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半世紀的翻譯歷程

2021-01-18 騰訊網

在雲南誕生的世界名著中文譯本《悲慘世界》,歷經半個世紀的艱難歷程才完成。書前沒有譯者序,書後沒有跋,就連出版說明中也未曾提及譯者一個字。當人們捧讀這部巨著時,有誰知道「李丹、方於」這四個字的分量?

方於時年98歲,出生在江蘇武進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方毅在上海商務印書館詞典編輯部任部長。18歲那年,方於在上海考取中國歷史上首批公派女留學生,漂洋過海到法國裡昂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同時師從裡昂音樂學院瑪黛依斯夫人學習聲樂。李丹1901年出生在湖南長沙,1921年和方於一樣考取了公派留學生,赴法國裡昂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他對法國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每個周末都去聽「名家名作」學術講座。

1927年、1928年,方於和李丹懷抱著一腔熱望,分別學成回國。當時,國內處處是戰亂、災變、失業,置身在旋渦中的方於和李丹曾一次又一次地想過,要將那一直震撼他們心靈的《悲慘世界》,奉獻給無數還在悲慘世界中生活的中國的冉阿讓、坷賽特。1929年他們結婚了。同年,由李丹譯、方於校譯的《悲慘世界》第一部問世,書名為《可憐的人》,收錄在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的第一集,分九冊出版。然而,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商務印書館被日機炸毀,他們只好將其他譯稿陸續寄往該館駐香港辦事處。他們天天等待著書稿出版,可是傾注著兩人希望、心血、精神寄託的幾十萬字的譯稿寄出後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誰也不知道它的下落。

有人曾說《悲慘世界》這本書中文譯本的命運比「悲慘世界」還慘。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方於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上海,輾轉乘船抵達越南河內,從滇越鐵路來到雲南,隨後,李丹也來到了昆明。從那時起,一家人再也沒有離開過昆明。李丹先生先後在雲南大學、雲南師大、雲南藝術學院任教。方於女士先後在東方語言專科學校、中法大學、昆明師範學院、雲南藝術學院任教。1954年,文化部組織翻譯出版一批外國文學名著,特邀李丹、方於夫婦到北京參加全國翻譯工作會議,決定請李丹重譯《悲慘世界》。從那時開始,李丹在教授法語和小提琴演奏的同時,全力投入《悲慘世界》的翻譯工作。1958年5月、1959年6月,《悲慘世界》新譯本第一、二都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正當第三部譯畢付梓時,中國遭受了那場史無前例的浩劫。譯者被送進了「牛棚」,夫婦倆身心飽受摧殘。

1971年,夫婦倆被釋放出「牛棚」,還未平反、摘帽,老人就從箱底翻出了被老鼠咬成碎片的第三部《悲慘世界》譯稿。是年,李丹71歲,方於68歲。這一年的李丹,忽然老得快。牙齒掉光了,人乾癟了,背弓下去了。李丹的精神日益顯差,拄著拐杖到圖書館找資料,並開始咯血,然而第四部竟在這樣的情況下譯出來了。他又帶著第五部的原著住進了醫院,這一住,李丹就再也沒回家,1977年5月李丹去世了……

就在李丹剛剛病逝,遺體尚未火化,追悼會尚未舉行之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便託人千裡迢迢趕到昆明,取走了第三、四部譯稿,1980年9月、12月,這兩部由方於協助校譯的《悲慘世界》出版。在李丹逝世後3個月,方於撲到了書桌前,這一埋頭就是9個月。1979年,《悲慘世界》第五部由方於譯出,署名李丹、方於。1984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悲慘世界》的最後一部。至此,《悲慘世界》走完了它半個世紀的艱難的翻譯歷程。

相關焦點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悲慘世界》(全三冊)作者:[法]雨果 翻譯:李丹 方於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5年6月餘中先最初接觸《悲慘世界》時,只讀了《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1978 年,他考上北京大學法語系,進入法語文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雨果和他的小說《悲慘世界》無疑都是熠熠生輝的。《悲慘世界》最早叫《貧困》,是一個名詞,後來改為形容詞「悲慘的」。「悲慘世界」其實是指悲慘的人的世界。十幾歲:從事法語文學翻譯和研究後,您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對雨果及其小說《悲慘世界》的理解的?
  • 鄭少秋《半世紀·大時代》世界巡迴演唱會
    秋官鄭少秋入行50周年《鄭少秋半世紀·大時代世界巡迴演唱會》將於5月28-29日在香港紅館體育館舉行。擁有無數家傳戶曉經典金曲的秋官,由他主演的電視劇,同樣深入民心,當中在《大時代》內飾演的「丁蟹」,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所以早前秋官為宣傳個唱,便以「蟹出沒注意」為題,在報章刊登全版廣告,成功引起網民及股民關注。
  • 翻譯了《茶花女》《悲慘世界》的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他曾說「譯者不...
    許多人知道鄭克魯的名字,是通過《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昨晚10點,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先生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
  • 電影《悲慘世界》歌詞翻譯賞析之三
    音樂劇《悲慘世界》自1985年在倫敦上演後,紅遍全球。裡面的多首歌曲均已成為經典。如今,舞臺劇搬上銀幕,由電影明星現場演唱,現場收聲,將聲音表演與形體表演徹底融為一體,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的提名,據報導將於二月底在國內公映。作為一部從頭唱到尾的戲,歌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悲慘世界》自由與人性的視聽翻譯
    一、 小說、音樂劇、音樂電影:文字的聽覺與視覺「翻譯」《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代表作,在法國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經典地位,而由其改編的在1985年開幕首映的英語版音樂劇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劇之一
  • 電影《悲慘世界》歌詞翻譯賞析之二
    音樂劇《悲慘世界》自1985年在倫敦上演後,紅遍全球。裡面的多首歌曲均已成為經典。如今,舞臺劇搬上銀幕,由電影明星現場演唱,現場收聲,將聲音表演與形體表演徹底融為一體,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的提名,據報導將於二月底在國內公映。作為一部從頭唱到尾的戲,歌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悲慘世界》菜
    看《悲慘世界》的歌劇時,沒有看原著。第一印象是夏天接近秋天蕭瑟的過渡午後,外國文學老師在講臺上放的那一小段影片——街壘戰。百來個人的大教室放這麼雄偉悲壯的歌劇,沒有劇院的那種氣勢,但場面實在令人震撼。看完之後,才知道《悲慘世界》的幾百年的永恆魅力在哪裡。 雨果像個食客,社會成為他眼前的一道菜的拼盤,有難吃的,有美味的,有生冷的,有滾燙的。
  • 《悲慘世界》之前世今生
    巴黎紙貴瘦小、活潑的比利時出版商阿爾貝·拉克魯瓦,以30萬法郎(當時價值87公斤黃金)的價碼獲得《悲慘世界》12年的獨家版權。1862年3月30日,《悲慘世界》第一卷在布魯塞爾出版,隨後又在巴黎、羅馬、倫敦、莫斯科等十幾個國家的首都出版,「整個巴黎都在迫不急待地讀著《悲慘世界》。
  • 電影《悲慘世界》歌詞翻譯賞析之一
    音樂劇《悲慘世界》自1985年在倫敦上演後,紅遍全球。裡面的多首歌曲均已成為經典。如今,舞臺劇搬上銀幕,由電影明星現場演唱,現場收聲,將聲音表演與形體表演徹底融為一體,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的提名,據報導將於二月底在國內公映。作為一部從頭唱到尾的戲,歌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悲慘世界》字幕誤譯多 經典「沙威」成「賈維爾」
    電影《悲慘世界》劇照。這屆奧斯卡獎頒獎禮剛塵埃落定,獲獎影片《悲慘世界》就趁著熱乎勁兒引進國內上映,首周票房也達到2600萬元,票房成績不錯。很多觀眾對歌劇版《悲慘世界》英文唱段都相當熟悉,也有不少人將英文唱段翻譯成中文。《悲慘世界》早就推出過優秀中文譯著、故事片,很多讀者和觀眾都看過。然而,此次電影版中文字幕一出,不少細心的觀眾發現,與已流傳開來的經典翻譯相比,公映版的字幕翻譯缺乏文採。「電影版的字幕翻譯真不敢恭維,韻味全無,且誤譯多多。
  • 浙大版《悲慘世界》 :一部用心的音樂劇
    「我們是一個團隊」編劇、導演、演員、道具、美妝、外宣、人資,全社160多人。「我們是一個團隊。」在採訪之中,總導演和社長一直在強調這一點,堅定而自豪。歷時一個多月,劇社劇本部的十多位編劇以「信、達、雅」為宗旨,逐字逐句翻譯出了一部忠於原版又富有中文詩意的浙大版《悲慘世界》。
  • 英劇推薦——BBC新版《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1862年出版,原文法語。作為一個翻譯,我很不愛讀翻譯,總覺得像別人餵我吃嚼過的飯。如果原文是非英語的歐洲語言,我寧可讀英語的翻譯,更舒服一點。我爹在我小時候讀書考試,論文寫的雨果的《九三年》,家裡很多雨果的書,《悲慘世界》的塊頭嚇到了幼小的我。
  • 34年的倫敦版《悲慘世界》要說再見?
    對某些人來說,原版《悲慘世界》持續演出了33天就已經出人意料,更不用說幾年了。《悲慘世界》於1985年在倫敦巴比肯的首演嘲諷了評論界,許多評論家輕蔑地將其與維克多·雨果的小說進行比較。威爾金森還補充說:「《悲慘世界》曾經而且是一個很棒的節目,但如果要讓一部劇作像《悲慘世界》這樣持續演出這麼長的時間,還需要一位非常有創意的導演。」
  • 大片《悲慘世界》遭遇90後:不如回家打遊戲
    引發如此兩極分化評價的正是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在剛結束不久的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悲慘世界》大出風頭,一舉摘得最佳女配角、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化妝3項大獎,但自2月28日在中國上映後卻遭觀眾冷遇。截至3月8日,該片票房剛突破4000萬元。以票房成績看,僅相當於《西遊·降魔篇》上映前期一天的票房。
  •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1958) 賞析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1958) Part 2分享譯製電影 聆聽經典配音共享精神財富 探尋心靈寧靜之道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1958)導演: 讓-保羅·勒沙努瓦編劇: 米歇爾·奧迪亞 / 勒內·巴雅韋爾 / 讓-保羅·勒沙努瓦 / 維克多·雨果主演: 讓·迦本 / 布爾維爾 / 費爾南·勒杜 / 西爾維亞·蒙福爾 / 丹尼爾
  • 《悲慘世界》詞作者去世,赫伯特·克雷茨默的文字魔法
    克雷茨默是音樂劇《悲慘世界》的英語作詞人,他重新編排這部法語音樂劇的歌詞,幫助作品成為全球最膾炙人口的音樂劇之一。他一生與文字為伍,曾說自己「先是新聞人,才是作詞人」。因為對時事與社會的觀察,克雷茨默的文字作品雋永深刻。《悲慘世界》的製作人卡梅隆·麥金託什在悼文中說,克雷茨默為《悲慘世界》留下的非凡詞句「將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 《國王的演講》導演拍新片 將執導《悲慘世界》
    據媒體報導,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的導演湯姆·霍伯將為環球影業拍攝新版《悲慘世界》,該片的初稿劇本由比利·尼科爾森(《搖擺嬉皮士》)編寫。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Jean Valjean)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 《悲慘世界》悲慘的世界真的悲慘嗎?
    除了初中時淺顯粗略地讀過原版《悲慘世界》,2012版的《悲慘世界》是我第一次接觸影視劇版的。當時認為這是一個逃亡者就算洗心革面也抵不過被繩之以法的故事,反應當時社會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抨擊資本主義的故事。但這次的電影又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列夫·託爾斯泰曾說「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卻各有各有的不幸。」
  • 悲慘世界的救贖之路
    雖是發揮,也並非沒有根據,其根據就是影片和原著小說裡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以及聖經正確的教義和基督徒所共有的信仰歷程。鏡頭語言似乎在說這是囚徒們向高高在上的沙威的呼喊,因此「look down」也被翻譯成:「低頭看」。但我寧願用舞臺音樂劇中對這句的經典翻譯:「天可憐見」。 這是悲慘世界的序曲。《Look Down(天可憐見)》正是身處這悲慘世界中的悲慘世人向上帝所發之呼求。這群囚徒如此的呼求正是隱喻了全人類的生存困境。
  • 《悲慘世界》悲慘世界
    【透過電影·看世界】43-悲慘世界如果你對世界名著有興趣,但又覺得看書太枯燥,不妨來看看電影版的名著改編吧!《悲慘世界》是雨果鑄就的名篇,不得不說原本小說當中的人物情節環環相扣,本就動人心弦。而用電影音樂劇的方式表達出來,人物更加直觀立體,豐富多彩。其中故事情節不多加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