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疫情爆發!外貿人將再次面臨這些挑戰!

2020-11-19 騰訊網

「青島疫情」突然給到人們一個信號:第二波疫情已經來了!

國內疫情防控,我們不太擔心,但我們看看國外的疫情,不禁冒冷汗!

外貿人要準備第二次戰役了!

01

全球第二波疫情已開始

隨著北半球氣溫轉涼,秋冬降臨,歐洲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持續創新高。在亞洲,印度、尼泊爾等國疫情讓人擔憂,而美國單日新增病例則一直在高位徘徊不下。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綜合多方面因素,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彈已經開始,第二波疫情的發作已拉開序幕。

今年5月31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就認為,秋冬暴發二次疫情「基本上是肯定的」。而早在3月31日,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就表示,美國新冠疫情可能在今年秋天捲土重來。全球疫情將在秋冬開始二次暴發已成為共識。

時間進入10月份,北半球氣溫轉涼,歐洲疫情形勢日趨嚴峻,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頻頻創下新高:

法國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全國新增確診病例20339例,單日新增病例首次超過2萬例,為疫情暴發以來新高。

俄羅斯媒體9日消息稱,過去24小時俄新增確診病例12126例,創疫情以來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最高紀錄。

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摩洛哥、德國、加拿大、印度、尼泊爾等諸多國家都陷入了疫情重新抬頭,日增病例創新高的考驗中。

美國的單日新增病例雖有起伏,但一直維持在高位。

印度的單日新增病例連續多日排名第一,有專家表示,印度的抗疫體系已經面臨崩盤,所以更糟糕的情況還在後面。印度有將近14億人,且醫療衛生水平有限,很多感染者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很多人擔心,印度一旦成為全球第一疫區,對於世界而言都將是一場災難。

新增確診國家top10--來自網易新聞

國內/國外新增確診趨勢--來自網易新聞

國外各國家疫情統計匯總--來自網易新聞

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隨著北半球秋冬季節的到來,第二波疫情已在全球發作。「新冠病毒的活性跟季度密切相關,秋冬氣溫下降,病毒活性升高,造成疫情在秋冬季節的必然反覆。」

綜上所述:第二波疫情爆發已是必然,且已經拉開序幕。

02

疫情二次爆發對外貿的影響

及如何應對

鑑於今年三月份時疫情席捲全球對外貿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我們可以想到疫情二次爆發時,外貿人將面臨何種挑戰。

為避免重蹈覆轍,外貿人應早做準備。

1

訂單成交減少

或將面臨的挑戰:受疫情影響,多地封城,影響人們正常消費,除了日常食品和醫療用品外,其他需求的產品幾乎都會停滯。需求銳減,導致訂單量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受疫情影響,供應商無法給出準確交期,業務員無法報出準確價格,而導致訂單無法繼續進行。

應對之法: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從容淡定地回應客戶,保持與客戶的聯繫,待疫情高峰過去,需求會逐漸回升。

2

訂單被取消

或將面臨的挑戰:受疫情影響,需求減少、供應交付不及時、物流費用上漲等困難會直接導致客戶取消訂單。

應對之法:儘可能兜住客戶,不要讓客戶取消訂單。第二次爆發肯定不會有第一次那樣的慌亂,建議客戶靜觀其變,同時我們積極處理問題和尋找最優解決方案。

3

供應鏈斷裂

或將面臨的挑戰:受疫情影響,資金和人員均不到位,諸多供應商沒有能力正常開展生產工作,導致供應鏈斷裂。

應對之法:積極與多家供應商聯繫,評估供應商抗風險的能力,及時調整供應鏈。

4

貨物交付困難

或將面臨的挑戰:受疫情影響,供應商供貨不及時、港口暫停運作或港口檢驗、隔離、防疫等工作影響交貨進度。

應對之法:及時調整供應鏈條,關注各個港口的政策變化,及時與客戶溝通,讓客戶知曉最新情況,和客戶站在同一戰線,一起面對,一起解決,關於目的國港口的操作,有時候客戶更清楚怎麼應對,所以要跟客戶一起想辦法。

5

物流運費飆升

或將面臨的挑戰:受疫情影響,航班減少,物流渠道減少,導致可用的物流渠道費用上漲。多國多地的多個港口貨物堆積,倉儲壓力增大,導致相關費用也增加。

應對之法:建議及時更換運輸方式和倉儲地點,儘量爭取時間,避免遲出運,同時積極關注國內港口、機場等重要交貨地點的運營情況;若目的國或貨物流經的第三國海關政策變動,建議及時與客戶溝通協商,採取更換交貨地點、直供終端、延期履約、第三方代售等方式。

6

物流運輸受阻

或將面臨的挑戰:受疫情影響,多國多地,多個港口會停止運輸和通過,包括航班停運,船公司停業還有道路受阻等。還有就是由於港口碼頭防疫原因,工人少,交通堵塞,讓我們平日正常的物流受到了阻礙。

應對之法:積極關注國內港口、機場等重要交貨地點的運營情況,如果因疫情原因導致暫時封閉的,及時變更物流與倉儲。特別L/C信用證交易條款下,要密切關注最遲裝船日期,必要時與客戶協商修改最遲裝船日,預留好充足的裝船期,避免交單時產生不符點。

7

港口棄貨,拒付尾款

或將面臨的挑戰:或因為客戶的資金周轉不靈,或因為客戶的客戶取消訂單、或因為客戶接受不了運費突然增加,或因為物流受阻錯過最佳銷售時間等。客戶會選擇棄貨,並拒絕支付尾款。

應對之法:疫情爆發期間,最好收齊全款再發貨,發貨後付尾款的交易方式最好不做,因為大概率收不回,不是客戶無賴,是大環境太糟。

8

匯率大波動

9

資金壓力變大

或將面臨的挑戰:疫情之下,經濟疲軟,消費能力變弱,商品流轉緩慢,直接造成國外客戶不願意接受全款支付或者減少定金支付,這就導致我們出口商的資金壓力變大。

應對之法:特殊時期,做我們能做的,在收款方面,儘可能評估風險,不讓自己陷入過分被動。

第二次疫情戰役已經吹響號角!外貿人準備應戰!

文章若有用

別忘了分享給你的朋友哦

每日一句陽光英語

A truly happy person is one who can enjoy the scenery while on a detour.

相關焦點

  • 全球累計病例已突破900萬,海外疫情再次爆發,中國會出現第二波疫情...
    這些國家在我國爆發疫情的時候,他們都還沒有那麼嚴重。等到我們相對控制穩定的時候,這些國家才開始相繼出現了疫情爆發。 尤其是巴西,從5月份以來,一直處於上升趨勢,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新增病例增長快速,創下了日增將近5萬的記錄,照這樣發展下去,超過美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 疫情通報-大華府 部分州重啟 第二波疫情更嚴重 還有第二波經濟衰退
    W 」可能會因為經濟過快地重新開放,而後看到新冠病毒引起的第二次激增而觸發。企業將不得不再次倒閉,在找到疫苗之前,人們就更不敢貿然外出。還有別的因素可能造成 "W "模式。今年下半年的破產和違約潮。隨著公司倒閉,多米諾骨牌效應隨之而來。工人沒有被重新僱用,供應商沒有得到報酬,人們擔心下一個倒下的人將是誰。
  • 歐洲已經出現第二波,對今冬的第二波疫情,張文宏給出了明確判斷
    來源:記者論壇「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張文宏解釋:第二波是必然的。「抗疫曙光乍現之下,疫情防控有何挑戰與前景?」
  • ...因為封鎖措施可能再度升級,甚至爆發第二波疫情。美國和其他...
    投資者情緒從「高風險偏好」轉變為「低風險偏好」,因為封鎖措施可能再度升級,甚至爆發第二波疫情。美國和其他地區的石油庫存激增,加劇了石油市場情緒惡化。除了基本面因素外,散戶投資者一直在從石油ETF產品中撤出資金,與幾個月前大量資金湧入的狀況剛好相反。
  • 法德再次封城,中國有可能二次爆發疫情?鍾南山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經蔓延了半年多,不僅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同時也大大地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儘管許多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成功防控了疫情,但是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第二波疫情又再度來襲。
  • 第二波疫情爆發?11月5日公共娛樂場所,例如餐廳,酒吧等都將...
    ▼▼▼ 導讀:從當前披露的數據來看,全世界範圍內的新冠疫情形勢依舊不容樂觀。目前世界整體範圍內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人數已經超過45萬例,歐洲多國也正式迎來了第二波疫情擴散。多個歐洲國家的單日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一萬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歐洲是當前全球疫情的「震中」。
  • ...紐約就面臨著第二波疫情的反彈。目前該州20個熱點地區的平均...
    【紐約疫情面臨二次反彈 市長:再不戴口罩就罰款】美國東部時間10月3日,恢復室內餐飲的消息剛剛發出,紐約就面臨著第二波疫情的反彈。目前該州20個熱點地區的平均感染率是全州平均水平的5倍多,上周感染率在幾個月之中首次達到3%以上。白思豪稱,布魯克林和皇后區聚集的人群令人「極度擔憂」,他宣布,拒絕戴口罩將被罰款。
  • 全球70萬人死於新冠,多國面臨第二波疫情
    疫情蔓延,美官員憂到年底美國或有30萬人死於新冠;與此同時,多國面臨疫情二次暴發難題,如何應考壓力重重。世衛官員稱,目前沒有「靈丹妙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確診470餘萬人   預測:年底或30萬人死於新冠?   在全球70萬新冠死亡病例中,美國數量最多。
  • 《楊瀾訪談錄》對話朱民:第二波疫情爆發概率上升,世界經濟兩年內...
    朱民先生是首位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的中國人,他參與化解了歐洲債務危機等諸多國際金融風險和挑戰,推動了「人民幣入籃」等重大全球金融項目。 他將在節目中,針對疫情對世界經濟、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以及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與中國的應對之策,展開分析和解讀。
  • 一文讀懂全球疫情:全球累計確診逾4896萬例 法國或面臨第三波疫情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美洲地區,美國疫情逐漸惡化,累計確診至少達全球總數的20%,巴西政府向養老院發放救助金;歐洲地區,法國或將面臨第三波疫情,義大利擬關閉羅馬鬥獸場;亞洲地區,印度最高法院要求禁止對人體噴灑消毒劑,伊朗疫情有所回升,單日確診連續4天超8000例。
  • 澳大利亞迎來第二波疫情 維多利亞州重啟封鎖措施
    來源:環球外匯網原標題:澳大利亞迎來第二波疫情,維多利亞州重啟封鎖措施由於擔憂新冠疫情可能再次大規模爆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市區將實行為期六周的封鎖。澳洲維多利亞州在單日新增新冠病例創新高之後,州長 Daniel Andrews 表示,將在墨爾本大都會以及該州的一個地區重新實施居家限制。以人口數來看,維多利亞州為澳洲第二大州。「 新增病例處於難以為繼的高位,」Andrews 周二在墨爾本的一場媒體簡報會上表示。
  • 9月第二波疫情?加拿大最著名世界級景點「0團隊」面臨破產!果蔬冷凍加工廠爆疫情 大溫多店有售 華人最愛的這家超市也有
    流行病專家警告,第二波新冠病毒的肆虐極有可能在夏末秋初就會到來。屆時它的規模要麼如同海嘯,要麼如同馬景濤的咆哮,視乎我們當下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輕敵與疏忽,將成為疫情再次來襲的燃料。一旦疫情死灰復燃,據流行病專家的預測,第二波疫情通常會比第一波更嚴重。雖然,安省,阿省和BC省先後部分重啟了經濟,但疫情反彈明顯。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加拿大9月份將迎來又一波的新疫情。新冠疫情對加拿大農業和旅遊業大省阿爾伯塔省的打擊是巨大的。
  • 直擊|凜冬將至:第二波疫情襲卷歐洲,各國面臨最嚴峻考驗
    本文圖片均為人民視覺、新華社 圖鑑於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當地時間10月1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自17日零點起將對巴黎及其他八個法國大城市實施宵禁,時間為每日21點至次日6點。在此時間內將禁止離開家。宵禁將持續至少四個星期。法國當局不排除將這些措施延長至11月底的可能性。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強勢反彈以來,歐洲政府出臺的最嚴厲抗疫舉措。
  • 張文宏在交大再發聲:疫情第二波是必然的,至少做一年的打算,毒力不...
    「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張文宏解釋:第二波是必然的。「抗疫曙光乍現之下,疫情防控有何挑戰與前景?」
  • 評論丨警惕疫情「第二波」,哪怕「十防九空」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進入關鍵階段,麻痺心理和盲目樂觀也在滋長,務須警惕。中央高度重視、運籌帷幄,各地眾志成城、嚴防死守,醫療專家和醫護人員殫精竭慮、忘我工作,社會各界千裡馳援、通力合作,群眾積極響應、全力配合,這些都是我們終將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充滿信心。但是,多運用「底線思維」,把可能出現的最壞場景想充分一些,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在這場突如其來、來勢兇猛的疫情面前顯得尤為重要。
  • 秘魯第二波疫情中漲價最多的產品有哪些?
    此外,馬塞蒂還提到了新冠確診感染人數曲線,秘魯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曲線上升比第一波疫情時要更快,在短短四個星期內,已達第一波疫情前兩個月的水平,「侵略性更強」。針對新冠死亡人數曲線,上升幅度也高於去年第一波疫情時期。馬塞蒂指出,死亡患者不僅是老年人和合併症患者,也有中年人。針對重症加護病房(ICU)床位,馬塞蒂指出,目前全國ICU床位佔用率已達94.67%。
  • 第二波疫情爆發,加拿大高官頻頻示好中國,外交部有言在先
    從新冠疫情發生到現在,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了。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中國已經從爆發疫的無措到逐漸恢復了社會秩序,期間,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的腳步也沒有停止,無數醫學專家投身到了新冠疫苗的研發進程中,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我國在疫苗研發上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 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 埃及準備好了嗎?
    這是埃及自今年7月8日以來,時隔將近半年後,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再次破千。部分醫療衛生專家表示,埃及或將很快進入第二波疫情的暴發期。△埃及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統計圖。埃及的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於今年2月14日出現,隨後疫情逐步發展,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於6月19日達到峰值1774例,但從7月開始出現明顯下降,甚至一度降至兩位數。
  • 2019冠狀病毒病:會有第二波疫情嗎?
    在世界各國考慮何時以及如何放寬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限制措施的同時,人們的注意力正集中在怎樣避免出現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Mike Ryan博士表示,各國需要繼續實施一攬子全面的應對措施,以確保疾病傳播持續被遏制,否則「我們可能會迎來這波疫情的第二個高峰」。
  • 新加坡面臨社區和勞工宿舍疫情獨立爆發!這才是最大的挑戰
    對此,新加坡醫學專家表態:雖然目前勞工宿舍和社區疫情是兩個獨立狀態,但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那麼專家為何作出這樣的判斷呢?我們又該怎樣做才能避免社區感染如勞工宿舍那般大規模爆發呢?醫學專家認為病毒從勞工宿舍擴散到社區的可能性不大「我們似乎正在同時面臨兩種疫情狀態,勞工宿舍中的大規模爆發和社區相對受控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