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的官場風氣實在好不到哪裡去,于成龍的周邊也到處是歪風邪氣和貪官汙吏,充滿了鈎心鬥角和排擠傾軋。于成龍是貢生出身,45歲才進入官場,本來沒有多大的前程。但他用了22年時間做到一品大吏,去世後還被評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確實很值得今人研習揣摩。
康熙二十二年(1683)端午,兩江總督于成龍過得熱鬧而悽清。經過近一年的整頓,江南官場饋送節禮的風氣基本禁絕。端午節的時候,于成龍出去和官吏們聚會,居然沒有人敢送一隻粽子給總督大人吃。其實,于成龍並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只知規矩的清官,他會交際,也很有人情味。
于成龍平生不收老百姓的「火耗」銀子,收賦稅時也不在升鬥砝碼上做手腳,這是他做清官的底線。但要說他完全不收老百姓的錢,也不盡然。廣西羅城百姓看他過得清苦,交賦稅時多拿幾個錢,悄悄放在于成龍的桌案上,讓于成龍買酒喝。于成龍推辭不過,就破例收四文,剛夠一壺酒,但也只收了這麼一回。百姓辦喜事,于成龍會隨個份子,討杯喜酒喝。百姓喬遷新居,于成龍會過去題個匾,寫個對聯,估計也會討杯酒喝。但老百姓湊了一大筆錢,讓于成龍的兒子拿回去養家,于成龍就不要了。在黃州歧亭的時候,于成龍把俸祿捐出去賑災,自己窮得喝起了「糠粥」。朋友到家裡來,他也以「糠粥」招待。有個叫魯晟的人聽說了,跑幾十裡專門來品嘗。結果于成龍見他初來,一定要請他吃頓大米乾飯。故友來訪,有私事請託,于成龍留宿幾天,備了酒菜招待,走時還湊幾兩銀子盤纏。但朋友請託的私事,于成龍卻以「天理良心」為由,不肯幫辦。
█ 全國各地的于成龍雕像。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部分作者佚名,特此致謝!
于成龍是個埋頭苦幹的人,但他也懂得用正當手段結交上級。廣西巡撫金光祖賞識于成龍,經常請他喝酒,于成龍喝醉了就吹鬍子瞪眼,向金光祖暢談國計民生。完了還把自己的意見建議一條一條地寫出來,助金光祖做出了許多政績。在湖北時,他和巡撫張朝珍也是好友,經常給張朝珍寫建議書,也會和張朝珍吵架鬧情緒。「三藩之亂」時,于成龍在黃州打了勝仗,各地的巡撫總督紛紛來信請教,于成龍也就紙上談兵,教人家怎麼打仗。于成龍政績太多了,升官太快了,也會遭人嫉妒。從黃州離任,上司刁難,不給他辦離任手續。于成龍明明氣得不得了,但還是耐心細緻地寫信和上級溝通,給才能平庸的上司傳授具體的辦事經驗,最後那位上司改容相謝,作首詩送他升遷。
█ 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
█ 京劇《廉吏于成龍》
于成龍和同僚之間常有詩詞唱和,也會有禮物饋贈。但禮物,都是類似蒲葵扇、橄欖果等不值錢的小特產。做直隸巡撫時,因為官場風氣太壞,于成龍下令嚴禁節日送禮。有知縣想試試于成龍,就備了份中秋節禮送上。于成龍不僅把禮物退回,還下文件狠批。當了兩江總督後,當地官場的風氣更壞,他整頓得也就更嚴厲,以至於端午節沒粽子吃了,這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結果。
█ 2016年拍攝完成的電視連續劇《于成龍》
于成龍是康熙皇帝樹立起來的清官典型,其「清廉」的一面被充分強調。但其實,他從不為了維護其「清廉」形象,就和上級、同僚、朋友、百姓故意疏遠,不近人情。當然,他也不會為了人情私情就放棄原則。做官的于成龍和做人的于成龍,既界限分明,又渾然一體,確實是十分難得的。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魯順民:山西人,曾經如此輝煌
張石山:山西文化名人,璀璨星群耀華夏
彪炳史冊,光耀九州——運城歷史文化名人及著作
山西人:唐朝興衰成敗的晴雨表
歷史名人最多的省份—山西
慧遠故裡在原平
將軍死戰哀寧武——明末山西總兵周遇吉與《別母亂箭》
尋覓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的足跡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出生於太原的呂碧城
汾陽冀氏三傑:聯合國副秘書長冀朝鑄和他的父兄
擔任閻錫山英文秘書、山西省國大代表的中英混血美女與電影《被遺忘的時光》
陳為人:尋析柳宗元的命運軌跡
故宅猶憶十年功:徐永昌太原故居追思山西往事
值得太原人為之立一座銅像的老市長——嶽維藩
「飛虎將軍」陳納德與「山西王」閻錫山
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為什麼要來山西修公路?
一個挪威傳教士家族與山西的百年情緣
上帝來過陽城——1939年英國女傳教士帶領百名孤兒出太行記
剽悍人生:在太原出生成長的英國博物學家索爾比的傳奇故事
閻肅先生的山西情緣
蔣介石為什麼四次訪問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