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悲痛的消息傳來!
今天凌晨三點二十八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
說到黃宗英,
老上海人並不陌生,
她是風靡老上海舞臺的「甜姐兒」
是《家》中的梅表姐
是《烏鴉與麻雀》裡的官僚太太
是趙丹患難與共的妻子
也是獲獎無數的報告文學作家
是演員,也是作家。
1925年7月13日,
黃宗英出生於北京。
9歲那年父親病故,
家道由是中落,經濟拮据,
「我小小年紀整日做著
養家孝母供兄弟上學的夢」。
1941年,
16歲的黃宗英應哥哥黃宗江之邀,
加入黃佐臨主持的上海職業劇團,
因一次臨陣救場,登上了話劇舞臺。
兩年後,
她憑藉在話劇《甜姐兒》裡
入木三分的表演,
成為上海灘一抹靚麗的倩影。
「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
1946年,
她主演了個人首部電影《追》,
從此步入影壇。
電影《追》劇照(1946年)
之後她陸續演了多部電影
《烏鴉與麻雀》
《家》
《聶耳》
《幸福狂想曲》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
很多「奶奶粉」「爺爺粉」表示,
黃宗英就是自己年輕時候的偶像。
黃宗英(左)在電影《家》中的劇照
黃宗英(右一)《麗人行》劇照
電影《烏鴉與麻雀》裡的片段
黃宗英在《幸福狂想曲》中的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
在電影《幸福狂想曲》裡,
黃宗英與年長她十歲的趙丹擦出火花。
1948年,
黃宗英和趙丹結為夫婦。
他們既是生活中的比翼鳥,
也是銀幕上的雙飛燕。
黃宗英和趙丹
上海解放前夕,趙丹和黃宗英在義賣場上,為支援解放區購買醫藥物品,並為影迷籤名(1949年初)
黃宗英曾對導演彭小蓮說過,
自己年輕時候有過一個浪漫的夢想,
希望像法國女演員薩拉·伯爾娜一樣,
在70多歲的時候,
即使坐著輪椅,還是上臺演出。
彭小蓮一直記得她的這句話。
2017年,
在彭小蓮電影《請你記住我》中,
主演黃宗英的登場,
讓觀眾深深為之動容。
不過,她更願意人們記住的,
是真正伴隨她整個人生,
那一支書寫時代的筆。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
黃宗英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在報告文學上尤有建樹。
代表作有:
《大雁情》
《美麗的眼睛》
《桔》
《小木屋》
前三部作品令她連續獲得
3次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她曾謙虛地說:
「我其實只有初中文化,
但我喜歡寫寫弄弄,
所以成為了多面手。」
而這背後,
是她告別銀幕前的光鮮亮麗,
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的艱辛。
為展現科學工作者
在高原生態研究站的工作生活經歷,
黃宗英近古稀之年三次入藏。
黃宗英和高山森林生態學家徐鳳翔(1984年)
馮亦代與黃宗英
2016年
她以91歲的高齡
出版了《黃宗英文集》
圖為黃宗英手寫的《別說自己老了》
2017年
她獲得了
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黃宗英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富有哲理的話語
「從小我沒想當演員卻當了演員,沒想當作家卻當了作家。」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我真實不變的人生!」
「我不是膽小的人,也不是勇敢的人。我只不過想用筆向社會說話。」
「植物界沒有兩片葉脈相同的葉子,可是人界,卻有許多命運相同的人。」
「夢想,追求,是人的生命、群體的生命,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
「當一個夢圓了的時候,我們又開始追求另一個夢。渴望去做另一件力所難及的事。夢的回聲喚起新的夢,循環不已,生命不息。」
「且喜夢多夢酣,何計夢破夢圓。」
2019年4月,
《新民晚報》夜光杯上,
作家簡平發表文章《宗英老師》
記敘了當年3月
在華東醫院病房看望黃宗英的二三事。
94歲的宗英老師依然清秀美麗,神清氣爽,笑容燦爛。當彭老師給她遞上剛出版的新著時,耳聰目明的宗英老師根本就不用戴什麼老花眼鏡,聲音響亮地讀出了書名《巴金先生》,而且立馬翻了起來。彭老師的女兒跟宗英老師說,她今天特意帶上了一塊她喜歡吃的起司蛋糕,宗英老師即刻說那現在就吃,看得出她非常開心。
其實,宗英老師這幾年一直為病痛幹擾,不久前,她還動了一次大手術,這次因肺炎和心衰送進重症監護病房後,渾身插滿了管子。但她意志堅定,一次又一次奇蹟般地闖了過來,現在,當她拔除了所有的管子,愈發顯現出生命的頑強和榮耀。當然,即使是住院生活,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可她非常豁達和寬容,率真如初,沒有悲涼悽切,在歷經磨難和艱險之後,如今的宗英老師心胸更加開闊,內心更加強大。我很細緻地觀察到,宗英老師之所以戴了一條絲織圍巾,不僅僅只是為了裝束上的搭配,她是想掩蓋左頸處的輸液埋管,她不想讓別人看到她的病況,不想讓朋友為她擔心,這是一種何等的人生姿態,飽含著生命的尊嚴、優雅、從容和力量。
謝謝您!
曾給世界留下美麗動人,
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願您一路走好!
【田小魚綜合編輯】
部分素材來自:@夜光杯 @上海文聯,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冒犯,敬請聯繫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動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