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羅馬十二主神之一。對應希臘神話中的阿佛洛狄忒。最初她可能是一種果園的精靈。她的別名是穆耳忒亞,可能是拉丁語中的「山桃」之意。後期因為被與希臘神話的阿芙羅狄忒對應,維納斯也成了美與愛的女神,小愛神丘比特是她的兒子。
拉丁語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詞都來源於此。維納斯也出現在諸多歷代文學作品和西方油畫裡。影響力最大的藝術品是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的維納斯雕像。
維納斯起初是義大利本土的女神。她的名字可能是青菜的同義詞。最初她是一種果園的精靈,使果園豐收。在慶祝維納利亞節時,果園工人會放假。她的羅馬別名穆耳忒亞,也許就源於拉丁語的山桃或番石榴樹,代表了她果園女神的身份。同時她起初也是「神的恩惠」的人格化。
因為後期埃涅阿斯神話在羅馬的流傳,維納斯被羅馬人與希臘阿佛洛狄忒女神對應起來,因此維納斯才在後期成為美與愛的女神。同時龐培修建了維納斯·維克特裡克斯神廟,維納斯也被與勝利女神對應。同時埃及、近東的女神伊西斯、阿斯塔耳忒也被與維納斯對應起來。
維納斯有「慈悲的」、「清除罪惡的」、「馬上的」、「落髮的」等別名,代表了與高盧作戰時,羅馬婦女剪掉頭髮做繩子供軍用。因為後期受阿佛洛狄忒的影響,羅馬也給維納斯新造了一些相關傳說。
維納斯是希臘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時掘獲的。出土時的維納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襟,左上臂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當時法國駐米洛領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後,趕往伊奧爾科斯住處,表示要以高價收買此塑像,並獲得了伊奧爾科斯的應允。
但由於手頭沒有足夠的現金,只好派居維爾連夜趕往君士坦丁堡報告法國大使。大使聽完匯報後立即命令秘書帶了一筆巨款隨居維爾連夜前往米洛洽購女神像,卻不知農民伊奧爾科斯此時已將神像賣給了一位希臘商人,而且已經裝船外運。居維爾當即決定以武力截奪。英國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也派艦艇趕來爭奪,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混戰中雕塑的雙臂不幸被砸斷,從此,維納斯就成了一個斷臂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