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價《萬物生靈》,我願意將它稱作初春裡最先給予人溫暖的陽光。它撫摸著面龐,而你不用刻意迎合它,它也不會刻意迎合你,點點滴滴的心照不宣中,都是一種沁人心脾的暖意和可愛。
那麼其中除去治癒善良的日常,可愛的人們,更值得關注的明顯便是偉大而渺小的生靈,作者讚嘆的生命中有人類也有這些牲畜。
西格弗德•法南說動物放在第一位,哈利因為殺害重病駿馬而感到難受。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獸醫們治癒的生靈終究是人類掌控的牲畜,貓狗陪人玩耍,奶牛永遠在產奶,肉牛會被送進屠宰場,賽馬是供人玩樂的玩具....
而戲裡戲外的吉米•哈利,幹了五十年獸醫工作的他,毋庸置疑的是愛護動物的。
這稍顯矛盾的,就是紀錄片《地球公民》中提出的一個尖銳觀點——畜牧業的殘忍剝削,寵物的剝削。
人類畜牧業對生靈無盡的索取、剝削,被關在養殖場的動物痛苦不堪,一生都在牢籠中服務人類,生的價值不屬於它們自己。
當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引人深思是肯定的,但畜牧業又談何輕易的一下廢除。
畜牧業龐大的就業體系,普通人無法輕易承受的肉類替代品,都宣告面對社會、面對生存,畜牧業存在的必然性。
那麼哈利他們是不是熱愛動物,答案當然也是確定的。他們面對牲畜的觀點,只是另一種折中的方式,如果我們不能摒棄畜牧,那麼請盡力對它們做到最好。
可不可以拋棄一些收益改善牲畜的生活環境,可不可以讓宰殺人道而不是哀嚎遍野,這些應該都是可以做到的,是人性應該做到的。
在更溫和的人與牲畜的關係中,逐漸通過科技解決畜牧業其他的問題,可能才是生存與尊重最好的平衡。
萬物既偉大又渺小,渺小的牲畜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偉大一環,而人類在地球上也不過是渺小的一種生物。
我們能做的,是讓自己也能偉大的,為其他生靈做出貢獻,而非永遠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