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接下來的市場走向,近期咖啡創業圈起了明顯的分歧:其中最大的爭議在於中國咖啡品牌究竟應該走怎樣的路線,是做雀巢速溶升級,還是星巴克的平價替代?前者以三頓半、時萃、永璞咖啡為代表,後者則包括manner、seesaw、fisheye等一系列精品連鎖品牌跑了出來。
創新業態的分化還在繼續。不過相比之下,無人咖啡場景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存在。原因在於它的消費場景高流動性,常見於交通樞紐、便利店、校園、醫院、辦公室等快節奏場景,品牌認知更多是對產品本身而言。但這個市場確實在快速成長,以辦公室咖啡為例,已扶起了像36氪此前曾報導過的立普世咖啡、屋裡咖啡等一系列品牌。
36氪近期接觸的友飲咖啡是無人咖啡一個典型品牌,早前曾獲得億元級A輪融資,迄今在各大高校、辦公室等鋪設有超過3000個點位。而在近期,友飲瞄向了便利店、連鎖餐飲等增量場景。
友飲咖啡創始人張陽告訴36氪,自2020年2月試水以來,友飲咖啡已經拿下了羅森便利店、京東小店、物美便利店、多點便利店等渠道獨家合作,籤約店鋪點位數超過2萬,並通過直播發展200餘位合伙人,單月加盟籤約額達6000萬。
京東便利店的友飲無人咖啡設備,圖據官方
作為社區基礎設施的必要組成,中國便利店市場正處於快速成長期,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速。咖啡業務也成為便利店新的業務增長點,日本等咖啡消費成熟市場,咖啡已經成為便利店第一大單品。2019年全家湃客咖啡業務計劃賣出1億杯,便利蜂、易捷便利店也上馬咖啡業務。
與便利店場景類似,高流動性的肯德基、麥當勞等西式快餐咖啡業務也保持較高市場佔有率。在張陽看來,咖啡單品在國內還在發展早期,存量規模並不大,對於適配場景有很高的要求。而中國連鎖餐飲、便利店正處於連鎖化爆發期,且均有強烈的品類補充需求,咖啡與茶飲類似,可以低成本幫助商家做增收賦能。
而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國內現制咖啡Top5中,星巴克仍穩坐榜首,瑞幸咖啡曾位列第二,但如今已經跌下神壇,而受益咖啡市場用戶教育,麥當勞、肯德基、全家湃客等快餐咖啡則有進一步搶佔低價市場份額的可能。
友飲咖啡早前通過直營模式切入無人咖啡ToC市場,並在今年開放加盟轉型2B2C,計劃幫助不具備咖啡運營能力的便利店及餐飲連鎖品牌完成快速嫁接。這與去年易捷便利店與連咖啡的合作方式類似。
在之前系列報導當中,36氪多次提到對無人咖啡的發展看好,但無人咖啡ToC賽道競爭激烈,ToB的市場拓展則相對緩慢,加上市場本身較為初級,而咖啡的用戶習慣需要長期才能建立,因此無人咖啡一直難見到快速爆發可能。但與快餐、便利店等剛需場景結合,則有機會將規模體量進一步做大。
從產品角度來說,友飲好處在於對多場景的高融合度。除經典咖啡產品外,友飲與其他無人咖啡最大區別在於對全品類現制飲品的覆蓋,產品端擁有豆漿/豆奶、現磨咖啡、奶茶、果茶等四大品類產品,同時近期拓展出酸奶品類,可以大幅提升便利店、連鎖餐飲飲品SKU。
除此以外,張陽告訴36氪,友飲的核心能力包括國人口味飲品研發能力、快速響應、前後端配套服務等方面。
據悉,友飲咖啡早前積累了獨家製冰技術,並通工業機械手臂解決飲品串味問題。據張陽介紹,友飲可以為商家提供軟硬體、及SaaS產品等一站式現制飲品服務解決方案,包括定製化的生產運營系統、用戶運營系統、銷售管理系統以及運營管理系統等硬體管理系統。
友飲咖啡正在尋找新一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