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特邀作者:Kevin Lee@李大寬Kevin ,推介電影《神奇隊長》
我願我行我素,不願塗脂抹粉,招搖過市,我也不願.我不願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的、忙亂的、瑣細的實際生活中,寧可或立或坐。沉思著,聽任這世紀過去。
—— 梭羅 《瓦爾登湖》
人們越是在莫名其妙的社會裡浸淫久了,社會就越展現莫名其妙給人們看。身材肥碩的人們早已不能順利地完成十個標準伏地挺身,四體不勤的孩子們只願在電子遊戲裡上躥下跳,電視、報紙、教室和教堂充斥著自以為是的謊言,無數的人為了金錢、古柯鹼甚至耐克鞋互相嫉妒、仇恨甚至殺戮.荒誕麼?但這些就是我們莫名其妙的現實社會。
於是人們開始反思,一定是這個社會出了問題,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太多了,世界本可以不是這樣,我們要做自己,生活應該回歸本質,人們應該得到真相。這種訴求自古有之,柏拉圖的「理想國」、託馬斯的「烏託邦」、梭羅的「瓦爾登湖」、約翰列儂的「Imagine」.
當這種思潮行走至越戰時期,一個族群逐漸清晰起自己的行為模式。他們留著長髮長鬍子,穿著印第安流蘇上衣、破洞牛仔褲,開著mini van,在車頂彈吉他曬太陽,在車旁邊的樹林裡野合..他們想像世界沒有殺戮、國界、宗教,make love not war。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嬉皮士。
當然,瀟灑的嬉皮士們也是會老去的,make love之後也是會造出小人兒的。那麼老去的嬉皮士和小嬉皮士們是什麼樣子呢?這就是這部電影《神奇隊長/Captain Fantastic》了。
老嬉皮士Ben帶著孩子隱居山林,與世隔絕,白天進行體能訓練,他們每天迎著朝陽在林間奔跑,陰雨天徒手攀爬陡峭的巖壁,做類似瑜伽的pranayama,靜坐調息感受自然,學習徒手搏鬥技能獵殺雄鹿作為成人考試.
到了夜裡,全家人圍坐在爐火旁看書,Ben不時提出問題以及對孩子學習進度的要求。他們學習高深的數學和理論物理,熟悉各種哲學流派,了解影響人類進程的思想。閱讀時間結束後全家人會拿出各色樂器,即興演出,載歌載舞。
噩耗傳來,孩子們的母親忍受長期心理疾病的折磨後,最終選擇割腕自殺。全家陷入悲痛之中,決定一定要參加葬禮,同時還要完成身為佛教徒的母親的遺願,將自己的遺體火葬,並找到最近的不起眼的馬桶將骨灰衝掉。因此,全家人踏上了「拯救媽媽」的旅程。
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走進現實社會,他們驚訝於人們都那麼胖,發現吃雞肉不用刀或者斧子殺,人們出門並不光著身子,未成年人不能喝酒,不知道怎麼跟喜歡的女孩兒交往.太多太多他們不能理解的東西。
影片高潮出現在Ben及孩子們遭遇了融入社會時的一系列嚴重問題:兒子Rellian想要脫離隱居生活回到社會中,Bodevan得到了常春藤名校錄取,「營救」Rellian的Vispyr從房頂摔下受傷入院.最大的打擊其實是Ben意識到妻子Leslie一直想回歸主流社會,並且很可能因此陷入深深的矛盾與痛苦,也就是說,Rellian說的沒錯,她的死可能跟他有關.
在打擊和矛盾之後,Ben最終選擇妥協,讓孩子們回歸社會,即使社會在他眼中依然莫名其妙。在這一切結束之前,他們完成了最後一次嬉皮士式的儀式——火葬Leslie,在藍天白雲以及美妙的歌聲下告別媽媽。骨灰隨著一句「Bye Mommy」衝入機場的馬桶裡,過去的生活方式也隨之過去,但不變的還有親情,信念,理想。
本片飾演男主角Ben的是《指環王》裡的阿拉貢ViggoMortenson,片名《神奇隊長/Captain Fantastic》帶著典型的美國超級英雄式的片名,這些都讓人難免覺得本片是一部漫威DC的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電影。然而整部片子沒有任何科幻橋段,情節沒有大起大落扣人心弦,色調小清新得很,配樂多採用民謠、迷幻、六七十年代搖滾的風格。這樣的反差就構成了第一個記憶點。一方面,Captain Fantastic讓人難免與Captain America相參照對比,在嬉皮士們以和平、愛、自由為基調的生活中,Captain America為代表的消費主義時尚造就的偶像實在讓人覺得蒼白甚至可笑。另一方面,Fantastic也有「不切實際」的意思。片中Ben的處世方式確實是特立獨行又不切實際的,「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這種以自己的力量對抗世界,不也正是一種超級英雄的所為麼。
典型的涉及左右價值觀的美國電影往往喜歡給出明確的判斷,什麼是主創覺得對的、值得讚頌的,什麼是主創覺得錯的、可笑的,往往比較清晰地體現在影片中。典型例子如《阿甘正裝》裡以珍妮為代表的嬉皮士吸毒、濫交、最後死於愛滋病。右傾的電影中,左派永遠是濫交的,吸毒的,不忠的,生活「無意義」的;左傾的電影中,右派的人物則都是惡俗的,卑鄙的,道德低下的。本片不同之處在於淡化價值判斷,不玩冷嘲熱諷那一套,近乎於紀錄片式的直接討論現象,不偏不倚,讓人信服。雖然故事主線講的是左派主人公做出妥協,融入主流社會,但影片也並沒有推銷右的價值觀,也並沒有批判左派。不刻意對價值取向做出褒貶,不同意左派的天真,保持著一份同情,認可其思想和行為中的可取之處,這是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點。
極端的左派主人公的行為有很多可取和可愛之處,他崇尚天然自由的生活,有著深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知識基礎,強調人權,不虛偽做作.跟他處於對立面的右派人物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主流的美國社會就是由萬千這樣的人這樣的家庭組成的。現如今的社會分工協作,很多就是建立在所謂不合理的基礎上的。所有事情不可能都是合理的,不合理卻不一定是需要改變的。這些極端嬉皮士不融入現實生活,與世隔絕,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而Ben錯就錯在影響孩子們選擇是否融入主流生活,甚至限制他們的選擇,即使出發點是保護孩子遠離可怕的社會,即使他能給孩子們遠超課堂的知識和運動員般的體魄。而在矛盾和掙扎後妥協,這也更印證了主人公的理性與可愛,讓人同情。
影片為遠離那段歲月的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身處現如今以金錢為唯一指標的社會的年輕人,確實是很難理解真的有一群人為了理想、為了人類、為了社會變得更好,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鬥爭和理想的踐行中。真的會有這麼一群人人跨越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千千萬萬投身嬉皮大潮的年輕人們往往來自中產階級家庭,許多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他們拋棄優渥的物質生活,只為他們心中至高的精神世界。這些很可能都是現如今的我們難以想像並完全理解的。
影片還向我們展現,嬉皮文化不是荒誕不經一無是處的,所以才會影響如此之大。他們可能天真,但正是因為這些人這些思潮的湧現,才證明人類是會反思的,人類是多元的、精彩的、有希望的。賈伯斯就多次提到,嬉皮文化對他的思想和行為影響極大,也間接地催生了他的事業。而在筆者看來,喬幫主就是一個地道的嬉皮士。對於現實生活,左派們的許多主張也是值得我們思考借鑑的。我們該怎樣度過一生,什麼是應該珍視的,哪些是該堅持的,哪些又是該妥協的。
認真做事的嬉皮是最有魅力的網紅。之所以嬉皮士們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歸根結底是他們的行為不能為這個社會「有所貢獻」。他們的「烏託邦」最後都會死於「錢花光了」,即使他們的出發點無比美麗。假如能把這些可貴的精神用來入世,把這些人格魅力用來打造IP,嬉皮精神或許就是一劑良方。比如羅永浩老師,剛剛出道時特立獨行、死磕假醜惡;他年幼輟學,卻飽讀詩書,理想主義是他的標籤;做了錘子之後,情懷致勝,設計上不人云亦云。這些客觀上打造了如今豐滿立體的老羅形象,理想主義卻腳踏實地,這個IP我給滿分。現如今網際網路背景下,打造個人IP的時代,嬉皮精神或許值得我們重新審視、取其精華。
當然,所有這些故事和討論都發生在資本主義美國的大背景下,其實我們紅色祖國對於左右的判斷是迥然不同的。網上每每觸及到左右的討論總是陷入互相攻擊的死循環,實在讓人傷神又傷心。誰是左誰是右,誰對誰錯,其實並不是筆者想要探討的內容,同時也超出了筆者的能力範圍。在筆者看來,人這麼複雜的東西,實在不是一個左右就能概括的,這樣的做法未免太粗暴。很贊同羅輯思維羅胖老師的觀點,單純探討對和錯都是同一個維度的東西,如果能夠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看待世界,讓人們思考,獲得認知上的進步才是有更意義的做法。單挑美國隊長的神奇隊長,給了我不同的視角和思考,也希望推薦給大家。
全文完
行業交流群,歡迎你加入
上海建築師、規劃師、設計師共進社:上海設計-小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