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最新更新的24至26集,有網友說劇情有些拖沓了,首先客觀上來講確實對案件的推動弱了一點,但是好多人物的另一面都已經暴露出來了啊。李必是不是真的為長安百姓,張小敬會不會真的遠走高飛,徐賓到底要不要黑化,以及這三集給姚汝能憋屈成這樣,估計也應該是在逼一個大招出來吧。
還有就是右相勢力的阻攔,張小敬兄弟接二連三的遇難,到處都透露出一股無孔不入的壓抑。而且這三集還得寫元載和王韞秀的戲然後凸顯王韞秀坑爹的傻逼。這麼多線一起呈現出來不僅沒亂掉反而讓角色都立起來了。這三集的重點雖然不在查案上,但我一點沒覺得這三集拍得崩。
我覺得《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良心作品,雖然是張小敬全場背鍋,但那也不是為了顯現人心的險惡嗎? 雖然這個劇拍的是一天 但它每一集的心裡刻畫,每一集的前塵往事,都與劇情無縫連接,如果沒有這些回憶那劇情難道不會變得乾癟? 人生本來就有苦有甜,張小敬的一天就呈現了這一點,而且電視劇本來就是生活的放大話,如果不把惡人刻畫仔細 好人描寫生動,那你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為什麼電視劇要這麼長? 還不是因為要在每集這短暫的四十分鐘內刻畫生動的形象 這跟小說中為了刻畫人物加長劇情有什麼區別?
《長安十二時辰》中李必這幾集的表現,我覺得這樣的人物設定是合理的。因為他一直信奉擁戴太子就是保百姓,他覺得這是他的大義是明智的。但當隱瞞真相的外衣一層一層剝落的時候,他看到了人性,最親近的人,最尊敬擁戴的人都不是他原以為的樣子,他被譽為神童,從來都是運籌帷幄卻一日內連連敗退遭遇大變,對自己的初衷也開始懷疑,變得不再篤定,經變故後的他是矛盾的,他口中的大義和內心真正的大義是有衝突的。他被龍波抓了後大家看到的李必感覺是怯懦,但我覺得他不是因為害怕龍波,而是一時無法面對越來越接近的真相,他下意識的內心抗拒而表現的不知所措。人物都立起來了,誰也不是完美的,人性的另一面突顯出來了。
要說有疑問,我個人是覺得吉溫的做法是很不合理的,吉溫誣陷張小敬,吉溫在丞相府為丞相收集情報不可能不知道張小敬對破案的重要性,丞相既然接手案子吉溫應該做的是盡心盡力幫助破案而不是一接手就誣陷張小敬,一旦真正的罪犯犯案倒黴的還是丞相,自己也會跟著遭殃,除非吉溫是龍波的人否則沒法解釋他的這一行為。
《長安十二時辰》中徐賓在靖安司大火後的行蹤也是很值得懷疑的,姚汝能掀開的只是一具燒得面目全非的屍體。按說徐賓在劇中也算個人物,但是被火燒死也沒有給個鏡頭,反倒是裝徐賓遺物的盒子還特意給了個鏡頭,雖然徐賓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但是龍波和李必崔器糾纏了那麼久,走之前才放的火,徐賓怎麼就沒從火場逃出來,顯然他這是金蟬脫殼啊,找了一具屍體裝成自己,而徐賓則是去幹他的大事去了,因為何孚何孚眼瞎後下牆上寫的謎語謎底應該是」徐」字,遙見雙人影,知餘在身旁,徐賓或許是大boss之一,好人徐賓完結了,黑化版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