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技術調查官技術諮詢專家組共有400餘人,廣州有在編技術調查官6人。這些技術調查官如何及時準確地為法官提供技術調查服務?
25日,由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主辦、暨南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技術調查官制度研討會在暨南大學舉行,揭開了這一制度的「神秘面紗」。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家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部門、智慧財產權行政機關、法學院校學者以及智慧財產權實務界人士等近百人參會。
研討會圍繞「制度設計的初衷及司法實踐」「技術調查官選任模式及職責邊界」「技術調查意見的效力及公開機制」「多種技術查明機制的技術調查官」四個主題展開深入探討,獲獎論文作者代表、學者以及實務界人士作主題發言,在場的專家教授、法官律師結合當前智慧財產權保護熱點針對主題發言給予專業分析點評。
會上,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副院長黎熾森發布了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十大典型案例。
這是全國首次技術調查典型案例發布,將長期不公開的技術調查意見以案例形式公開,內容涵蓋計算機軟體代碼比對、時間戳電子證據、集成電路、網絡交互連結、化工工藝流程、材料組分配方等技術熱點問題,涉及庭審、勘驗、保全、技術比對等環節。
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室主任鄒享球表示,從上千案件中甄選出具有代表性、指導性的典型案例,對具體案件審判過程中的技術調查方法、技術認定規則理解等焦點問題作出精要評述,能夠及時向當事人、公眾明晰技術調查認定尺度,對解決智慧財產權取證難、舉證難突出問題具有指導作用。
「廣州在技術調查官制度建設上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第一次亮相國內法庭;制定全國第一個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的實施意見及操作規程等一系列落地文件;第一次建立技術調查官助理制度等。截至目前,院內技術調查官共參與辦理涉技術類案件1899件。」鄒享球說,未來廣州也將通過建設技術調查實驗室、任命院內部分具備理工科專業背景的人員為兼職技術調查官助理等方式,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
此外,該次研討會共收到全國法院系統、法學院校、律師事務界參評論文31篇,由資深法官、法學專家組成評選小組,共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7名,優勝獎5名,另設立青年優才獎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並於研討會現場頒發了獲獎證書。
【記者】錢明雅(見習)陳伊純
【通訊員】林瑤瑤
【作者】 錢明雅;陳伊純
南方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