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于成龍
前一段,鄰居李哥追歷史劇《于成龍》,我好奇多看了一眼,以後一周完全淪陷了,所有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這部好劇。
吸引我的是這部電視劇的場景,劇情,演員演技以及裡面所傳達的正氣和義氣。
首先,這部電視劇的場景特別真實,于成龍出仕之前的來堡村,黃土高原,窯洞小院全是實景拍攝。其中,有兩處印象最深刻。
一是,于成龍一行人從山西風塵僕僕趕到廣西羅城縣上任。幾千裡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後,幾個山西大漢全成了乞丐。另外一個就是縣衙的布景,特別接地氣。
其次,劇情故事基本按照于成龍生平講述,開始是鰲拜侄子喀爾齊來到永寧縣肆意圈地,于成龍帶著鄉民與其鬥智鬥勇,被抓起來後準備絞刑。緊要關頭,聖旨到,于成龍無罪釋放,喀爾齊就地正法。
清初,朝廷正乃用人之際,前朝參加科舉的文人也可入朝做官。于成龍內心滿腔抱負,和朋友章吉仁掣籤求官,朋友去了福建福州,他去了煙瘴之地廣西羅城。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44歲,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羅城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羅城為官三年之間,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得到治理,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
1667年(清康熙六年),50歲,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岡的知州,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入京覲見。後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68歲,朝廷命令于成龍兼管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
于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結尾的畫面是90多歲的于成龍嶽父邢濟堂跪在他的墓碑前說:我跪的不是我的女婿,是一代廉吏于成龍。看到此處,頓時淚奔。
再次,徵服我的還有演員的演技,主角于成龍,配角于成龍的嶽父、父母、妻子,還有陪他23年為官生涯的幕賓周瑞和,師爺發小柳晉陽,捕頭雷翠亭。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正氣和義氣讓人覺得特別感動。用官方的一句話就是「在歷史敘事中發現主流價值觀」。
最後,這部劇之於我的意義是,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有了「濟世」的情懷,總想,憑一己之力做些什麼。
于成龍堅守「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普通人,我是不是可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