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絕代廉吏于成龍遊刃於官場的交際之道

2021-03-05 太原道

康熙年間的官場風氣實在好不到哪裡去,于成龍的周邊也到處是歪風邪氣和貪官汙吏,充滿了鈎心鬥角和排擠傾軋。于成龍是貢生出身,45歲才進入官場,本來沒有多大的前程。但他用了22年時間做到一品大吏,去世後還被評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確實很值得今人研習揣摩。


康熙二十二年(1683)端午,兩江總督于成龍過得熱鬧而悽清。經過近一年的整頓,江南官場饋送節禮的風氣基本禁絕。端午節的時候,于成龍出去和官吏們聚會,居然沒有人敢送一隻粽子給總督大人吃。其實,于成龍並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只知規矩的清官,他會交際,也很有人情味。


于成龍平生不收老百姓的「火耗」銀子,收賦稅時也不在升鬥砝碼上做手腳,這是他做清官的底線。但要說他完全不收老百姓的錢,也不盡然。廣西羅城百姓看他過得清苦,交賦稅時多拿幾個錢,悄悄放在于成龍的桌案上,讓于成龍買酒喝。于成龍推辭不過,就破例收四文,剛夠一壺酒,但也只收了這麼一回。百姓辦喜事,于成龍會隨個份子,討杯喜酒喝。百姓喬遷新居,于成龍會過去題個匾,寫個對聯,估計也會討杯酒喝。但老百姓湊了一大筆錢,讓于成龍的兒子拿回去養家,于成龍就不要了。在黃州歧亭的時候,于成龍把俸祿捐出去賑災,自己窮得喝起了「糠粥」。朋友到家裡來,他也以「糠粥」招待。有個叫魯晟的人聽說了,跑幾十裡專門來品嘗。結果于成龍見他初來,一定要請他吃頓大米乾飯。故友來訪,有私事請託,于成龍留宿幾天,備了酒菜招待,走時還湊幾兩銀子盤纏。但朋友請託的私事,于成龍卻以「天理良心」為由,不肯幫辦。


█ 全國各地的于成龍雕像。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部分作者佚名,特此致謝!

于成龍是個埋頭苦幹的人,但他也懂得用正當手段結交上級。廣西巡撫金光祖賞識于成龍,經常請他喝酒,于成龍喝醉了就吹鬍子瞪眼,向金光祖暢談國計民生。完了還把自己的意見建議一條一條地寫出來,助金光祖做出了許多政績。在湖北時,他和巡撫張朝珍也是好友,經常給張朝珍寫建議書,也會和張朝珍吵架鬧情緒。「三藩之亂」時,于成龍在黃州打了勝仗,各地的巡撫總督紛紛來信請教,于成龍也就紙上談兵,教人家怎麼打仗。于成龍政績太多了,升官太快了,也會遭人嫉妒。從黃州離任,上司刁難,不給他辦離任手續。于成龍明明氣得不得了,但還是耐心細緻地寫信和上級溝通,給才能平庸的上司傳授具體的辦事經驗,最後那位上司改容相謝,作首詩送他升遷。

█ 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

█ 京劇《廉吏于成龍》

于成龍和同僚之間常有詩詞唱和,也會有禮物饋贈。但禮物,都是類似蒲葵扇、橄欖果等不值錢的小特產。做直隸巡撫時,因為官場風氣太壞,于成龍下令嚴禁節日送禮。有知縣想試試于成龍,就備了份中秋節禮送上。于成龍不僅把禮物退回,還下文件狠批。當了兩江總督後,當地官場的風氣更壞,他整頓得也就更嚴厲,以至於端午節沒粽子吃了,這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結果。

█ 2016年拍攝完成的電視連續劇《于成龍》

于成龍是康熙皇帝樹立起來的清官典型,其「清廉」的一面被充分強調。但其實,他從不為了維護其「清廉」形象,就和上級、同僚、朋友、百姓故意疏遠,不近人情。當然,他也不會為了人情私情就放棄原則。做官的于成龍和做人的于成龍,既界限分明,又渾然一體,確實是十分難得的。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魯順民:山西人,曾經如此輝煌

張石山:山西文化名人,璀璨星群耀華夏

彪炳史冊,光耀九州——運城歷史文化名人及著作

山西人:唐朝興衰成敗的晴雨表

歷史名人最多的省份—山西

慧遠故裡在原平

將軍死戰哀寧武——明末山西總兵周遇吉與《別母亂箭》

尋覓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的足跡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出生於太原的呂碧城

汾陽冀氏三傑:聯合國副秘書長冀朝鑄和他的父兄

擔任閻錫山英文秘書、山西省國大代表的中英混血美女與電影《被遺忘的時光》

陳為人:尋析柳宗元的命運軌跡

故宅猶憶十年功:徐永昌太原故居追思山西往事

值得太原人為之立一座銅像的老市長——嶽維藩

「飛虎將軍」陳納德與「山西王」閻錫山

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為什麼要來山西修公路?

一個挪威傳教士家族與山西的百年情緣

上帝來過陽城——1939年英國女傳教士帶領百名孤兒出太行記

剽悍人生:在太原出生成長的英國博物學家索爾比的傳奇故事

閻肅先生的山西情緣

蔣介石為什麼四次訪問太原?

相關焦點

  • 再賞《一代廉吏于成龍》
    它正氣凜然,不屑於蠅營狗苟;它嚴肅真實,不流於「大話」「戲說」;它講述的是「能吏」于成龍的卓著政績,更是「廉吏」于成龍的自甘淡泊;它描繪的是官場的升遷沉浮,更是民心的得失所向;它宣揚的是為官的清正廉潔,更是做人的凜然正氣!
  • 中央一套開年大劇《于成龍》隆重開播◈群眾出版社《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講述廉吏故事
    于成龍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有著「天下第一廉吏」的雅號。他65歲時來到南京出任兩江總督,直到68歲那年在南京去世,短短幾年時間卻大有作為,社會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官商交往須有到從政必讀于成龍不惑方遂鴻鵠志政廉心清始成龍
  • 悲壯的于成龍!悲哀的廉吏能臣!悲哀的官場逆淘汰!
    最近看了電視劇《于成龍》之後,我很驚奇地發現了一些讓人警醒的深刻現象:于成龍在廣西羅城好不容易克服種種困難,消滅了當地的強大黑惡勢力,差點丟掉了性命,才獲得了至高的「卓異」考評成績,終於由知縣升任四川合州這個極端偏僻的地方當同知。
  • 一代廉吏《于成龍》為何如此受捧
    「康熙皇帝評價于成龍是『一代廉吏第一』,這是非常鮮明的符號。創作過程中,我們越發覺得于成龍不僅僅是廉吏。」高曉江解釋:「廉能並重,廉吏能臣,這才重要。過去有個笑話,某人說自己不貪,受責頗冤。上級說,如不貪為唯一評價,置木偶於堂上可也,為何還要你這個吃飯的。可見,士子情懷、天下擔當更重要,勇於任事。」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陵園 莊嚴肅穆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出生在山西呂梁方山縣來堡村,逝世後被康熙皇帝隆重賜葬於今天的方山縣峪口鎮橫泉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逝世。
  • 剛直清廉,一身正氣撼乾坤——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
    2017年1月3日晚,央視一套開始在黃金檔播出電視連續劇《于成龍》。欲知一代廉吏名臣于成龍的更多故事,敬請參閱餘雲葉著、群眾出版社出版的《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 【書香警營】每周好書之《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于成龍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清廉官吏。人到中年,他才踏上仕途。從縣令、知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最後官至兩江總督,他一直清廉之風不改,被康熙帝讚譽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的坎坷人生,尤其他那艱難曲折、險象環生的官場經歷,令人震驚!他的全部官宦生涯,都是對千古俗語「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千裡為官只為財」的全面顛覆。
  • 【洞見】于成龍,憑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以「天下第一廉吏」揚名至今。于成龍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參加鄉試,中副榜貢生;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以明經遏選,被授予廣西羅城縣令,中間的22年,史書未見記載。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大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于成龍也必不甘平庸,他期待出仕,希望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 廉吏于成龍
    廉吏于成龍前一段,鄰居李哥追歷史劇《于成龍》,我好奇多看了一眼,以後一周完全淪陷了,所有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這部好劇。吸引我的是這部電視劇的場景,劇情,演員演技以及裡面所傳達的正氣和義氣。首先,這部電視劇的場景特別真實,于成龍出仕之前的來堡村,黃土高原,窯洞小院全是實景拍攝。其中,有兩處印象最深刻。一是,于成龍一行人從山西風塵僕僕趕到廣西羅城縣上任。幾千裡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後,幾個山西大漢全成了乞丐。另外一個就是縣衙的布景,特別接地氣。
  • 書香 · 白銀 | 第一廉吏于成龍 ——電視劇《于成龍》觀感
    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一方面說明了大多數人在堅持真理,尊重規則;另一方面也足以說明,于成龍始終秉承並踐行孔子《論語·為政》的精神內核——「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讓他在政治氣候盤根錯節的官場上贏得了大多數官員的尊重和敬畏,也得到了黎民百姓的敬愛推崇。
  • 只為演好于成龍——著名京劇演員尚長榮說新編歷史戲《廉吏于成龍》
    郭平攝  9月26日晚,大同市北路梆子劇種傳習中心的會議室內,演職人員正聚精會神地聆聽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說戲——新編歷史戲《廉吏于成龍》。  「尚長榮先生已經是第三次來同對這部戲進行指導了。
  • 蘭州戲曲劇院院長 蒲建民與《廉吏于成龍》
    第八屆《中國秦腔藝術節》 蒲建民院長《廉吏于成龍》精彩片段 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 北溟,號 於山,山西永寧州 (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 山西呂梁修繕廉吏于成龍荒墓 紀委建議展示貪官醜聞
    橫泉村的于成龍墓已經成為荒地,村民所指處便是于成龍所葬之地 攝/法制晚報深度記者 張恩傑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的墓地總是處於被嚴重破壞和一片荒蕪的狀態中。對此要儘快修復,否則將愧對『天下廉吏第一』故裡的榮稱,愧對吏者之師於公的在天之靈!」  據人民網9月23日報導,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9月19日在呂梁市調研考察座談會上如此強調道。同時他還指出呂梁如果早幾年重視這項工作,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領導幹部被押進監獄,身陷囹圄。
  • 清代廉吏于成龍
    為官二十四年,廉名傳天下,康熙帝曰:「鹹稱居官清正,實天下廉吏第一」,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清官。順治十八年,于成龍授羅城知縣。柳州羅城,地處萬山叢中,偏僻荒涼,少數民族雜居,世代械鬥。于成龍至羅城縣時,居民僅六家,縣衙草屋三間。他「插棘為門」,「累土為幾」。後諸僕死逃殆盡,成龍「萬裡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臥,床頭樹一槍以自防」。他殫精竭慮,肅清匪盜,數年,羅城大治。
  •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銅像落成 于成龍墓建成(組圖)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銅像在于成龍廉政文化園落成。 于成龍,公元1617年生於今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清順治十八年入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巡撫。    于成龍少有大志,45歲入仕之前在方山縣形成了系統的人生價值觀,總結出獨特的「天理良心」格言。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無論是荒無人煙的廣西羅城,還是在富甲天下的江南,于成龍一直是「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一生廉政清潔,深得百姓愛戴。康熙皇帝讚揚他「說空話少、唱高調少、只是低頭做事」。由於他極力反奢倡儉,使「官吏望風改操」,世風大為改觀。
  • 警苑文叢 | 于成龍——清朝第一廉吏
    近日,由中央電視臺、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央紀委聯合打造的一部大型電視連續劇《于成龍》在央視黃金強檔播出。播出以後,獲得了極大的反響。本片主要講述了被康熙帝盛讚為「古今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在23年的從政生涯中,堅持以民為本、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勤政愛民、勇於擔當、三舉卓異的從政實踐,刻苦廉潔、剛直不阿、一塵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眾愛戴,再現這位「吏者之師」的感人風範。
  • 高小立:評電視劇《于成龍》
    電視劇《于成龍》以層層遞進的敘事節奏,緊緊圍繞廉吏于成龍從七品芝麻官做到兩江總督這一封疆大吏的主線,表現了主人公從為百姓處理芝麻小事,到主理影響國家政局的大事國事,高舉「天理良心」之正氣的歷程。全劇脈絡清晰,劇情緊湊,高潮迭起,大氣磅礴,一改拖泥帶水和節奏緩慢等國產劇常見的問題。
  • 【歷代名臣】既是「於青菜」又是「於青天」——清朝廉吏于成龍
    他是清朝著名的廉吏,45歲才出來做官,當過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較高層級則為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撫大員。到哪他都勤政廉潔,到哪都深得民心。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見。」于成龍短短二十多年為官,總共三次被舉薦為「卓異」,這在千百年來的官場都是難得一見的。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因為治理羅城,政績卓著,首度被廣西巡撫金光祖和兩廣總督盧興祖舉薦為「卓異」,並升任為四川合州知州。 于成龍當羅城縣令時,縣中居民只剩六戶,遍地榛莽,沒有城郭,沒有官邸。于成龍卻堅持留下來與百姓同甘共苦。
  • [新疆] 馮忠文|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 ——觀連續劇《于成龍》有感
    可是最近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的電視連續劇《于成龍》,卻吸引筆者。當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這部電視劇,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它用藝術的手法向人們再現了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生平功業,為官之道,再現了這位「吏者之師」胸懷社稷、清廉淡泊的為官風範。電視劇《于成龍》的故事耐人尋味,寓意深刻。雖言歷史,卻關現實,對教育引導後人有著積極的作用。
  • 《于成龍》裡的習習儒風:「一代廉吏」的七大儒家解讀丨原創
    2017新年伊始,中央電視臺在黃金強檔推出「開年大戲」《于成龍》,再現清朝「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這位「吏者之師」的錚錚鐵骨與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