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秀節目發展簡史:偶像開始需要練習,舞臺卻不再「想唱就唱」

2021-01-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文:二十三  楊麗婭,36氪經授權發布。

2005年8月,被狂熱粉絲擁擠的湖南衛視演播大廳裡,來自成都賽區的80號選手是最後一個揭票數板的人——3528308票,足足領先第二名25萬票。奪得了這場持續半年之久的選秀比賽總冠軍的李宇春,當年僅僅21歲。

奪冠的李宇春

 「想唱就唱」的超級女聲們自此火遍中國,甚至全球。從素人到偶像,由粉絲的真金白銀來決定,這在海外看來是中國娛樂民主的體現。隨後,李宇春也登上了《時代周刊》,即使僅僅是一個增刊。 

自《超級女聲》之後,2006年-2011年期間,湧出諸如《加油!好男兒》《夢想中國》此類選秀節目多達200個——中國的造星土壤正是在那幾年打下了基礎。

壹娛觀察發現,到了近幾年,造星模式加速升級:《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開啟了導師與學員亦師亦友的新型關係;《蜜蜂少女隊》《燃燒吧少年》《加油!美少女》開啟了偶像養成時代;再到這兩年的《明日之子》《偶像練習生》等綜藝則讓大家知道,成名除了需要粉絲,還需要「練習」。

中國造星模式發展至今,已經走過十餘年,從素人爆紅到偶像練習,成名的門檻正在越變越高嗎?


「想唱就唱」的年代:素人爆紅的神話很重要

 時代周刊曾如此評價當年的李宇春——

「李宇春的爆紅是現象級的,然而,她的唱功卻遠遠不及她的名氣,即便是她的狂熱的粉絲也承認她唱功的確很弱。而就算是作為一個舞者,她也強不到哪裡去。」

李宇春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儘管如此,李宇春卻是當時人氣最高的選手,奪冠之後的李宇春得了一個頭銜是「簡訊大王」。而《超級女聲》帶來的這場火熱夏天,也給電視選秀節目開啟了一個新紀元。

自李宇春在《超級女聲》走紅之後,素人一夜成名似乎不再是神話故事,接下來五年裡,各個衛視湧現出來的選秀節目超過了200檔。 

那時候的湖南衛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可以走紅的素人,實力從來不是第一位。回顧自李宇春之後的超級女聲冠軍,無不是個性比唱功更甚:尚雯婕、江映蓉、段林希還有最新一屆(2016年)的圈9——儘管湖南衛視一再強調,《超級女聲》的目的不是造星,而是體驗快樂,但這樣的狂歡結果,恰恰指向的是純商業化的造星目的。

從左至右:尚雯婕、江映蓉、段林希、圈9

實際上,《超級女聲》算是舶來品。在其出現的前兩年,英國、美國都曾推出類似的兩檔節目《流行偶像》(據說是《美國偶像》的鼻祖)和《超級偶像》。

造星運動在外如火如荼,而當時的中國正好缺少一個大眾娛樂狂歡的出口,《超級女聲》的出現成功打破過往被政治和嚴肅文學包裹的精英文化社會,給了大眾的「俗」文化一個出口。而其在商業與文化的完美融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趕上了消費時代(從2003年淘寶出現開始算起)。

有人做過統計,2005年的超級女聲共計7場總決選,廣告收入近2000萬,而冠名品牌某乳酸飲料曾經耗資近億元在其中。加上當時的簡訊投票費用:移動用戶每發送一條簡訊為1元;聯通用戶和小靈通用戶每發送一條簡訊為0.5元;固定電話(統一的一個IP號碼)每發送一條簡訊為3元。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光是簡訊投票這一項,《超級女聲》已經收入上千萬。這樣的投資回報比,即使放在今時今日的綜藝市場上,都是一筆令人羨慕的生意。

於是,在《超級女聲》之後,各種包裹著素人選秀外衣的大眾狂歡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快樂男聲》《加油!好男兒》《萊卡我型我秀》《絕對唱響》等等節目,儘管它們在內容細節上都會有自己風格的調整,但核心賽制卻是大同小異。

《加油好男兒》海報,當年李易峰還站在不起眼的邊上

然而,這樣的選秀風吹了7年之後,觀眾也逐漸出現審美疲勞。值得注意的是,後來出現眾多的節目,幾乎無一可以再續《超級女聲》的盛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幾年對觀眾的「市場教育」,讓觀眾知道,人氣並非決定一切,這才有了接下來一眾專注專業素質的綜藝《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等節目的誕生。

「好聲音」年代:素人與偶像,亦師亦友

 2012年,浙江衛視聯手燦星製作,向荷蘭節目模式版權方Talpa支付了200多萬元節目模式費,隨後推出《中國好聲音》——正如其名,《中國好聲音》不再像前幾年的選秀節目一樣注重海選過程,而是更側重於節目的精彩程度以及選手的專業程度。

選手的準入門檻開始提高,不再是全民性的「想唱就唱」。而在《中國好聲音》的節目中,除了多了四把椅子,四位導師,在選手裡面也會摻進一些專業選手。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四位導師

節目在當年一經推出便制霸綜藝圈。儘管在好評之下,導師刻意作秀、選手身份造假等質疑與名氣相伴而來,但依然無礙節目的廣告收視率逐集攀升——根據csm50城收視統計數據,第一季的總決賽收視高達6.511,一舉打破中國衛視綜藝節目最高收視紀錄。

隨之而來的廣告招商費用同樣逐季攀升,到了第三季,廣告招商冠名費已經達到2.5億元,而第四季不僅拿下3億冠名費,決賽夜的一條廣告更是直接拍出3000萬高價——這個數字,是之前中國電視史上最高廣告費的3倍左右。

《中國好聲音》爆火之後的兩年內,帶動了一批同質化節目的出現,比如《中國最強音》《中國夢之聲》《最美和聲》《中國好歌曲》《蒙面歌王》等等比賽。不過,《中國好聲音》的火也並未持續多久,其背後一連串的版權糾葛、逐年下降的節目質量,還有網際網路平臺的衝擊,使得節目的收視率逐漸下降。

自《中國好聲音》走紅,版權方Talpa也開始要求漲價,在2013年到2015年期間,燦星製作每年都要支付6000萬節目版權費給Talpa。一直到2016年,唐德影視也開始加入競價,後被傳出帳額拖欠,Talpa單方面收回版權等負面消息——不過很快,這一切在2016年廣電出臺了「限模令」(對海外引進模式數額作出限制)之後便不再重要了。

燦星最終被迫將節目改名為《中國新歌聲》

在一連串的風波下,燦星最終被迫將節目改名為《中國新歌聲》。但新一季節目收視率可謂「斷崖式下跌」,《新歌聲》總決賽當晚的收視率為2.201%,同比去年第一季下滑44%,全季2.213%的平均收視率更是創該系列歷史新低(點此查看:都在關注鹿晗,但是《中國新歌聲》的決賽似乎被人遺忘了)。

不僅如此,其同期節目的收視率也同樣在全面下滑——這是因為,隨著《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等網綜的強勢碾壓,2017年,也正式宣告了電視素人選秀節目狂潮的再次告一段落。

  「偶像」年代:選秀也是一場真人秀

2017年,愛奇藝推出了《中國有嘻哈》,累計播放量高達30.6億;騰訊視頻推出的《明日之子》累計播放量高達42.4億;還有今年播出的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和優酷的《這!就是街舞》——這類網綜湧現除了表明視頻平臺和電視臺搶觀眾的決心之外,它們在節目的設置上也代表了現代選秀節目的變化。

《明日之子》

這些新的節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去主持人化。導師選用標準實力明星,它們更準確來說應該是偶像,這些偶像在節目裡可以跟素人直接接觸——但是,這些素人也不是純素人,他們往往在上節目前就已經成為了一小撮人的「偶像」。

從這點上來看,選秀節目的門檻對於普通素人來說已經越來越高,而節目本身的真人秀意圖看起來要比選秀的目的大得多。

在節目中,製作方會刻意突出導師與選手們的交流、對選手的指導過程,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選手臺前幕後進行刻畫,突出人物個性。

《偶像練習生》中,就採用了24小時不停機拍攝,除了舞臺上的表現,觀眾還能觀察到選手們臺下的努力,真正見證練習生的成長;而在《中國有嘻哈》中,正是因為對導師和選手的全方位跟拍,才有了後來「我覺得OK」、「你有Freestyle」這些傳播極廣的流行語。

《偶像練習生》

在《偶像練習生》第一集當中,擔任「全民製作人」的張藝興便介紹,最終出道的9個人,是由觀眾來決定的。而參與其中的練習生幾乎都是來自大公司,有部分甚至已經早早出道了——至此,選秀節目已經不再是素人的絕佳跳板,節目所賦予選手的,也不再是雪中送炭的決定性意義,更多的是錦上添花。

而在新的造星模式下,商業化進程加速同樣明顯。有消息稱,目前愛奇藝已經給出對出道的「9人組合」給出了商業報價,代言費高達1200萬元——當然,這還不算早的商業化操作,要知道,去年的《中國有嘻哈》還未結束的時候,許多嘻哈歌手(比如冠軍GAI)就已經被籤入製作人劉洲的公司;毛不易在奪冠後一個月,便發布了他的音樂現場專輯《巨星不易工作室No.1》——而李宇春的首張專輯,是在比賽後第二年才發出的。

回看這幾年的中國選秀史,成名的最後一道門越來越容易敲開,但入門的第一個門檻卻越變越高。不過,回顧歷史,這似乎像是一次返潮。

上個世紀80年代,韋唯、毛阿敏都是在1986年CCTV的青歌賽獲獎出道;而在那個唱片業發達的時代,像劉德華、梁朝偉等人都是在演藝班訓練過才出道;比如黎明、郭富城則是通過歌唱比賽來獲得經紀公司支持才成名——正因為入門難,他們所能承載的舞臺寬度,卻比現在的選秀明星來得更長遠。

在媒體採訪中,資深電視人林在川曾感慨,「支撐選秀節目的草根選手越來越少,而選出的藝人又很難消化養活,形成了惡性循環。」

但是曾經一手打造了《超級女聲》製作人龍丹妮卻不以為然,「很多人都說選秀已經沒落了,但是我覺得選秀從來沒斷過,它只是以不同的生態在生長著,普通人渴望成為一個明星這件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其實我們只是需要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讓我們製造的明星生命力更加長久。」



相關焦點

  • 內地選秀節目十年大事記 「想唱就唱」如此任性
    2005年超女舞臺,成了粉絲記憶的分水嶺。,從那一句任性的「想唱就唱」開始,中國的選秀歷史已走過十年。   除了為螢屏提供了多樣化的內容,無論是超女、快男還是好聲音,音樂類選秀節目為進入瓶頸的音樂行業提供了新鮮血液,製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生力軍,更改變了音樂產業的格局。從板凳前毒舌的包小柏到轉椅上感性親切的那英,選秀造星已擺脫最初的爭議,成為發掘新人最為科學、有效的渠道。「想唱就唱」是姿態,「唱得響亮」是實力。
  • 中國偶像選秀節目熱火朝天?日韓偶像產業,卻是背後最大的贏家
    可以說,2020年中國的選秀綜藝節目,絕對是韓國偶像團體選秀的天下。然而在10年前,中國內地根本沒有什麼偶像選秀,更沒有什麼偶像明星。從沒有偶像明星到日韓偶像遍地走,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一直走到唱跳偶像的選手,只有一個李宇春!最近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很火,節目中兩位「超女」出來的唱跳偶像。《超級女聲》第一屆的季軍張含韻;2011年《快樂女聲》全國6強的李斯丹妮。她們作為唱跳偶像的發展,當年發展得都很差。
  • 中國女性選秀16年:從想唱就唱,到乘風破浪
    「想唱就唱,唱的響亮」 想唱就唱,唱了再說唄。 那時候的選手不懂修飾,不懂整容,甚至也不知道流量為何物。就像一個學生參加一個數理化競賽一樣,只是一種比賽的心理。只是她們不是學霸,而是一群喜歡唱歌的女孩子。 這個節目的播出,迎合了眾多草根百姓對於在眾人面前觀賞激烈比賽的好奇心。
  • 同樣是偶像團體選秀節目,憑什麼《偶像練習生》獨火?
    《偶像練習生》是中國第一次嘗試以produce101的模式選男團,因為這是第一年,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每家公司都派出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最優秀的練習生,他們不是練習了一個月兩個月,而是訓練了很多年。韓國練習生儲備量那麼多,也只能就是一年男團一年女團的選,因為《偶像練習生》讓資本家們大賺特賺,所以密集的選秀就開始了。不夠時間準備,不夠時間訓練。這都是問題所在。
  • 入圈須知|練習生不在是單一的唱跳,籤約需要知道這8點
    偶像團體競技節目《炙熱的我們》《乘風破浪的姐姐》《明日之子 樂隊季》《元氣滿滿的哥哥》讓練習生和偶像團體行業有了新的變化。 節目內容所呈現的高學歷、高業務能力、才藝附加值、演技等都成了選手必備的條件。
  • 偶像為什麼不唱跳,非要去演戲?
    我特別理解同行為什麼要培養綜合型的藝人,(只培養唱跳偶像)真的很難。」答案是舞臺。在偶像經濟更發達的韓國,榜單、舞臺,是供唱跳個人、團體展示的重要平臺。韓國主流電視臺KBS、MBC、SBS都有打歌節目(具有時效性的音樂排行視頻節目),最長存在時間超三十年,是新人偶像團體重要的展示舞臺。他們通過打歌節目推出唱跳作品,獲得露出和曝光機會,再通過音樂版權、演唱會、周邊衍生等盈利。
  • 這個選秀之夏,還能想唱就唱嗎?
    李宇春參賽舊照  喊出「想唱就唱」口號的湖南衛視節目《超級女聲》開啟了國內電視選秀先河,如今,仍以「唱」為主的各衛視選秀節目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形」。  從2004年至今,國內選秀節目已走到第九個年頭。從主打歌唱的《超級女聲》到展示多樣才藝的《中國達人秀》,其中發生了諸多變化,也面臨過一些限制,遭遇過重複和缺乏新意的質疑。但選秀節目仍以敘寫「變形記」的方式掙扎著存在。  隨著《超級女聲》、《我型我秀》、《絕對唱響》等老牌選秀節目的消亡,另一批選秀「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 比春晚小品還搞笑的偶像選秀節目來了......
    首秀舞臺唱了一首極其敷衍的俄羅斯歌曲,每一個音調都透露著深深的絕望和敷衍,就差把「趕緊淘汰我吧」幾個大字寫在腦門上。利路修估計現在都還沒緩過勁兒:我就是接個活,怎麼還被迫轉行了?不過他更想不通的應該是,即便只練習了五天,即便唱成這副生無可戀的樣子,他也不是最後一名。缺德的粉絲們還在拼命給他投票,就為了看他想走卻不能走那副生無可戀的樣子,帥哥,你估計暫時走不了了。
  • 選秀都已經從想唱就唱到乘風破浪了,看來港姐選美真要涼
    2020年,中國選秀已經從「想唱就唱」到「乘風破浪」了,而隨著議論聲水漲船高爭議不斷的港姐選美,看來是真要涼了?服裝造型和場地牌面被評價像是「商場促銷活動」,網絡選拔的形式、穿泳裝走秀評選的落俗審美…常被感嘆一年不如一年的香港小姐毫無意外繼續被唱衰。
  • 內地選秀15年:曾經唱的響亮,現在玩得多樣
    今年初,愛奇藝花重金打造的《偶像練習生》成為步入到第十五年的內地選秀綜藝一個「新的開端」。節目不僅採取了日韓最流行的偶像養成模式,還請來了已經在偶像團體中有所名氣的蔡徐坤,以及範冰冰的親弟弟範丞丞來為節目製造關注度,可以說,《偶像練習生》的到來,為眼看走向沒落的選秀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
  • 《中國好聲音》能唱多遠,選秀歌手為何"曇花一現"
    某化妝品品牌以1070萬元的天價創下了堪稱中國電視史上最貴的單條廣告——冠軍產生前的一分鐘廣告。《中國好聲音》開辦三季,每一季決賽的廣告位都可謂「中國好時段」,刷新著國內真人秀節目的決賽吸金紀錄。「好聲音」模式能否一直走下去?以「好聲音」為代表的一眾音樂選秀節目和藉此湧現的大批選秀歌手,又能走多遠?就此採訪了業界人士。
  • 楊超越虞書欣舞臺差卻有人氣,偶像選秀「實力」輸給了「話題」?
    從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誕生。從2018年現象級的《偶像練習生》,到如今的《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歷經三載的中國偶像團體選秀節目,「舞臺實力」與「話題營銷」之間的拉扯從未休止,選手實力不夠、話題來湊往往是最被詬病的。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 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集合全亞洲、走向世界、心懷宇宙……不僅幾大視頻平臺定下了「小目標」,衛視今年也開始在選秀節目上發力,例如,湖南衛視時隔七年回歸造星綜藝,將推出素人音樂選拔類綜藝《探星行動》。而剛發海報便登上熱搜的《上線吧!華彩少年》已經展開了筆試選拔,製片人表示,這些少年來到這裡不僅僅是唱跳方面的才藝,還想知道他思想、內涵上對中國文化了解有多少。
  • 中國偶像選秀十五年
    《超級女聲》帶來的這個火熱的夏天,也給電視選秀節目開啟了一個新紀元。很多人以為,那會是中國偶像選秀黃金時代的序曲。誰能想到,那其實是偶像選秀節目最後的驚鴻一瞥,此後十餘年雖偶有起沉,終不似當年。① 直至2018年網絡偶像養成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熱播,才現曙光。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選秀偶像和選秀節目?
    這麼多年,偶像選秀為什麼還這麼「火」?走到今天,偶像選秀又面臨哪些機遇和困境?究竟,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選秀偶像?近日,人民網文娛部推出「三問偶像選秀」系列特稿,回顧我們走過的「造星」路,並思考當下的「造星熱」該何去何從。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集合全亞洲、走向世界、心懷宇宙……不僅幾大視頻平臺定下了「小目標」,衛視今年也開始在選秀節目上發力,例如,湖南衛視時隔七年回歸造星綜藝,將推出素人音樂選拔類綜藝《探星行動》。而剛發海報便登上熱搜的《上線吧!華彩少年》已經展開了筆試選拔,製片人表示,這些少年來到這裡不僅僅是唱跳方面的才藝,還想知道他思想、內涵上對中國文化了解有多少。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集合全亞洲、走向世界、心懷宇宙……不僅幾大視頻平臺定下了「小目標」,衛視今年也開始在選秀節目上發力,例如,湖南衛視時隔七年回歸造星綜藝,將推出素人音樂選拔類綜藝《探星行動》。而剛發海報便登上熱搜的《上線吧!華彩少年》已經展開了筆試選拔,製片人表示,這些少年來到這裡不僅僅是唱跳方面的才藝,還想知道他思想、內涵上對中國文化了解有多少。
  • 參加偶像選秀節目表演詩朗誦?秦牛正威這是什麼迷惑操作?
    不知道最近各位小夥伴有沒有看《青春有你2》,反正小記是連著看了幾期實在是忍不了我吐槽的洪荒之力了,這簡直就是大型群魔亂舞現場,你能相信一個選拔唱跳型偶像的節目這牛姐居然來了一出詩朗誦:"中國練習生特別好出道,練習個一兩個月就可以上舞臺了,神奇的是團體內還有reader這個擔當!」
  •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選秀神曲,我還在愛著「想唱就唱要唱得響亮」
    看到《青你2》的主題曲發布,不禁讓很多人都開始回顧曾經選秀中聽到的神曲,其實中國內娛選秀節目已經出來很多年了,選秀的主題曲也非常多樣,愛豆選秀如今都已經出了五首了,更別提之前的了,而這些主題曲,其實了解起來還是蠻有意思的。選秀主題曲那麼多,神曲也不少,那麼大家都喜歡哪一首呢?
  • 選秀15年:以前造偶像,今天養偶像
    文/蔣苡芯從素人爆紅到偶像練習,從「想唱就唱」到「乘風破浪」,15年間,中國選秀經歷過巔峰,也陷入過審醜媚俗的死胡同。迭代的偶像與明星不停被締造,中國選秀卻難以重演15年前的輝煌。2018年5月,杭州,選秀節目《創造101》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