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圈向來是不缺話題和關注度的。
最近圍繞某科技媒體人發表的關於一加剛剛發布的旗艦的言論,在圈內引發了不小的熱議。視頻中關於一加8 Pro的觀點正確與否,似乎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其中涉及到的關鍵概念——配合120幀高刷新率的MEMC動態補幀技術,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手機上的MEMC真的是『感知不強』的雞肋功能嗎?
什麼是MEMC?
首先你應該弄明白:什麼是MEMC?
MEMC運動補償技術是一種液晶電視或投影儀等顯示設備中用到的運動畫質補償技術。英文全稱為 Motion Estimation and Motion Compensation,中文譯為運動估計與運動補償,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晶片和算法預估物體運動的軌跡。通過計算複雜程度更高的視頻中物體運動的軌跡,在傳統的低幀率圖像之間加插入運動補償幀。
點擊播放 GIF 1.9M
舉個例子:在傳統的30幀的視頻的兩個相鄰幀之間插入新幀,將60幀或者更高幀數的視頻,實現更加流暢的畫面效果。
在電視領域,MEMC技術早已普及。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的旗艦電視上,MEMC幾乎是標配的功能,各家的技術雖然名稱不同,但實際的技術原理都大同小異。比如索尼的Motionflow,LG的TruMotion,三星的Auto Motion Plus,海信的SMR等等。
如果你經常去電視賣場你可能有一個感覺,為什麼商場裡面的那些電視總感覺那麼清晰流暢?除了其本身播放的就是高清、高幀率的片源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這臺電視配備了MEMC技術,即便在播放普通低幀率的畫面時,也能獲得非常流暢的效果。
這種畫面的提升是很容易被感知到的,尤其是在一些體育賽事節目中,MEMC能夠通過對高度運動畫面進行軌跡預估,補償畫面中出現的抖動情況。同時通過插幀的技術,增加畫面的幀數,減少拖影快速消除前一幀留下的「殘像」。
這種流暢性的提升對於用戶的觀看體驗的幫助是極大的。
小屏幕感受明顯嗎?
那麼這種技術應用到小屏幕的手機上感知是否明顯呢?
其實也很明顯,舉個例子,我相信最近很多人都在抖音上刷到過一些高清,60幀的視頻片段,這些視頻擁有非常高的清晰度和流暢度,有著和其他網絡視頻截然不同的畫面觀感。
事實上,這種視頻片段其實就是通過了專業的插件進行了畫面補幀,將原本低幀率的畫面轉化成60幀的高幀率畫面。畫面虛影減少,銳度自然就會相應的提高,在較低畫質的片源中更加有優勢,可以理解成另外一個層級上的增加畫面分辨度。
所以自然這樣的視頻看上去就會明顯感覺清晰流暢了許多。
如果這樣明顯的畫質提升,都還被稱之為『感知不明顯』,我的建議是最好去掛一個眼科。
當然,MEMC 視頻插幀也不是萬能的,因為它的原理是通過算法來「預測」兩幀中間的內容,算法必然會有誤判和偏離。有時播放的視頻運動比較激烈或者每兩幀之間的變化很大,可能會產生「鬼影」。
不過隨著影像算法技術的精進和AI的演化,MEMC的補償效果也變得越來越精準,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這種技術的劣勢。
在智慧型手機行業,120幀高刷新率屏幕和MEMC算法可以算是『天作之合』。因為實際上前者為高幀率內容做了硬體層面的鋪墊,而後者則是針對當然高幀率內容源缺失所拿出的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手機上MEMC技術的出現就是為了更好解決高幀率屏幕在內容源顯示層面的『感知不強』的問題而存在的。
實際上在去年一加7 Pro剛剛拿出90Hz的高刷新率屏幕的時候,市場上也有類似『感知不明顯』『雞肋』的聲音出現,但當時其實我們就斷言:高幀率屏幕一定會是接下來高端旗艦手機的標配。
一年時間過去,我們可以看到有沒有高刷新率屏幕,的確成為了評判一款手機『是否是旗艦』的重要標準。一些在原來看起來『感知不明顯』的流暢也成為了『但用難回』的用戶感受。
前段時間,就因為某款旗艦沒有高刷新率屏幕而被很多人詬病。而實際上,這款旗艦產品除了90Hz屏幕之外,綜合考量其售價和表現,其實也是相當不錯的產品。
高幀生態就是未來
這其實反應了一個問題:對於一款旗艦產品來說,『有沒有』的問題,其次才是『好不好』。否則用戶很容易陷入一種配置層面的『落差感』。
同樣的售價幾千塊的手機,為什麼你有,我沒有?技術的感知是否明顯,裁量權應當回到用戶自己的手中,而不是由一些意見領袖和廠商的主觀言論來左右。而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在技術上做創新,拿出差異化的用戶體驗,難道不是一件應當鼓勵的事情嗎?
去年率先引領90Hz高刷新率屏幕時代的一加,其實就是想在今年用120Hz+MEMC去促進整個行業高幀率生態的變革。在這裡其實我們也可以再立下一個Flag:高幀率屏幕+MEMC晶片的組合一定會是接下來高端旗艦手機的標配。原因很簡單,這幾乎是解決當前移動端高幀率內容缺失的唯一解。
而回到用戶購買層面,智慧型手機的屏幕的選擇層面建議就是:高幀率+MEMC>高幀率>普通幀率。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高幀率屏幕能夠帶來的屏幕觀感是要好於低幀率屏幕,而選擇配備MEMC功能的手機能夠更好的發揮手機屏幕高幀率的優勢。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高幀率生態的建立需要一系列設備廠商、服務提供商、內容商之間的深度適配合作,所以在對於高幀內容的支持層面,品牌大廠其實更具優勢。而尤其是涉及到的屏幕面板素質,MEMC硬體晶片的性能,相應圖像算法的升級迭代方面,大廠,大品牌的技術和資源整合能力的優勢是明顯的。
雖然真正的高幀率內容還未全面普及,但目前已經有騰訊、B站這樣的視頻平臺推出了專門的60幀,甚至是120幀的高幀率內容專區。國外的YouTube、奈飛等平臺也推出了專門的高幀率內容。未來高幀率生態一定能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
而如果你目前的購機預算還不算充足,無法滿足高幀率+MEMC的需求,其實也不用的在意。按照智慧型手機行業對於新技術的普及能力,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看到一些更低價位的手機上高幀率屏幕+MEMC技術的搭載。
其實你想想,去年這個時候90Hz屏幕的手機是什麼價錢?現在90Hz屏幕又是什麼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