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焦豔 通訊員 顧建兵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解決影響司法公正效率的深層次問題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和自主創新,打造了涵蓋智慧訴服、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警務、智慧政務等項目的「五位一體」智慧法院新模式,在此基礎上,該院立足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研發「支雲」庭審系統,並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在全國首創駐看守所「支雲」科技法庭,將信息化建設轉化為破解業務難題的利器,推動執法辦案效能大幅提升。
堅持 「五位一體」模式與審執相融合
2月19日,江蘇省海門市人民法院速裁庭員額法官葛娟通過「支雲」庭審系統,採取網絡庭審方式先後開庭審結21起房屋租賃糾紛案,從9:30開始到13:45結束,21起案件屬同一類型、同一被告的群體性糾紛,均通過調解結案。
據了解,「支雲」庭審系統由南通中院牽頭研發,解決了以往網際網路庭審系統無法對接審判業務系統,不能進行複雜案件舉質證;無法對接科技法庭系統,不能進行網際網路庭審直播等問題。這是該院在建智慧法院重要應用場景之一。
「在智慧法院建設的深化拓展中,要增強系統性、集成性。系統性表現在智慧法院建設方向應涵蓋訴訟服務、審判執行、司法政務、司法警務、黨建等法院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並通盤考慮系統功能架構,實現一體化、統籌化推進。集成性是智慧法院建設的另一重要方向,即將種類繁多的系統和應用程式集成至一個統一的平臺,解決資源部署分散、數據統籌不便、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便於法院各項事務的分級分層管理。」南通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曹忠明說。近年來,南通中院深入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信息化,藉助「智慧法院」這把鑰匙,開啟了集智慧訴服、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警務和智慧政務「五位一體」的法院新模式。
在智慧訴服模式下,通過上線訴訟服務App、訴訟費用行動支付平臺,實現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網上立案、移動終端支付訴訟費用、網上閱卷、案件查詢、聯繫法官、遞交材料等。建立南通法院智能編目中心,開展集中編目模式改革,被確定為全國法院「實行電子檔案為主、紙質檔案為輔的案件歸檔方式工作試點法院」。
在智慧審執方面,南通中院通過「支雲」庭審系統,實現法院內網與網際網路融合,無縫對接審判業務、庭審直播、語音轉寫、人臉識別等系統,滿足了庭審多樣化的需求。為解決執行法官外出辦案「斷網」難題,推出集移動辦公、信息採集、案情研判、過程監管、風險預警及流程公開為一體的智慧執行系統,以「系統自動推送為主,執行法官手動點擊發送為補充」的思路,自主研發集約化執行公開平臺,實現了執行系統的集約化管理和案件執行信息的全流程主動公開。
在智慧警務方面, 打造安全可靠的智慧警務模式。構建三級法院聯動部署的智慧警務系統,實現了與審判業務系統、音視頻系統等多系統互聯互通,並將智慧警務深度融入智慧審判;實現了用警申請、警力審批、派警到提押、羈押、值庭、還押全流程信息及音視頻數據自動監督的業務閉環,提升司法警察執法規範;根據警情級別和類型,實現自動報警、警情分級響應和多級同時響應;實現訪客管理系統、人臉識別系統、案件管理系統與警務系統進行融合對接,並運用大數據智能分析,提升司法安全保障水平。
此外,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務管理效能。自主研發行政裝備管理系統、政工管理系統,實現網上全流程物品採購、設備報修、績效考核等,提升行政裝備日常管理效率。完成南通法院「支雲」大數據中心建設,將「五位一體」智慧法院南通新模式主體成果深度融合,並在數據匯聚、整理分析、應用拓展、綜合管理等方面實現全景展示和分級呈現,為法院各項工作提供全面、精準、實時的信息化服務保障。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程金華教授認為,南通中院「五位一體」智慧法院在建設理念上做到了回歸審判、貼近審判、融合審判。這些信息化建設成果的深度應用都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優化功能設計和用戶體驗,做到「易用」「好用」「實用」。
駐所「支雲」科技法庭豐富刑案在線審判實踐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涉黑惡案件這類影響重大、疑難複雜、被告人人數眾多的刑事案件審判帶來的「阻滯」危機,南通中院積極拓展應用場景,開創駐看守所「支雲」科技法庭,滿足「全程無接觸」的疫情防控要求。
「涉黑涉惡案件通常案情複雜,被告人數量眾多,網絡開庭難度較大。同時,在空間相對有限的視頻審理室內,容易出現串供風險。」南通中院刑二庭庭長徐誠說,「刑事案件適用網絡庭審的範圍嚴格受限。一旦出現案情疑難複雜、被告人不認罪認罰、需當庭出示物證等情形,則無法通過網絡進行開庭審理。另外,因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南通地區的7家看守所全部實行封閉化管理,刑事審判工作面臨挑戰。」
自6月初開始,南通兩級法院陸續在南通市看守所建成2個「支雲」科技法庭,在所屬基層6家看守所內建成了6個「支雲」科技法庭,完成了「2+6」駐所法庭總體布局。這一模式在全國率先解決了案犯異地羈押、同案犯分別羈押等情形下的庭審難問題,滿足了線下庭審、網絡庭審、遠程旁聽等多種需要。
6月24日上午,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副院長陳宗林擔任審判長,在駐通州區看守所「支雲」科技法庭敲響法槌,開庭審理陳某等11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當天,通州法院在駐通州區看守所「支雲」科技法庭設立「主庭場」,首次運用內部網絡,在南通市看守所和如東縣看守所設立「分庭場」,並開放專門法庭,供旁聽人員觀看視頻庭審。在「主庭場」的顯示屏上,三地駐所法庭內的畫面清晰可見。法官、公訴人、辯護人通過揚聲器,與被告人進行「無接觸」交流。這在全國首次實現了一案多被告異地關押、同庭受審、線下線上融合進行、遠程視頻旁聽的刑事庭審模式。曹忠明說:「在線訴訟實踐為駐所『支雲』科技法庭建設積累了經驗,刑事庭審難題為駐所『支雲』科技法庭建設帶來了契機,現代信息技術則為駐所『支雲』科技法庭建設提供了保障。」南通兩級法院堅持「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規範、統一實施」的建設思路,統一科技法庭建設標準,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刑事案件庭審的全天候、無障礙。
完善在線庭審細則規範運用網際網路庭審系統
曹忠明認為,在線訴訟必須以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為價值導向,嚴格在法律框架內探索和實踐。網際網路庭審系統應用場景的特殊性決定了對規範性的要求更高、更細。
記者了解到,南通中院先後制定出臺《網際網路庭審暫行規定16條》《支雲系統庭審規範20條》等文件,明確了當事人自願等使用原則以及適用範圍和條件、基本程序要求,確保在線訴訟合法規範、高效有序。曹忠明以上線「支雲」庭審系統為例稱,兩級法院首先在民商事、行政案件中使用「支雲」系統審理各類案件,並逐步拓展至執行案件和刑事案件。目前,南通全市9個基層法院(包括34個人民法庭)已部署安裝「支雲」庭審系統88個,在江蘇率先實現兩級法院網上庭審全覆蓋。截至11月20日,南通兩級法院通過「支雲」庭審系統開展在線訴訟15554場次。全市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129116件,審結100873件。曹忠明說,今年儘管收案總量因疫情影響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46%,但基本實現了疫情防控期間審判執行工作的平穩運行。
曹忠明認為,著眼未來,深化智慧法院建設同時還要繼續抓牢各項基礎工作,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5G、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成果,不斷拓展數據資源,持續更新技術功能,強化智能化開發應用,推動先進信息技術與審判執行工作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