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爛尾,《長安十二時辰》的野心與無奈

2020-11-09 景祐趣談社

這個夏天仿佛和神劇相剋,一部《權遊》打頭,一部《長安》殿後,開場有多絢爛,落幕就有多遺憾。爛尾,這個只屬於頂尖作品的絕症陰魂不散,讓觀眾的情緒從精妙的劇情和諷刺的現實兩個層面激蕩又悲傷。

不過凡事都怕比較,相比於至今不打算看,以後也不打算看的《權遊》大結局,《長安十二時辰》的結尾只能算是不完全爛尾,雖然有種種線索沒有交代清楚,但也算晚節得保,崩壞的沒有太難看。而這部劇崩壞的尾聲或許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在突破與妥協無數次的折中後,平靜的完結也算是一個勝利吧。

【1】 一場春夢憶長安

長安這個詞,無論是從發音還是寓意來說都體現出漢字與漢語的優美,而千百年來,尤其是唐代以降,加諸在它身上的種種華麗而飄渺的意象持續的撩撥著許多中華兒女的心。在近代晦暗的國運和苦難的現實面前,在現當代風起雲湧的世界潮流中,我們需要一個坐標來為不安、懷疑的心指引方向。漢唐盛世,如夢長安便是最佳人選。長安,就好像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場春夢,熱烈而迷幻。

不過中國的古裝劇對於歷史的還原一向很差,清朝之前的題材在建築、服飾、器具上的槽點難以計數。看著日本的大河劇裡那考究的造型和裝束,中國觀眾的目光裡滿是豔羨的神情。在我剛開始接觸漢服的2011年前後,瘋狂補習服飾知識的網友除了翻古籍、拍文物、找報告之外,搬運日本的時代祭圖片和電影截圖也是一種常見現象。那部《大佛開眼》的截圖在漢服吧裡隔幾天就能翻到,那時的吧友滿懷憧憬,常常問: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有一部細節如此到位的古裝劇。

好在那一批種下了漢服種子的人已經走向了各行各業,用自己的行動和思想和聲音改變著現狀。這部劇的服飾妝容就有在漢服同袍中知名的「中國裝束復原小組」的參與。當我看到《長安十二時辰》前幾分鐘的畫面後,我知道,我們當年期待的那部劇終於出現了。

(一般來說,唐代的圓領袍領緣很窄,而且多與袍身同色。底下的中衣也為圓領,少露或者不露出,袖口多為窄袖或中袖。廣袖圓領袍下襯交領中衣的形象多為宋代以後,在宋代諸帝畫像中便能清晰看到。)

從服飾到妝容,導演和劇組把那一場殘存於壁畫、古籍,飄蕩於思緒中的夢織成了現實。還需要繫結的黑色幞頭是它本來的模樣,圓領缺胯袍的暗紋在太陽下若隱若現,聯珠紋、對獸紋充滿西域的情調。半壁短襦搭配褲裝雲襪的林九郎,讓人明白古人日常並沒有想用廣繡長袍來當拖帕。挽發著男裝的檀棋,身著圓領袍腰佩蹀躞帶,手握唐橫刀的張小敬都給人一種英姿颯爽的感覺。李必的髮簪拓寬了普通大眾對於道教裝束的認識,而士兵的鎧甲更是至今為止最佳的復原,而且很有可能在以後的多年裡仍然是。

除了這些服飾妝容的細節,劇集還生動的展現了長安市井的生活圖景。在西市前排隊的商旅,坊院裡的理髮店,街邊的小館子,還有灰色地帶——地下城,以及那些角色口中的長安日常,導演用比較豐富的細節讓長安重新復活了一天。這種復活不是僅僅盯著大明宮的金碧輝煌,而是尋常巷陌裡的煙燻火燎。那些奔波在長安大街小巷裡討生活的人像極了現在早上擠地鐵,中午為了外賣滿減湊單的普通人,守護這樣一個活生生的長安,不僅是張小敬的願望也是觀眾的願望。

【2】 大唐的平行時空

描繪長安生動的一天是一項了不起的工作,但卻並非是這部劇野心的全部。從小說到電視劇,從文字到影像,成功的基礎在於精良的服化道,而成功的內核則是優秀的故事本身。

馬伯庸的小說緣起於知乎上一個關於刺客信條若是發生在中國該怎樣的腦洞,而脫胎於小說的劇集則將賦予了這個天馬行空的故事以血肉。這個故事的舞臺已經打造的很逼真了,各色人物都能在歷史上找到原型。但既然是一次最狂野的腦洞大開,那肯定不是《唐書》裡本紀世家列傳人物的大串燒。而是在看起來最真實的、古老的長安發生的最不可思議的、充滿現代性的故事,介於戲說演義和架空之間,有一種類似於《高堡奇人》的平行宇宙之感。不知道是出於規避審查還是什麼原因,劇中的人物名字在配音和字幕製作時都被換過一輪,明明看嘴型聽發音是王忠嗣,字幕裡卻是王宗嗣。

逼真的場景保證了觀影的代入感,而全新的故事則避免了劇情重複傳統演繹的套路。可以說《長安十二時辰》既能夠腳踏實地,當需要時也可以天馬行空,例如劇中的望樓傳信系統、大數據推演等。而要在這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歷史環境裡寫出新的世界確實太困難了,好在電視劇有馬伯庸的原著作為基礎。

追著劇集更新饑渴難耐的觀影很容易陷在局部之中,而看完48集之後才能明白,這部劇絕非像玩遊戲那樣驚險刺激,而是有著相當的思想性。

說起來上元節當天籠罩長安的恐怖襲擊威脅只是表象,劇中的幕後主使徐賓熟稔大數據推演,身為八品吏員有著自己的宏大的政治抱負。而在玄宗寵信右相,放任其對太子的政治打壓中,朝堂分裂為兩派,右相權勢通天。從高層的撕裂與鬥爭到邊塞戰爭的巨大損耗,再到底層土地兼併、租庸調稅制和府兵制崩壞,整個唐朝國家機器的運轉出現失靈的危機。徐賓洞察到這些社會問題,尋找到各個階層的「受害者」或者「不滿者」,例如在政治鬥爭中失去親人的何孚,在邊塞戰事中因高層不作為而被拋棄的第八團倖存者聞無忌、龍波等人,以及對自己助長帝王奢靡行為感到愧疚的毛順。徐賓抓住每個人,每個群體對朝廷的憤恨和不滿,推動他們結成一個連環,以境外滅國遺民的復國恐怖主義行為做掩護,以毛順為內應,以何孚為煙霧彈,以龍波作為主要行動人,讓其對玄宗實行精確襲擊或者綁架。可以說這一切都在其大數據的算計之中。

而張小敬這一條線除了帶領觀眾以第一視角感受長安的煙火,在前半段劇情中擾亂大家的注意力之外,還擔負起補充徐賓形象的重任。正是因為有像張小敬這類對長安懷著純粹的熱愛的人,拯救他們才能顯出徐賓在精明算計和瘋狂的恐怖主義行為背後的樸素動力。

張小敬、龍波和徐賓這三個人物大致對應了本劇的三個層次,懷著對長安淳樸熱愛的張小敬選擇按捺住內心的血性與憤怒,在為聞無忌復仇之後選擇束手就擒。龍波和他戰友在遭遇現實的重擊之後拋棄了曾經的理想與熱愛,選擇了一種同歸於盡的方式向朝廷向皇帝復仇。徐賓看似操縱著一切,為了改變現狀鋌而走險,想要拼接迎駕之功晉升權力中心,然後推動改革。然而他們的悲劇之處就在於,張小敬沒能保護得了他的戰友聞無忌,也沒能保住聞染的女兒,更是在一路追查的過程中失去了數名兄弟。而龍波這一條線的詭吊之處在於滿腔的復仇怒火在最後莫名其妙的不了了之,觀眾看得如同一記重拳打在了空氣上,一口氣憋在胸口差點憋出內傷。而徐賓這條線雖然也說得通但更像是臨時抓來頂包的,前期對何監種種行為的描寫已經把他當作刺殺林九郎的主謀,或者同謀了。更何況徐賓差點被陸三掐死,難道這種失誤純粹是為了擾亂觀眾視線嗎?而在原著中何監就是大BOSS,劇中改為徐賓,從小說到電視劇角色的改寫上,轉變的並不自然。

從41、42集開始爛尾的聲音陡然高漲,回過頭去看,很有可能是在劇情行進到景寺暗殺行動之後節奏突然放慢導致的。從前期飛車追逐的緊張刺激變成了隔幾集便大量回憶的小碎步,觀眾一邊喊著注水一邊沉浸在關於第八團的悲劇故事中。當第38集用一整集的回憶拼上了第八團故事的最後一塊拼圖之後,觀眾的注意力便從前期對於長安煙火氣的喜愛和同張小敬一同跑酷的擔心中轉移到了對第八團遭遇的悲傷和同情之中。而且隨著繁華表象下黑暗的揭露開始,觀眾對於守護長安的興趣逐漸減淡,彈幕裡不時出現「長安不值得」「讓龍波炸了吧」等字樣。龍波的行動邏輯已經完全得到了觀眾認可,而這個時候的張小敬跑出來卻白白讓聞染送了人頭。面對害死兄弟和親人的敵人,觀眾更喜歡龍波那樣同歸於盡的復仇。相較之下,身負死罪還在體制內艱難周旋的張小敬則更像一個豬隊友。

張小敬對於長安的愛太深沉宏大了,宏大到讓他失去了血性和憤怒,失去了選擇絕望的可能。他也想一走了之,但是一通不退鼓之後,他還是留下來了。以常理來度之,張小敬這個角色在當時處境下有多艱難,觀眾就有多失望和難以理解。

當然,總體來說《長安十二時辰》依舊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作品,如果說它爛尾了,很大一部分責任必須要歸結於它在一開始給自己設定的高標準之上,驚豔的開場把後續和結尾襯託得潦草和無力。

【3】 歷史是一堵難以逾越的高牆

依託於歷史背景的藝術創作還有另一個難以規避的障礙——歷史事實。故事既要戲劇性十足,最終的走向和結局又不能太偏離史實。

歷史已經發生,後人無法改變結局於是便退而求其次,來探討背後的動因和細節。這些事情歷史學領域的學者在思考,藝術家和普通人也在根據自己的認知給出解釋。雖然近年來的穿越網文不乏回到過去逆天改命的情節,但這些作品可能更加執著於一個理想的結果。我們站在幾千年歷史的末端,就像一個年近古稀的老者回想起他的一生,遺憾於曾經在人生節點沒有做出最佳的選擇而耿耿於懷。既然可以改變一個朝代的命運那是否可以把所有的故事都變成完美結局呢?

而馬伯庸曾說過他的創作理念不是改變歷史和穿越,而是在既定的歷史軌跡裡重敘人生,在正史文本沒有記錄到的細節裡衍生出傳奇的故事。他以當代的手法,用等同於平視的視角在自己的書中賦予了歷史角色新的生命,如同調整裝備重開一局遊戲那樣。從劇中的朋黨之爭、邊塞戰爭、稅法改革等情節來看,對於安史之亂前夜的唐朝景象,他在不斷的提問,並試圖通過角色的行為給出答案。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的作品沒有開過上帝視角,他畢竟站在21世紀的今天,坐擁著易於獲取的歷史學和考古學材料和成果難免受到影響。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隨處可見他以上帝視角故意拋給觀眾的歷史彩蛋,並且還賦予了那些角色以超越歷史環境的自我意識。劇中的危機與問題,人物的行事邏輯和性格與其說是再現古人,不如說是映照今人。

但無論如何,歷史的高牆就矗立在原野上,雖然可以閃轉騰挪、窺探內心,但終歸是要從唯一的關口通行。

《長安十二時辰》如同戴著鐐銬跳舞,不但從創作理念上要遵循馬親王自己的標準,在可視化上也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並且基本保證了劇情邏輯的自洽,能夠做到這些已經是一種超越了。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真的是爛尾?其實是尊重歷史?
    去年8月12日,熱播一個多月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大結局,千萬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盛唐時期的傳奇故事。《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死囚張小敬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漏洞太多?如果做到這點它就完美
    《長安十二時辰》已經完結數天,同時留下了種種的爭議。從頭追到尾「小十二」的深度粉絲,可謂是愛極《長安十二時辰》並不完美的開放結局,更是受極了熒幕裡那個「繁榮鼎盛深埋危機,卻又無力改變」的長安和大唐。那些看了幾集就看不進去,追到二十集左右選擇棄劇,或者認為最後的結局根本就是爛尾了的觀眾。堅持認為這部劇是外表華麗,劇情注水,故事割裂,主角人設崩塌等大量的缺點。
  • 《長安十二時辰》爛尾了?錯,這才剛入題
    《長安十二時辰》爛尾了?錯,這才剛入題你要說《長安十二時辰》有什麼關鍵詞可以讓你迅速把握其內容的話,我建議你看一下《戰狼2》。他們有的人殺上司,有的人勾結外敵在京城長安實施恐怖襲擊。但反皇權還是反人類?反奸臣還是反朝廷。在這群人當中出現了分歧。於是,蕭規和主人公張小敬各執一端,開始爭鬥……前頭四十集,基本就是貓和老鼠的遊戲。蕭規步步緊逼,張小敬在各種為難的情況下左支右絀。等到和《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裡一模一樣的大燈樓建起來了,蕭規殺進花萼樓了,故事才開始真正地有意思了。
  • 《長安十二時辰》,好看!
    《長安十二時辰》海報《長安十二時辰》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歷史懸疑推理小說。「三一律」讓故事的主線非常清晰,懸疑因素密不透風,並給觀眾一種很強烈的心理壓迫感和緊張感。而跳脫時空局限,就可以將陰謀的網拉扯開,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權謀爭鬥翻雲覆雨、險象環生,經由長安危險的十二時辰,看盡長安城,也看盡長安人。這也是為什麼一天的時間,《長安十二時辰》可以拍60集,目前上線的25集是第一季。
  • 《長安十二時辰》把電視劇拍出了電影的質感
    在看《曉說》馬伯庸「馬親王」那集時,就想著《長安十二時辰》拍出來會是什麼樣,現在如願以償了!《長安十二時辰》熱播,評分8.8。小皮強推大家,簡直不要太好看啊!,兩人聯手需在十二時辰內,趕在皇上點亮大仙燈時解除憂患。
  • 《長安十二時辰》:且看且珍惜
    原著開篇驚喜,卻因枝蔓過多、更新時間有限,到後半部顯露乏力,影視改編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大水漫灌,《天盛長歌》《海上牧雲記》都是現成的例子,而《長安十二時辰》這個體量,要講五十集又不顯拖沓,非常考驗導演和編劇再創作的能力。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隱藏的含義,是對歷史的尊重
    《長安十二時辰》是近期在優酷獨播的一部網劇,由雷佳音、易烊千璽等主演。這是一部古裝懸疑劇,以一個案件貫穿始終,在十二時辰內,講述不良帥張小敬和靖安司司丞李必聯手捉拿襲擊長安的恐怖分子的故事。恐怖分子是所有衝突和矛盾的來源。但襲擊長安城的恐怖分子,遠沒有表面所想的那麼簡單。
  • 《長安十二時辰》用硬實力,徵服了這屆觀眾
    選擇互動,也就意味著摒棄單向度的閉門造車,更重視來自讀者、觀眾的意見。作為老資格的網際網路原住民,馬伯庸自然深諳此道。了解網友的所思所想所愛,才能創作出更貼近受眾心理的作品。就此而言,《長安十二時辰》能夠得到年輕一代的追捧,並不奇怪。這不能不令人聯想到,一度被讚譽為「神劇」的《破冰行動》《人民的名義》都曾在中段不幸滑坡。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他死的最慘 長安十二時辰最新劇情介紹
    長安十二時辰龍波結局長安十二時辰中龍波的真實名字叫蕭規,他是張小敬曾經的戰友。小說中龍波在最後的結局中死了,死在了張小敬的面前。他在戶部就是因為性格原因才被排擠,不被上司喜愛的,來到靖安司後反而更加發光發亮,深受李必器重。因為有徐賓這個移動的人形文庫,靖安司才能施展大案牘術,他的死太令人痛心了。長安十二時辰姚汝能結局長安十二時辰姚汝能最後癱瘓了,他阻止內鬼逃跑,自己卻被重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今後只能在床上躺一輩子了。姚汝能是李必的得力幹將,這樣的結局太悲涼了。
  • 雜記——《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抖音平臺上有人推薦《長安十二時辰》這本書,趕上當時活動便買了,但由於工作原因一直都是斷斷續續地看,一直到離職之前連上冊的三分之一都沒看完,忙完了公積金,剛剛開始正式找工作,時間相對富裕,就把這套書又撿起來了。
  •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走紅 來陝西感受長安人的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古城旅遊再次火爆全國。「西安原本就是今年暑期的熱門旅遊目的地,《長安十二時辰》播出後,當地的旅遊熱度正快速上漲。」某知名在線旅遊網站機票事業部高級總監邵季紅介紹。而劉國楊也新開發了一條該劇的針對性產品——西安博物院深度講解,帶遊客探秘長安十二時辰,尋找熱播劇中人物。暑期+熱播劇,在這一波熱潮之下,某知名在線旅遊網站的西安跟團遊、自由行的訂單分別增長了40%和30%。
  • 長安十二時辰
    年關將至,總想起《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熱鬧的景象,前段時間出了一期《一日看盡長安花》,小夥伴們被盛唐色彩吸引,反響不錯。
  • 專訪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改編最難在「速度」
    近期,關於《長安十二時辰》的話題層出不窮,為此記者「追根溯源」,專訪了處於創作源頭的原著作者馬伯庸,聽聽原著作者怎麼看劇版《刺客信條:長安》。作家:馬伯庸很多人知道,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其創作靈感是啟發於知乎上的一個問題——「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裡?」
  • 被15萬人吹捧的《長安十二時辰》,差點意思
    而《長安十二時辰》,同樣不馬虎。叉手禮構建了整部劇的禮儀框架。爛片不減的屏幕上,出現《長安十二時辰》這種能「認真對待觀眾」的劇,確實是驚喜。但「用心」這種基礎要求,什麼時候成了一部劇的賣點? 2認真值得誇讚但這不該是一部劇的所有優點《長安十二時辰》值得看,但有些地方,還是差點意思。
  • 長安十二時辰觀光指南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可火了,閉眼誇準沒錯。但我偏不。雖然服、化、道、臺詞、畫面全都賞心悅目,一看就是有錢又有野心的劇。——李商隱《蝶三首》所以對這個劇,凹叔一味吹也不對,無腦黑也不對。索性今日左手一本《唐朝穿越指南》,右手高舉領隊小紅旗,帶大家長安十二時辰遊。保證聽過導覽之後你們不僅能一遍看懂《長安十二時辰》,同時不用百度就能在一臉懵逼的小夥伴面前侃侃而談,各種歷史知識信手拈來。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十二微評
    ▪緣起:《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盛唐時期發生在都城長安上元節(元宵節)的一次「反恐24小時」行動。故事時間節點選在天寶三年——安史之亂的十年前,編劇馬伯庸查過史料,該年無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方便進行較為純粹的故事創作。
  • 你們對《長安十二時辰》的彩虹屁吹得有點過了吧?
    自打《長安十二時辰》悄咪咪開播以來,得到了無數媒體的彩虹屁追捧,大都停留在「細緻考究的服化道」「前所未有的緊湊節奏」「《長安》有望成為今年T1的國產劇」。故事其實很簡單:大唐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仕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數據報告|《長安十二時辰》低調開播,高調「出海」
    《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該劇於2019年6月27日在優酷視頻播出。
  • 《長安十二時辰》手稿曝光:太太太美了!!!
    《長安十二時辰》講了個啥呢?《長安十二時辰》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它用了分鏡稿。分鏡稿一般用於大電影和動漫製作,電視劇能用到的寥寥無幾。特別是在這個快餐時代,誰還願意花這功夫?可為了更細膩地表現出劇中情節,《長安十二時辰》愣是畫了幾百張分鏡稿。關鍵人家還不是寥寥幾筆線條,製作很精良。
  • 《長安十二時辰》,美術很高級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今年這部《長安十二時辰》除了劇情水準在線,精美的畫面更是給了我們意外之喜,總之值得一看。來源 | 文案與美術(copyart)突然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大概是雜草叢生的暑期檔最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