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鬥笑社》:爭流量還是苦做藝?

2020-09-09 澎湃新聞

從易

因為疫情影響,今年的線下演出停擺。德雲社自今年1月封箱演出之後,也一直到了9月初才準備開箱。困則思變,德雲社轉向線上。《德雲鬥笑社》播出。

德雲社班主郭德綱攜于謙坐鎮,嶽雲鵬(擔任主持人)、欒雲平、孟鶴堂、周九良、燒餅、張九齡、王九龍、張鶴倫、秦霄賢、尚九熙等郭德綱門下徒弟加入。節目以郭德綱于謙對徒弟們的考核為主,在一輪輪任務中進行相聲創作和表演,定期末位淘汰,最終選出真正的「德雲一哥」,形式像極了「101選秀」。

郭德綱、于謙和其他德雲社演員

《德雲鬥笑社》是德雲社的團綜,德雲社10位「雲鶴九霄」成員之間的逗趣、互損、打鬧等真人秀內容,佔去節目一半以上篇幅。節目並不是單刀直入,一上來就像《脫口秀大會》那樣直接比賽,而是比賽的搭檔、比賽的任務、比賽的次序、比賽的「梁子」等,需要相聲演員們經過一環扣一環的真人秀任務才確定下來。

每一期開頭都由閻鶴祥的一段單口切入主題

《德雲鬥笑社》的真人秀部分有兩大看點。

一,節目的總導演嚴敏,也是《極限挑戰》最受好評的前四季導演,所以觀眾可以察覺到《德雲鬥笑社》真人秀部分有股濃濃的「雞條味」。這得益於導演團隊恰如其分的情境設置,以及「弱幹預」,讓德雲社的師兄弟們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坑蒙拐騙」的「特色」,彼此之間互相「使絆子」、「出賤招」,各種「勾心鬥角」。

二則,成熟的相聲演員本來就是喜劇人,相聲的許多技巧運用到綜藝節目中,就能形成很好的綜藝感。

說相聲需要「說學逗唱」等行業技巧,入行打磨個十年八年是特別正常的事情。相聲就像是功夫,有師承更能學到功夫,但也得徒弟下功夫了去練才能學到真功夫。所以節目中郭德綱「訓徒」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練功了嗎?

長年累月地在「說學逗唱」裡泡著,喜劇技巧也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因此,一個成熟的相聲演員的綜藝感一般不會差。就目前看來,《德雲鬥笑社》中德雲社的弟子們在鏡頭前都挺放得開,「蠢萌賤慫」一個不缺。

真人秀最後烘託的還是相聲的門道和文化,每一期的相聲考核是節目的另一個核心看點。那麼,選拔「德雲一哥」的標準是什麼?

第一期排名揭曉頒獎,不同名次是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碗,郭德綱說,「甭管是什麼碗,它的目的是讓你們有飯吃,好好說相聲,好好做藝,對得起觀眾,對得起手中碗,對得起咱們這個裡面的飯」。

這裡的「做藝」,說的其實就是業務能力。想要說得行雲流水、學得惟妙惟肖、逗得哄堂大笑、唱得惟妙惟肖、捧得嚴絲合縫,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勤學苦練,「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但這幾年飯圈文化崛起,飯圈文化也滲透到了相聲圈,相聲的衣食父母不僅僅是懂相聲、愛相聲的大眾,對於一些出圈的相聲演員來說,他們的衣食父母主要是奉行飯圈邏輯的粉絲,她們會舉著螢光棒去聽相聲,會向追星那樣幫相聲演員做數據。粉絲們不一定懂相聲,但只要是偶像的表演,她們都會在臺下叫好和尖叫。在粉絲這裡,相聲的基本功也許不那麼重要了。

德雲社一直以相聲為主業,但一直也在跨界發展。郭德綱曾涉足影視圈,嶽雲鵬、郭麒麟出沒各大綜藝、影視,張雲雷、秦霄賢也主要是以偶像的方式在運作。如果副業比相聲的主業更賺錢,那麼是要把精力花在「說學逗唱」上,還是花在捧人、造星上?

像節目第一期秦霄賢的表演並不理想,在郭德綱和于謙這裡,他排名墊底。但觀眾投票環節他得票最高,排在第一。

第一期排名,秦霄賢觀眾票數最高,在郭德綱、于謙那裡票數最低。

連郭德綱自個也吐槽,「可見幹咱們這行,跟藝術沒有關係。」

對於《德雲鬥笑社》來說,它的兩難也在這裡:德雲社到底是要以什麼方式來選拔「德雲一哥」?是以懂相聲的大眾口味為準,還是迎合「小姑娘」呢?都是「衣食父母」,該聽誰的呢?

第二期主題「金手指」,就往這兩難接著說。但郭德綱希望把「兩難」變成「兩利」。一方面,他接納飯圈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明眼看出他在捧秦霄賢,一再cue他,一再地把「金手指」給他。

郭德綱cue秦霄賢,把金手指給他

另一方面,郭德綱又一再強調,實力很重要。他和于謙特地給秦霄賢開小灶,他語重心長地對秦霄賢說,「小孩挺有人緣,長得不寒磣,而且現在甭管藉助什麼多少也有知名度了,再有點這能耐,那就太棒了。」歸納言之,流量不大的就苦做藝吧,有流量的最好有點能耐,兩頭的利都可以要。

專門給秦霄賢開小灶

相聲是大眾藝術,有了大眾支持,才有相聲百餘年來綿延不絕的發展。當前相聲藝術發展面臨困境,這並不是「說學逗唱」過時了,而是能夠沉下心來「說學逗唱」的年輕人太少了。相聲的跨界,以及與飯圈的融合,也不失為相聲發展的新路徑。

但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打底,相聲或許能夠捧出幾個流量,相聲本身會不會慢慢失去它的傳統觀眾?觀眾不見得有那個耐心等待有流量、沒實力的相聲演員慢慢地「長能耐」,他們的OS可能是:能不能有能耐了再上臺?

《德雲鬥笑社》笑果不錯。但就像于謙說的,「在哪舍在哪得」,無論是對於《德雲鬥笑社》還是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來說,都得琢磨好自己的舍與得。

本期編輯 周玉華

相關焦點

  • 《德雲鬥笑社》有鬥有笑,也有好相聲
    「包袱」歸「包袱」,在現實中,顯然郭德綱和德雲社加快了捧徒弟的步伐,網綜《德雲鬥笑社》便是最好的例證。這檔綜藝,看名字便能洞悉它的內容。這種「競爭」在綜藝節目中並不鮮見,無論是之前的《歡樂喜劇人》,還是今年流行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德雲鬥笑社》採用了這種當下最有熱度的綜藝模式,恰恰印證了一件事:國內沒有哪家曲藝團體,甚至包括各種藝術門類的演出團體,可以像德雲社這樣如此熟悉並掌握觀眾——用曲藝的行話說:圓粘兒。但直至目前《德雲鬥笑社》還沒有達到上述兩個節目引起話題的熱度。
  • 《德雲鬥笑社》:張鶴倫「因禍得福」,秦霄賢「揚長避短」
    >張鶴倫對於張鶴倫來說,之前的幾期《德雲鬥笑社從我個人的角度看,得了糖尿病的張鶴倫,心氣兒沒有之前足了,有一種不能跟年輕人爭的心態。綜合原因,之前幾期的《德雲鬥笑社》,張鶴倫的表現有點「差強人意」。最新一期的《德雲鬥笑社》,因為節目的設置,很多相聲演員沒有完成遊戲,尚九熙周九良這對組合登臺之後,張鶴倫和秦霄賢表演完,就會面臨節目開天窗無人表演的危險。關鍵時刻,#秦霄賢張鶴倫即興救場# 連返了四回場,張鶴倫跟秦霄賢把吃奶的勁兒都使了出來。
  • 《德雲鬥笑社》為什麼能火過《脫口秀大會》
    《德雲鬥笑社》的有效播放已經超過了騰訊S級綜藝《脫口秀大會3》。我們再來看看全輿情熱度。《德雲鬥笑社》幾乎一直保持在top10熱度均值之上。而《脫口秀大會3》卻一直在top10-30熱度均值間徘徊。再來看看豆瓣評分,《德雲鬥笑社》從8.5掉到8分。而脫口秀大會3在7.2-7.4之間徘徊。
  • 《德雲鬥笑社》為什麼能火過《脫口秀大會》
    《德雲鬥笑社》的有效播放已經超過了騰訊S級綜藝《脫口秀大會3》。《德雲鬥笑社》幾乎一直保持在top10熱度均值之上。而《脫口秀大會3》卻一直在top10-30熱度均值間徘徊。本來給《德雲鬥笑社》 的推薦位是第9位,看到節目反響這麼好,立馬就給了綜藝推薦第1位的寶座。
  • 《德雲鬥笑社》開播有喜有悲,節目內容「混亂」,到底誰的責任?
    《德雲鬥笑社》開播有喜有悲,節目內容「混亂」,到底誰的責任?與同時期播出的其它類型綜藝節目相比,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目前已播出第四期節目,製作水平明顯高於同期的其他類型綜藝節目,《德雲社鬥笑社》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並已取得8.0分的高分,其中5星佔32.4%,4星佔42.6%,是國內罕見的綜藝現象。
  • 《德雲鬥笑社》為什麼會大火?
    由德雲社聯合騰訊視頻拍攝製作的團綜真人秀《德雲鬥笑社》一經播出,就引起熱議,收穫不菲的成績,點擊量上億,排在熱搜榜前三名。《德雲鬥笑社》為什麼能從眾多的綜藝真人秀節目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呢?主要有以下幾個綜合因素:首先從受眾群體上。
  • 起底郭德綱的《德雲鬥笑社》,老郭和他的徒弟們?
    這樣老郭就決定自己搞一下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誕生了。老郭上愁了,那麼該怎麼做《德雲鬥笑社》這個節目呢?怎麼做一個綜藝節目,首先就要定位分析。娛樂綜藝節目的先驅是誰,是湖南衛視啊,兩個綜藝節目一直火到現在,《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再看最近還有誰?
  • 《德雲鬥笑社》屢遭官媒吐槽,是真差勁還是容不下?
    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播出之後,新的玩法也讓這檔綜藝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無論是從形式上,以及參加的人員配備上,可以看出老郭是想把節目做好的。在節目備受關注的同時,關於《德雲鬥笑社網友們評價褒貶這無可厚非,但現在的官媒卻典型批判,真是有些帶節奏了,近期《德雲鬥笑社》這檔綜藝也是輿論不斷。
  • 《德雲鬥笑社》師兄佔優勢,九字科師弟錯失良機,秦霄賢獨佔流量
    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開播了,由《極限挑戰》前四季導演嚴敏執導拍攝,綜藝+競賽的形式,堪稱《德雲101》,採用末尾淘汰制每兩期淘汰一次。德雲新一哥,假命題!!!雲字科:嶽雲鵬,欒雲平,燒餅(朱雲峰)鶴字科:孟鶴堂,張鶴倫九字科:張九齡,王九龍,周九良,尚九熙霄字科:秦霄賢《德雲鬥笑社》節目中觀眾看到了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傳統的師徒關係,大明星嶽雲鵬在郭德綱面前依舊是個謙卑的小徒弟
  • 空降神秘女嘉賓爆笑加盟《德雲鬥笑社》,德雲男團爭「娶」大小姐
    德雲鬥笑社》已經播出了4期,這4期可謂是熱度奇高,僅僅已播出的就有5億多的播放量,而最新一期德雲社更是要空降一名女嘉賓,加入這一群「壞」爺們兒的遊戲中!德雲鬥笑社異常火爆以往幾期,不光有外出漂流團建還有仿古賣藝賺鬥笑幣,各種花式遊戲,讓觀眾們獲得了很多歡樂。
  • 《德雲鬥笑社》為何重提「十年舊事」,炒節目還是蹭熱度?
    對於這次《德雲鬥笑社》重提「十年舊事」,筆者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德雲鬥笑社所以,這次《德雲社鬥笑社》「舊事重提」,多半還是老套路,炒節目。只是可惜這節目裡全是德雲社的人,找不出第二個博士來,所以只能把十年前的事情和節目外的曹雲金再拉過來,挺不高級的手法。筆者相信,這應該不是郭德綱和燒餅的想法,只是節目組的。
  • 新綜藝《德雲鬥笑社》
    《德雲鬥笑社》延續了相聲獨特的市井氣息,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植根於生活的逗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相聲在近些年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且受眾群體年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德雲鬥笑社》以相聲演員的人物塑造為基礎,以真人秀作為表現形式,將觀眾帶入相聲所獨有的語言體系中,自然而然地傳遞歡樂。
  • 缺席《德雲鬥笑社》,張雲雷疑遭「雪藏」
    萬眾矚目的《德雲鬥笑社》,第一期已經成功首映,在嚴敏+郭德綱+德雲社+相聲的多重組合下,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德雲鬥笑社》廣受好評。 受疫情的影響,德雲社開箱遙遙無期,一千多口人都要生活,《德雲鬥笑社
  • 郭德綱用《德雲鬥笑社》再次證明一件事:不遭人嫉是庸才
    文/娛樂圈說相聲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播出之後仿佛在綜藝類別中開創了新的玩法,相聲社團德雲社也借著這股東風水漲船高。在德雲社備受關注的同時,關於《德雲鬥笑社》的黑料也是層出不窮,這檔娛樂綜藝甚至被很學術大咖乃至官媒拿來做典型批判,一時之間《德雲鬥笑社》這檔綜藝陷入輿論的漩渦。
  • 《德雲鬥笑社》:怎麼可以這麼搞笑
    而《德雲鬥笑社》這檔綜藝給了許多喜愛相聲的觀眾「看」他們的窗口,也給了德雲社更多相聲演員展現自己的機會。用「競技綜藝」弘揚傳統技藝《德雲鬥笑社》整個節目大體按照兩個部分構成:遊戲+相聲競技。當然,《德雲鬥笑社》的主業還是說相聲,觀眾在看綜藝的過程中,耳濡目染也會了解一些相聲的絕活。最後在競技模塊,觀眾也可以通過節目看到演員們準備的整個過程和一些平時我們看不到的後臺的場景。
  • 《德雲鬥笑社》逗笑嗎?新勢力紛紛崛起,雅俗之爭精彩待續
    快進瀏覽了新一期的《德雲鬥笑社》,借于謙的捧活:就是「蛋疼」!為何要看,因為習慣;為何快進,因為無聊。不想評論劇情,畢竟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其中&34;和&34;兩個詞語還是挺扎眼。如今老郭霸屏綜藝,《德雲鬥笑社》中張口閉口已是我的「愛徒」欒雲平了(清華學歷),老郭自圓其說:「相聲最終拼的是文化」。我倒覺得,相聲繼承創新才是發展之道!前提是繼承有序,創新靠譜。
  • 《德雲鬥笑社》捧紅了誰?
    2020年10月30號,《德雲鬥笑社》播出了最後一期,這一季正式收官。從第一期追到第十期,從最開始覺得有些乏味,到後來慢慢喜歡上這個綜藝節目,確實是一個創新的綜藝節目,將真人秀和傳統相聲相結合,這也算是國內首次這種新式的節目。
  • 《德雲鬥笑社》最佳慘白胖獲獎者——張鶴倫!
    張鶴倫的相聲,對於小編這個女性觀眾來說,有些話聽著還是,怎麼說呢,要不怎麼他吸引的都是大老爺們兒粉呢!但是論起唱,小編還是喜歡張鶴倫的小曲小調,帶著東北味的你,有那麼一丟丟的俗氣範兒,再加上「二人轉博士生」的頭銜,還是讓小編喜歡的不要不要的!
  • 楊九郎補位參加《德雲鬥笑社》,張雲雷出演還會遠嗎
    《德雲鬥笑社》第四期迎來了首位補位的捧哏演員楊九郎,楊九郎的到來也讓很多觀眾想起了他的逗哏搭檔張雲雷,其實早在《德雲鬥笑社》播出之後,就有喜愛他的粉絲問他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演出,也表示十分期待張雲雷參加《德雲鬥笑社》。
  • 楊九郎補位參加《德雲鬥笑社》,張雲雷出演還會遠嗎
    《德雲鬥笑社》第四期迎來了首位補位的捧哏演員楊九郎,楊九郎的到來也讓很多觀眾想起了他的逗哏搭檔張雲雷,其實早在《德雲鬥笑社》播出之後,就有喜愛他的粉絲問他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演出,也表示十分期待張雲雷參加《德雲鬥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