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和坤卦,附有額外的「用九」「用六」的斷語。
我們知道不管是「蓍草推演」,亦或是「銅錢推演」我們得到的卦象的爻象不外乎四種情況,即:老陰、老陽、少陰、少陽。根據《易經》:陽極必陰,陰極必陽的規律,在推演卦象時,得到老陰,須將其變化為少陽,得到老陽,須將其變化為少陰,這稱之為「變卦」。
「用九」,就是在推演時出現乾卦,而且乾卦的六個爻象都是老陽,亦即乾卦的六爻都有變成陰爻的情況下,所用的斷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的記事中,有「乾之坤卦」的記載,這時就需要引用「用九」的斷語。當然,其他各卦,也會出現全爻變化的情形,但都沒有「用九」與「用六」的斷語。
《易經·乾卦》說: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縱觀乾卦六爻,陽剛盈滿就會產生「亢龍有悔」,陽極陰生,全卦與各爻勢在必變,沒有不變的可能性,因為陽剛勢極,變為陰柔才會安定。因而學習乾卦,要由「初九」開始,徹底了解各爻的變化,善加運用,不要被變化拘束,才能「用九」而不被「九」所用。超然於事物之外,客觀的觀察分析,掌握變化的法則,才會無往不利。
「群龍」意即乾卦的六爻,這六爻不論多麼剛健勇猛,各爻之間沒有出現排擠打壓、沒有出現爭強好勝的現象,比擬人事,剛強有力,但不逞強爭先,平等共存、和衷共濟,以這種處世態度,必然不會招來兇險,當然大吉大利了!
大自然的運行過程,有潛藏醞釀生機,萌芽成長,奮發茁壯,欣欣向榮,經過不斷的考驗,達到開花結果的極盛時期,然後又由盈而虧,返回原始,重新開始,循環不已,以之於無窮。
盛極而衰,為大自然的規則,居安思危,物極必反,唯有時刻警惕,冷靜、客觀、不逞強、不衝動、不妄動,順其自然,謹慎應因變化,善於運用剛柔變化法則,掌握進退存亡的關鍵,守正持中,方能確保祥和安全。
故,《易傳》有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亦即善用陰陽變化的原則,剛兼及柔,通權達變,則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