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杭州)·經濟自由人
《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大弟子洪凌波從懷裡取出兩錠銀子,叮叮地相互撞了兩下,對少年楊過說:「小兄弟,你聽我話,這兩錠銀子就給你。」楊過不想招惹她,假裝從沒見過銀子,問道:「這亮晶晶的是什麼啊?」洪凌波說:「這是銀子。你要新衣服啦、大母雞啦、白米飯啦,都能用銀子去買來。」
銀子的確是值錢的東西,但是要說到買新衣服、大母雞、白米飯,那可絕對不用銀子,這就像今天你坐完計程車,拿出一塊碎銀要付司機車錢一樣,對方一定目瞪口呆。
著名貨幣史學家彭信威先生在《中國貨幣史》中認為:兩宋「白銀只作大數目的支付。不用來表示物價,南宋流通銀會子的區域可能是例外。但在全國看來,民間的日常交易,不用白銀,所以白銀不能說是十足的貨幣」。
金庸的小說中,把銀子當做流通貨幣的情節隨處可見。比如一個酒保對郭靖和黃蓉說:「客官若是搭人同走,省錢得多,兩人單包一艘船花銀子可不少。」黃蓉白了他一眼,拿出一錠五兩的銀子往桌上一拋,道:「夠了麼?」事實上在宋代,一般人家只是用白銀來製作銀器、首飾之類的物品,而朝廷則是把白銀作為外交的支付手段,比如向遼、金、夏進貢。
那麼大俠們錢包裡究竟該裝什麼呢(雖然大俠們都不屑於賺錢,但普遍又很有錢)?
在宋代,日常支付一般使用銅錢。「黃蓉挑揀了十來個大紅蘋果放入懷中,順手取了一錢銀子」,其實買幾個蘋果用銅錢足夠了。而較大的支付則使用紙幣「交子」(面值通常為一貫、五貫或十貫)。
宋朝吞併蜀國後,蜀地礦產不足,流通貨幣緊缺,同時攜帶也不便。這時民間便出現了便利商人經營的「交子鋪戶」,商人把錢幣存入鋪內用時提取,而存款憑證就是「交子」。交子的使用成功引起了官方的重視。1023年,宋朝建立了交子專門管理機構「益州交子務」,次年在全國統一發行。
所以靖哥哥要請黃蓉喝個酒唱個歌什麼的,再拍出一張交子就可以了,用不著拿金錠銀錠嚇唬店小二。白銀成為中國的主流貨幣,那是在明朝中後期的事情了。歐洲人在美洲佔有了大量的銀礦,中國的陶瓷、茶葉、絲綢源源不斷地出口,銀子則滾滾流入中國,這才使得白銀真正登上中國的貨幣舞臺。
金庸先生讓宋代大俠的錢包裡裝著銀子,可能受了《水滸傳》之類的小說影響。施耐庵那個時代(元末明初)白銀在日常交易中比宋代更普及,但也談不上隨處可見,不知為何他筆下的宋代豪傑總是拿著銀子消費,比如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時候,就用五兩銀子定製了禪杖和戒刀。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豪俠們錢包裡一定裝著銀兩(用的時候要用力拍在桌上),窸窸窣窣摸出幾枚銅錢或者幾張交子,那也未免太丟大俠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