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鄧紫棋在《我是歌手》第二季總決賽中獻唱《一無所有》。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9日報導稱,香港歌手鄧紫棋因為參加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第二季節目,在內地大紅大紫。該節目日前舉行總決賽,鄧紫棋未能奪冠,但新華社報導引述港媒指歌迷贊她「能進軍內地已是為港爭光」。
然而,有香港人士表示很難將鄧紫棋與「香港歌手」聯想在一起。他說,鄧紫棋很少出現在香港媒體上,也很少聽她唱粵語歌曲,如果不看內地的電視節目,不會熟悉她。
該香港人士還反問說,鄧紫棋出生於上海,4歲移居香港,在香港長大,「但如果沒有在香港這個地方投放感情,事業重心也不在香港,我們還要當她是香港歌手嗎?」
報導稱,上網搜索香港網民如何評價鄧紫棋,發現有不少人對她有意見。例如,她於2013年8月在民間智囊香港集思會的刊物撰文支持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被網民批評「講風涼話」、「謬論太多」。
上月底,鄧紫棋在「臉譜」公告天下得了人生第一個國際獎項,又因為一句「作為第一個代表中國入圍這個獎的香港歌手,能得獎真的很榮幸」,被網民炮轟。一篇署名「傲將軍」的文章批評鄧紫棋「企圖矮化香港成中國普通城市」,還說鄧紫棋「喜歡代表中國,那麼大口氣,漠視香港的固有地位,就由她去,今天起,視鄧紫棋為外國歌手,跟這個中國歌手說聲加油」。
報導稱,資料顯示,鄧紫棋是以中國歌手身份入圍並奪得尼克洛迪恩電視臺兒童選擇獎「最受歡迎亞洲藝人」大獎,鄧紫棋強調自己「代表中國」,只是按照主辦單位的標準如實陳述而已,卻被惡批為出賣香港,反映了部分香港人討厭內地的心態。
報導認為,一些香港「本土派」把鄧紫棋與成龍、溫兆倫、王菀之、官恩娜等相提並論,歸為「港奸」。他們或因為避談政治,或發表挺政府言論,或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或呼籲對內地人包容等,遭受批評。而黃秋生、杜汶澤等則因為勇於批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或內地,或支持同性婚姻,或聲援臺灣地區反服貿等,則被認為「說出香港的心聲」,成為這些網民心目中的英雄。在網民們看來,這些藝人敢於冒著被內地封殺、失去內地市場的風險表態,是香港核心價值的捍衛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一些內地遊客在香港中環乘坐觀光巴士遊覽。
報導稱,鄧紫棋不知不覺成了內地與香港矛盾炮火下的靶子,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日前撰文挺鄧,指她在《我是歌手》節目中用廣東話唱Beyond的《喜歡你》,臺下許多觀眾能跟著唱,可見這首歌在內地的普及程度。今天的本土意識走到極端處,常常會跑出一些奇怪的邏輯,例如一個香港人在內地走紅,那就叫做對不起香港了。
他語帶諷刺地指出,「演藝界港奸小史」開頭第一章一定是葉麗儀,誰叫她那首《上海灘》唱遍大江南北。接下來還有幾百位藝人都不只在內地紅過,還去過內地登臺賺人民幣,用普通話唱歌演戲來獻媚。
報導稱,老早就北上發展的梁文道,自己也經常被本土派打為「港奸」。他挺鄧紫棋的言論,被指混淆視聽,誤導公眾對本土派形成負面形象。有網民維護本土派指出,本土派不是對任何香港人在內地走紅就反對,而是根據當事人的一系列言行進行判斷,例如其作品的內容、登臺的目的、想吸引的觀眾群、對社會及政治議題的態度等。
報導稱,香港人的公民意識漸漸甦醒,政治認同成為娛樂圈公共話題也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政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藝人參與也無可厚非,但要拿捏好分寸,找出一種合適的表達方式並不容易。如何對待不同意見,是檢視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衡量標尺之一。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由發表任何意見的權利,但條件是方式上應該有節制,不能超出公平討論的界限。可怕的是現在一些藝人只要表達親政府或親內地的立場就被謾罵,甚至被問及敏感政治議題時選擇不表態也被批評,這何止是強人所難,簡直是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