識嗎?我們一起來聊聊。
一、人死後,還會有感覺嗎?
人活一世,終歸於塵土。當一個人面臨死亡時,身體器官也在默默完成最後一刻的「使命」,所以人死亡前後,身體狀態會有一些特別的表現。
死亡之前
回憶往事:最清楚自己身體的就是本人,不少老人臨終前大腦都會開始回憶起過去的往事,人也會變得多愁善感。
心跳過緩: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死亡前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
陷入昏迷:許多人生命終結前,都會進入昏迷狀態,但仍有心跳相當於一個「活死人」。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腦卒中引起的猝死,病發突然,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肢體癱瘓、血壓增高,這種情況下,患者若及時就診可挽救生命。
死亡之後
當被宣布沒有生命跡象時,人進入死亡狀態,從死亡1分鐘開始,皮膚就會因血液凝結,開始變色。肌肉處於完全鬆弛的狀態,腸和膀胱開始排空。死亡3分鐘,體內細胞開始成批死亡。死後4-5分鐘,瞳孔放大並開始失去光澤。死後7-9分鐘,腦幹死亡。死後1-4小時,
身體肌肉開始僵硬,並使頭髮豎立。死後4-6小時,屍僵開始擴散。死後36-48小時,屍僵現象開始消失,身體重新變軟。死後24-72小時,內臟開始腐爛,而胰腺開始消化自身。
二、人們常說的「迴光返照」是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迴光返照」。這句話原為佛教、道教的用語。現被引申為人將死時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暫的興奮。
給妙姐留言的讀者,她的奶奶在臨終前,突然精神勁十足,還能有力氣坐起來說想吃東西。這些病情「減輕」的錯覺,誤以為病人轉危為安,但其實就是「迴光返照」的一種現象,是病人向親人訣別的信號。
人臨死前突然「精神」,主要是腎上腺分泌的激素所致。人在瀕臨死亡時,大腦皮質會作出最後的「反抗」,它指示腎上腺皮質和髓質,分泌激素,讓心臟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病人由昏迷轉清醒、四肢力量增強、食慾增加。但這種分泌指示曇花一現,能量只能維持很短時間,所以人在「迴光返照」時表現出的「康復」狀態也很短暫。
三、老人臨終前通常有這些表現,多陪陪他們
老年人臨終之前,身體都會有一些明顯變化,身為子女,如果可以及時掌握這些動態,就能盡善盡心,完成最後的孝道。
體溫開始下降:人在即將要臨終之前,通常會有一些明顯的身體變化,當心臟功能下降,身體的溫度也會慢慢消失。在接近死亡的時候,體溫往往低於37攝氏度。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全部冰涼。
呼吸微弱:正常人的呼吸有力,而即將離中臨終的人一般呼吸會十分微弱,呼吸速度緩慢,這些都和機體即將要結束生命活動有關。
迴光返照:人在即將臨終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迴光返照的現象。特別在臨終前一段時間,可能會突然胃口增加,而且精神狀態變好,讓人有一種身體康復的錯覺。
三、照顧臨終老人,給你3個建議
1.儘量減少老人的痛苦
老人臨終前,因疾病的折磨,家庭、社會諸多事務的影響,身體、心理都會受到打擊,在醫療作用無果的情況下,親屬切忌強制治療,讓老人再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儘量讓老人以最舒適的狀態離世。
2. 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
老人在臨終前,家屬應告知老人實情,讓老人有時間去面對即將離世,理智看待疾病和死亡。確定老人有無遺憾的事,有無對家人說的話,財產是否得到妥善安置,還想和哪些人見面,儘量滿足老人未完成的心願。
3.多陪伴在老人身旁,安慰和說話或傾聽都可以。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臨終老人變得冷靜,進入既絕望又希望出現奇蹟的矛盾心理,而這種時候就需要旁人能夠開導、傾聽。讓老人可以正確面對死亡,笑看人生。
子欲養而親不待,當老人生命進入倒計時,我們無法將生命延長,但卻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讓他們更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
參考資料:[1] 程科;《何為「迴光返照」》[J].人生與伴侶(月末版).2007年[2] 《老人臨終前,一般還有哪些表現?可能會有這3個現象》.醫聯媒體.2019-09-09[3] 《關愛 | 臨終老人的照護》.縣域衛生傳媒.2016-03-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