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華納公司製作的美劇《功夫》開播,由此掀起了收視狂潮。
這部講述一位少林僧人學武報仇的武打劇集,首次讓美國觀眾知道了功夫一詞。
但其實,這部劇的最初創意其實是源自香港功夫巨星李小龍。
1970年,李小龍因為背傷臥病在床期間,產生了靈感,創作了《功夫》的劇本。
不久後,李小龍因為《猛龍過江》大獲成功,遂帶著劇本約見華納公司。然而就在劇集開拍前卻臨陣換了主角,在當時種族歧視盛行的好萊塢,高層不願意一個亞洲面孔出演電視劇。
最終,李小龍的角色換成了演員大衛·卡拉丁,也就是後來在《殺死比爾》中飾演比爾。原本劇本的主角東方少林武僧,劇情也被魔改成了混血少林僧人的西(部)遊記。
儘管最後成型的劇集已經脫離了李小龍的初衷,其中所展現的功夫場面也不倫不類,但卻足以讓當時的西方觀眾大為震驚,收穫了很多青年群體的追捧,甚至於在美國掀起了「少林熱」。
時至今日,很多西方觀眾可能未必了解少林寺,但大多知道,少林是功夫的代名詞。
《功夫》播出的二十年後,一位年輕的美國旅行家馬修·波利來到了中國。
在嵩山少林寺學武兩年,成為少林寺第一位正式的美國弟子,隨後他將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回憶錄,書名American Shaolin(中文名《少林很忙》)。
結果書籍出版後,雖然向西方觀眾普及了少林寺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爭議。少林方面否認他的學藝經歷,更否認他是現在方丈釋永信的弟子,畢竟他筆下的少林並沒有那麼美好神奇。
而早在馬修·波利之前,就有一個美國劇組遠赴嵩山,拍攝了一部少林題材的功夫片。
巧合的是,影片的英文片名就叫做American Shaolin。
該片是當時少見的中美合拍電影,雖然帶著很多西方人對於東方的獵奇想像,但卻讓當時的內地觀眾大為驚豔,曾在電影頻道多次反覆播放過,成為很多80、90觀眾童年的經典回憶。
本期「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內地影史上的美國少林電影。
《花旗小和尚》
American Shaolin
影片拍攝於1991年,由香港的思遠影業與一家美國電影公司聯合出品。
國內的長春電影製片廠也參與了影片拍攝工作,是一部海外市場的合拍片。
國內譯名叫做《花旗小和尚》,「花旗」即是舊時美國的代稱。
導演盧遠鳴是一位香港功夫片導演,出身邵氏片場,並於九零年代在好萊塢拍攝了一系列的B級動作片,其中的代表作是《至尊戰警》,這部《花旗小和尚》在美國就是以《至尊戰警》續集的形式發行的錄像帶,實際上兩部電影毫無關聯。
和1972年的美劇《功夫》一樣,該片也採用了外籍演員作為故事的主角。影片的主演裡斯·麥迪根本身是一名戲劇演員,同時也是正宗空手道黑帶出身,且對中國文化非常著迷,因而被導演選中出演《花旗小和尚》中的主角,之後他就迅速淡出了電影圈。女主角阿詩瑪由內地女演員張弘出演,17歲時參加上海電視臺「明日熒星」比賽引起影視界注意,被導演江海洋選中主演影片《一無所有》,從此走上銀幕。之後參演了《泰山恩仇》、《藍風箏》等作品,還曾和武打演員徐向東合作過《她來自臺北》。影片中作為配角的還有一位熟臉,韓裔美籍演員金大賢,他以在美劇《迷失》中的角色而為人所知,本片則是他的銀幕處女作,當時他只有23歲,在片中飾演一位少林弟子高剛。影片一開始,就從美國的一家搏擊俱樂部內的訓練開始。現任美國拳王特裡弗正在訓練,為即將到來的香港國際散打爭霸賽做準備。導演先是安排了教練在旁邊通過電腦計算出的數據,來展示特裡弗的強大實力:本回合出腳次數29次,平均力度325鎊,出拳34次,平均力度152磅……一通balabala還沒完,導演又安排了一位山寨李小龍的外國陪練上場。只見對方模仿著李小龍標誌性的嘯叫和戰鬥姿勢,可迎接他的只有毫不留情的老拳。編劇在黑了李小龍一波的同時,又襯託了這位拳王的實力之強橫。比賽當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武術高手齊聚一堂,其中就包括男主角卡森。他是一位年輕的武術高手,跟隨一位華人拳師學武多年,這是他首次參加比賽。出生牛犢不怕虎,卡森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殺入決賽,即將迎戰拳王特裡弗。然而特裡弗的強大超乎了卡森想像,僅僅兩回合便敗下陣來。比賽本該到此為止,卻沒想到傲慢跋扈的特裡弗居然扒掉了卡森的褲子。看著氣勢低落的卡森,教他拳法的關師傅鼓勵徒弟,不要氣餒。畢竟自己不是真正的少林傳人,卡森如果學過少林功夫,打敗特裡弗根本不是夢!原來,關師傅當年沒能去少林寺拜師學藝,但是一直聽聞少林功夫的傳說。隨後,卡森隻身來到了中國,但顯然老外編劇分不清我們的地理位置。卡森居然來到了洛陽,並在這裡遇到了一位穿著少數民族衣服的漂亮姑娘阿詩瑪。熱情的阿詩瑪主動決定帶著迷路的卡森前往少林寺,就這樣,兩人居然騎著自行車一路從洛陽來到了嵩山腳下。可沒想到,少林寺卻拒絕了卡森入寺習武的請求,因為——卡森畢竟年輕氣盛而且不懂規矩,結果誤闖經堂,最終被武僧趕出山門。心灰意冷的他只能借宿在阿詩瑪家中,卻從阿詩瑪爺爺的口中得知了一個少林傳說: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到少林寺拜師學藝,在寺門口坐了很久,用自己的誠心感動了方丈。最終被收為弟子,還成了少林歷史上最有名望的高僧大德。阿詩瑪爺爺的故事給了卡森希望,從此他每天枯坐在少林寺門口,無論風吹日曬。卡森坐了七天七夜,在經歷最初的無聊,疲倦、孤獨之後,他感到自己成為了寺院的一部分從而充滿了力量,甚至從懷中掏出了新交的朋友,一隻鴿子。卡森雖然是外國人,但這種坐禪的毅力,卻感動了方丈三德大師,破例收卡森為弟子。但接收不代表接受,更不代表接納,卡森的漫漫學武之路才剛剛開始。對於初入少林的武僧弟子們,他們要經歷的是各種體力勞動。卡森滿心期待能夠學習真正的少林功夫,可現實是,每天只能做著各種粗活。同時,作為一個被資本主義墮落文化腐蝕的美國青年,卡森回到寺裡的宿舍後,還不忘給師兄弟們分享一些獨家學習資料,以便撫慰一群年輕肌肉壯漢們空虛寂寞的內心。此外,充滿反抗精神的卡森,不滿寺裡的清苦生活,經常煽動同門戲弄師父。因為處處挑戰少林固有的規則,結果被同門告發,引發了他與同門弟子之間的衝突。再加上,時日一久,卡森露出煩悶,對於這些簡單的器械訓練感到了懷疑。結果在與同門比試時,因為逞強好勝,結果不慎打壞了寺廟裡的神像。正當卡森以為會被開除的時候,方丈三德大師又一次原諒了他。隨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體力勞動後,卡森終於開始了學武之路。先是練習鐵砂掌,然後是梅花樁,然後是武術套路演練。下山的卡森偶遇了阿詩瑪,並被邀請,一起參加阿詩瑪學校組織的中秋舞會。舞會當天,卡森帶著其他同門一起偷偷溜下山,與阿詩瑪的同學一起參加舞會。結果舞會上撞上了一群地痞流氓,於是少林弟子再次出手,大鬧校園舞會。事情鬧大了,警方和學校領導先後來學校找方丈問罪,要求將卡森逐出少林。然而卡森畢竟有主角光環,三德大師最終還是決定再給卡森一次機會。經過這兩次風波過後,卡森終於懂得了少林的規矩,也了解了紀律、謙卑和耐心。在嚴格艱苦的訓練中,他既提高了戰鬥技巧,同時也將一些美國流行文化帶入寺院內。這日,方丈帶給他一個新的任務,要他將一副畫作帶給一位隱居死亡高僧玉山大師。然而在路上,卡森為了救一個路人,不慎將畫掉入河水中,被河流捲走。當卡森在龍門石窟見到玉山大師的時候,以為自己失敗了,有違師父的期望。然而玉山大師卻掏出了那副畫作,並告訴他,你已經通過了這場考驗。原來,送畫其實並非考驗,真正的考驗是在送畫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抉擇取捨。這木人巷內不僅機關重重,而且設有黑科技打造的攻擊型木人,因而被視為終極考核。卡森毅然決然的踏入少林寺,迎戰木人機關,一開始被木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於是卡森瞬間戰鬥力升至滿級,完成了開掛,一腳踢飛木人機關,手撕其他木人。最終,在方丈欣慰的目光中,卡森走出木人巷,成為了真正的少林武僧。此時,三德大師才告訴卡森,為何他要打破規矩收自己為弟子。原來,當年在少林寺門前賴著不走的那名少林高僧,正是如今的三德大師。故事至此,男主角卡森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成長和歷練,即將迎來終極一戰。這時,少林寺受邀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全球武術大賽,卡森也陪同武僧團前往比賽。在火車上,卡森又一次與阿詩瑪重逢,並在師兄弟的祝福中,贏得女神芳心。高剛在少林學藝多年,武功紮實,起初一直佔據上風,將特裡弗打得節節敗退。卻沒想到,特裡弗為人陰險,說好的點到為止,卻用卑鄙手法戰勝了少林武僧。之後,他又一次發動嘲諷技能,向卡森挑釁,侮辱他是膽小鬼。此時的卡森經過少林的艱苦訓練,已經懂得了謙卑,不願意出手。少林雖以慈悲為懷,但這世上有些人不教訓一下,就不知道好歹!得到了方丈的授意,卡森站上擂臺,接受了特裡弗的挑戰。沒想到特裡弗故技重施,又是利用偷襲,然後發動連續暴擊,想要速戰速決。然而此時的卡森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新人菜鳥,硬是扛下了特裡弗的偷襲。之後,他憑著少林拳法完成絕地反擊,將特裡弗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最後卡森卻選擇點到即止,並主動向對方伸出了手,表示了寬恕。卡森的行為得到了全場的歡呼,三德大師眼神中流露出讚許:作為一部拍攝於將近30年前的合拍電影,《花旗小和尚》的故事其實非常老套,影片雖然有一個少林學武打敗宿敵的功夫片設定,但本質上是一部典型的美式體育勵志電影。故事以美國小夥卡森遭遇失敗的打擊,之後重新站起來苦練功夫,最終實現逆襲反擊,實現自我成長和超越的主線劇情展開,好萊塢的體育勵志電影大多都是此類模式。難得之處在於該片對於少林高僧功夫之外的禪學理念的展現。功夫雖然是影片的核心,但戰勝對方的確是寬恕與慈悲,卡森在少林的學藝之路,不僅是學武,更是修心立德,這種純粹的東方哲學觀念,在當年的美國電影中頗為少見。在動作設計方面,該片完全使用的是香港班底,因而在武打場面上還算出色。當然,由於本片畢竟是面向海外市場,仍舊不免存在於一些西方人對於東方神秘功夫的刻板印象和獵奇想像,過於臉譜化的角色,反倒削弱了故事本身的趣味。本片中最為腦洞大開的場面,莫過於對於少林木人巷的展現,裡面各種機關密布,甚至連飛天遁地的機器木人都出現了,可謂土洋結合。雖然如今看起來多少有些雷人,但放在當時卻足以令國內觀眾為之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