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選秀偶像和選秀節目?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編者按:和夏天一樣熱的,是偶像選秀。如果從2004年首屆《超級女聲》開播算起,中國的偶像選秀已走過十七年路程。從早些年的簡訊投票到現如今的直播打榜,「粉絲」的熱情從未衰減,在偶像「誕生」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大眾偶像到「圈層」偶像,偶像的定義不斷演變,對「粉絲」的影響也越發深遠。

這麼多年,偶像選秀為什麼還這麼「火」?走到今天,偶像選秀又面臨哪些機遇和困境?究竟,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選秀偶像?近日,人民網文娛部推出「三問偶像選秀」系列特稿,回顧我們走過的「造星」路,並思考當下的「造星熱」該何去何從。

「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前不久,你一定在年輕人的「語料庫」中看到過這個句子,這句「魔性洗腦rap」讓持續數月的女團選秀《青春有你2》徹底「出圈」。然而,一邊是不斷刷屏的選手段子、表情包甚至緋聞,一邊是過了熱乎氣兒就「泯然眾人」,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靈魂拷問」:「選」和「秀」,究竟哪個才是偶像選秀的題中之義?

「我國偶像選秀節目很繁榮,但這不代表偶像產業很成熟。」電視研究學者、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研究員何天平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注度和話題度固然是節目在傳播層面的重要指標,但選秀的根本,「在於選拔出有益於整個產業發展、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優質偶像,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良性循環。」

深耕本土化 提升專業度

《偶像練習生》。東星娛樂攝(視覺中國)

坦率地講,縱觀近年來「火爆」的偶像選秀活動,不論是《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還是《創造101》,都或多或少借鑑了日韓等國家的「練習生」出道模式。儘管這些選秀節目以精良的製作、時尚的舞美和對選手人設的包裝吸引了大批「粉絲」,但說到底都是「舶來品」。國內的選秀節目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偶像選秀行業發展到今天不得不認真思考的一道必答題。

在何天平看來,當前一些選秀節目在適應中國受眾市場、培育中國年輕人喜愛的偶像等方面本土化做得相對較好,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

「專業化程度不夠就是一個明顯的短板。」何天平表示,當前,國內偶像選秀或偶像養成類節目背後的產業支撐力量其實是比較薄弱的,「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不管選出來的是男團還是女團,它的續航能力、後期運營,包括整個產業對它的容納,其實還是比較有限的。」

對於當前火爆的偶像選秀節目,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副研究員韓若冰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選秀節目大熱,說明國內在此類節目製作、運營以及優勢運用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體系,呈現較快的發展速度與迭代速度,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但一些節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透明、不公平,這也是此類節目必須要破除的頑疾。

「另外,偶像選秀以及這個行業本身都比較依賴培訓機制和培養周期,這意味著這些活動和節目,需要更多的培育時間和發展空間。」韓若冰表示,選秀的未來發展需堅守行業初心,各方要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未來發展。良好的偶像培養機制應該是內外共同作用下的一種驅動力的生成。

此外,當下一些選秀節目製作方為了博眼球、賺流量,不惜過度營銷甚至刻意炒作,「魔鬼剪輯」便是慣用且屢試不爽的手法,這自然也成為觀眾的「槽點」。不少網友表示,一些節目整場看下來,講故事太多,有可看性的表演太少,「很尬」。

「這跟整個市場有一定關係,節目傳播要『破圈』,意味著節目必須要爭奪那些非『粉絲』觀眾,可節目熱度越高,往往背離節目形態本質越遠。」何天平認為,更多的話題度往往意味著專業度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讓專業的節目做專業的事情,發揮自身獨有的價值,這很重要。」

偶像優質 產業生態才可持續

節目方對話題度的需求,催生了「魔鬼剪輯」;「魔鬼剪輯」帶來的後果是選手的「表情包」長期盤踞熱搜榜。更不用提那些炒作和緋聞,真正關於選手能力、表演水準的話題,能被記住的少之又少。

「關注度和話題度固然是節目在傳播層面很重要的因素,但由此選拔而來的偶像,可能只會在短期內令人感到新奇,未必符合觀眾對偶像真正意義上的期待。選秀的根本,在於選拔出有益於整個產業發展、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優質偶像,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已經過去十多年,05年那屆『超女』仍然為大眾所熟知和津津樂道的原因。」何天平認為,如果偶像選秀節目的目的不是為了打造真正優質的偶像,而是為了獵奇,在這種邏輯下,產業發展是很難長久的。

更重要的在於,偶像養成類節目深受年輕人歡迎和追捧,其節目的價值導向無疑對青少年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正因於此,更要注重節目對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什麼樣的偶像,才是優質的偶像?當下及今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偶像選秀節目,又該如何倡導和培育健康的偶像文化?

在韓若冰看來,「養成」其實是一種成長。「健康的偶像文化,不僅能促進偶像的成長,也能促進觀眾和『粉絲』的成長,進而促進包括行業、產業以及整體經濟社會的成長,這其實也是一種開放的、共同的、生態化的可持續性發展。」韓若冰說。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黃典林表示,選秀節目選出來的偶像也是公眾人物,會對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產生較大的影響。「首先,個人品質不能有任何問題。其次,觀眾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比如對自己專業的深耕精神,這樣才能對大眾產生帶動效應。這樣的偶像,才具有發展潛力,才能走得更遠。」黃典林說。

產業前景明朗 避免「曇花一現」

就像再熱的夏天都會過去,我們見證過當下一些選秀節目,在短短幾個月就能推出千萬級「粉絲」的「偶像」;也目睹了不少選手「出道即巔峰」,一旦「粉絲」熱乎勁兒過去便漸漸銷聲匿跡。這背後除了選手自身的「底蘊」和能力,也折射出當前業態對選手後續培養和運營能力不足等問題。

「我國偶像選秀節目很繁榮,但不代表背後的偶像產業很成熟。日韓是先發展偶像產業,偶像養成節目只是產業當中的一環。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的選秀節目,實際是在產業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拔苗助長的產物,所以才出現出道團體缺乏運營、後勁不足等一系列情況。」何天平表示。

《創造101》。來源:視覺中國

何天平認為,從長遠來說,國內偶像產業的發展前景和走向其實是很明朗的,也一定能尋求到發展增長點。在這期間,需要整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不斷發展、成熟和壯大,才有可能迎來一個更有機、更可持續的生態,「如何讓偶像走得更遠是需要去重視和考慮的問題。」

如何推動偶像產業可持續發展,何天平認為,首先是要多元、鼓勵百花齊放。「今天的流行文化有很好的環境去鼓勵各種類型、風格的優質偶像誕生,而不應該只用一種特定的審美期許來加以要求,要鼓勵偶像在不同社會層面發揮積極引領作用。」

「可以拓展大眾審美、培養正確價值觀、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通過偶像的影響力,傳播到大眾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當被問及偶像產業健康發展對社會的積極意義,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朱敏如是說。

「偶像文化不可能只受到流行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影響,它一定是會在整個社會文化導向上有更多的反思和拓進的。偶像文化必須是健康、正向、積極的,能給年輕人正向激勵和引導的。偶像要以身作則,啟示『粉絲』努力變成更好的人,唯有如此,才可能取得更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如果只是過度沉浸於流行化、大眾化的表達,偶像以及偶像選秀,終將只是曇花一現。」何天平說。

三問偶像選秀之一:從「超女」到「練習生」,為什麼偶像選秀還在「火」?

三問偶像選秀之二:選秀生「出道即巔峰」,後勁兒不足怎麼破?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相關焦點

  • 《美國偶像》下季被砍 選秀節目所剩無幾
    雖然中國的選秀節目依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其造星功能卻日益弱化。海外連線賣點變導師 選秀節目有硬傷美國電視評論專家埃裡克·德甘斯今晨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連線時認為,選秀節目的選手標準和真正音樂行業的標準是存在偏差的,因此這類節目難以產生真正持久的明星。
  • 同樣是偶像團體選秀節目,憑什麼《偶像練習生》獨火?
    這檔節目為什麼能這麼火?小編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中國練習生儲備量本身就無法和韓國相比,畢竟韓國是專業培養練習生的,所以各大公司基本上差不多把優秀的人都推上來了,後續的《青春有你》《創造營》《少年之名》等類似的選秀綜藝,質量相較於《偶像練習生》就沒那麼高了。
  • 中國偶像選秀節目熱火朝天?日韓偶像產業,卻是背後最大的贏家
    文|令狐伯光2020年是什麼樣的一年呢?今年絕對是發生重大事件的一年,國際性的大事尤其多。但如果回到中國流行文化產業,今年中國的「韓國101系偶像團體選秀」,絕對值得說上一說。正在進行的男團選秀《少年之名》,未來還有《明日之子樂團季》。可以說,2020年中國的選秀綜藝節目,絕對是韓國偶像團體選秀的天下。然而在10年前,中國內地根本沒有什麼偶像選秀,更沒有什麼偶像明星。從沒有偶像明星到日韓偶像遍地走,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中國選秀節目發展簡史:偶像開始需要練習,舞臺卻不再「想唱就唱」
    美少女》開啟了偶像養成時代;再到這兩年的《明日之子》《偶像練習生》等綜藝則讓大家知道,成名除了需要粉絲,還需要「練習」。 中國造星模式發展至今,已經走過十餘年,從素人爆紅到偶像練習,成名的門檻正在越變越高嗎?
  • 女團選秀第三年,到底什麼樣的偶像可以破圈?
    頭部經紀公司樂華娛樂、覺醒東方沒有缺席,締造SNH48的絲芭傳媒和TFboys所屬的時代峰峻初次入場,還有影視公司跨界,比如華策影視、萌樣影視、卓然影業等。據統計,此次參加兩檔節目的公司,半數以上為首次入局。略顯擁擠的賽道上,一些玩家選擇退出。沒有曝光,沒有資源,沒有新作品,粉絲會迅速拋棄,投入下一個偶像懷抱。
  • 中國選秀節目鼻祖《美國偶像》,如今要被砍掉了……
    隨後的每屆美國偶像,都是一場從全民的互動到全民狂歡的盛典,一場場面宏大,關注度極高的全民秀。從2003年開始,一直到2012年,美國偶像的收視率一直沒有跌落過前五位,這一硬指標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然而,包括美國偶像和X Factor在內的選秀節目被砍掉,原因也都是收視率的下滑。
  • 中國選秀新節目:「跨次元」虛擬偶像闖市場
    中國流行文化播客主持楊一娜(音譯,Ina Yang)解釋說,像《創造101》和《青春有你》這類在中國年輕人中很受歡迎的節目「沿襲了韓國偶像的培訓體系」,並採用了韓國流行樂壇所帶來的光鮮卻又艱難繁重的群體偶像文化。但這檔最新的選秀節目正在開闢新的天地。
  • 為什麼曾經稱霸選秀節目的樂華娛樂,會在今年的選秀節目上啞火
    在2018年愛奇藝的男團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裡,來自樂華娛樂的四位選手實現出道。在這檔節目裡,樂華娛樂的藝人程瀟憑藉導師身份,也出圈了。隨後的創造101更是讓樂華娛樂實現了大豐收,樂華藝人孟美岐吳宣儀包攬了前兩名,這兩名藝人也一躍成為女藝人的頂流。2019年樂華藝人王一博爆紅,成為流量最大的藝人之一;在這一年的青春有你節目中,樂華藝人李汶翰獲得第一名。
  • 選秀音樂競技節目的背後: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比賽,韓紅一語道破
    音樂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從最初的《超級女聲》這種單人單性別的歌唱競技,到《中國好聲音》這種性別不限的歌唱競技,再到《我是歌手》這種已經出道的歌手之間的歌唱競技,最後到《青春有你》這種團體性競爭的才藝加歌唱選秀以及《我們的歌》這種成名歌手組合的音樂競技,選秀節目音樂競技節目已然發展到了一個非常成熟且無法再過多創新的音樂節目
  • 偶像選秀節目,應降些「虛火」多點實力
    3月12日,偶像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在愛奇藝首播,又一批懷揣偶像夢的年輕女孩從此登上舞臺,想要從此成為娛樂圈冉冉升起的閃耀新星。但節目結束後,觀眾似乎並不埋單。網友們紛紛表示,看完節目記住了靠獨特嗓音登頂微博熱搜的虞書欣,記住了酷女孩上官喜愛,記住了毒舌少女趙曉棠,卻沒能記住一場像樣的舞臺表演。節目剪輯的混亂,更是令許多觀眾一頭霧水。其實《青春有你2》所暴露出的問題並不是其獨有的,近年來偶像選秀產業所具有的普遍問題是,選手實力不足,經濟公司的偶像輸出機制不完善,選秀節目組太急功近利。
  • 中國偶像選秀十五年
    唱跳俱佳又拿遍多個選秀比賽的冠軍後,劉維自覺已站在人生最高點,卻不知一年後,自己就被娛樂圈遺忘。 《超級女聲》帶來的這個火熱的夏天,也給電視選秀節目開啟了一個新紀元。很多人以為,那會是中國偶像選秀黃金時代的序曲。誰能想到,那其實是偶像選秀節目最後的驚鴻一瞥,此後十餘年雖偶有起沉,終不似當年。
  • 誰「弄髒了」偶像選秀?
    從專業評審、大眾評審,再到全民製作人,選秀的評審權正在逐步下放。 但在人為制定的規則裡, 局外人似乎還沒有那麼多的話語權。 選秀執行導演胡晃晃告訴刺蝟公社,大部分節目製片方都有關聯公司,公司也有籤約藝人。有一些節目組會根據自己的評估,保證部分公司的選手晉級。
  • 《炙熱的我們》將播,姐姐們又乘風破浪:2020年偶像成選秀大年?
    但是一旦說到綜藝節目的話,偶像團體選秀節目倒是火了整整半年了。已經播出到尾聲的《青春有你2》,已經播出幾期的《創造營2020》。另外,還沒有播出的團體偶像節目,還有同樣一部同樣選秀的《少年之名》。一檔偶像團體大戰的競技綜藝《炙熱的我們》,還有一部就是未播先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了。這麼一看,2020年確實是中國團體偶像綜藝的大年啊!
  • 中國選秀新節目:「跨次元」虛擬偶像闖市場
    中國流行文化播客主持楊一娜(音譯,Ina Yang)解釋說,像《創造101》和《青春有你》這類在中國年輕人中很受歡迎的節目「沿襲了韓國偶像的培訓體系」,並採用了韓國流行樂壇所帶來的光鮮卻又艱難繁重的群體偶像文化。但這檔最新的選秀節目正在開闢新的天地。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發布了2021年的新綜藝計劃,其中,多部選秀節目的定檔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粗略統計下來已有六七檔節目正在籌備中,在今年兩檔女團選拔節目收官後,明年將迎來不少以男團為主的選秀節目,有網友評論: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 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發布了2021年的新綜藝計劃,其中,多部選秀節目的定檔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粗略統計下來已有六七檔節目正在籌備中,在今年兩檔女團選拔節目收官後,明年將迎來不少以男團為主的選秀節目,有網友評論: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2021年,將是選秀節目「激烈廝殺」的一年。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發布了2021年的新綜藝計劃,其中,多部選秀節目的定檔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粗略統計下來已有六七檔節目正在籌備中,在今年兩檔女團選拔節目收官後,明年將迎來不少以男團為主的選秀節目,有網友評論: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 如何看待現在的選秀節目 選秀出道最終只是曇花一現
    近幾年選秀節目越來越火,熱度也越來越高,很多網友說「像這類選秀節目,選手其實也就一開始火一點,之後節目越來越多,大多數選手都會被遺忘,近幾年也就毛不易、楊超越和蔡徐坤那幾人比較火一點」說到這裡,那我們還要聊一下選秀節目是怎麼開始的。
  • 2019選秀新勢力:偶像與演員的跨界分流還在持續
    2019選秀新勢力演員出任偶像導師走過偶像養成元年,今年的選秀養成節目無論是在導師陣容、賽制規則還是在應援打榜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升級。其中,從節目中不可或缺的明星導師來看,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兩檔偶像養成網綜的集大成者,其導師均來自於偶像出道或歌手出道等與節目的專業性密切相關的藝人。
  • 大型偶像選秀節目爆紅背後的喜與憂,從韓國《Produce 101》說起
    △從選秀節目《Produce 101》中走出的偶像組合Wanna One 文 | 李孟言 趙星雨校對 | 李雪嬌編輯 | 李禾子 國內從2015年底掀起的「偶像選秀」的熱潮至今持續加劇,在2017年,幾乎所有國內大型視頻平臺都推出或是延續了偶像造星選秀節目——有轉向網際網路造星的國內老牌選秀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