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在《花樣年華》裡的鏡頭為何如此迷人?

2021-03-03 導演幫

屬於《花樣年華》的掌聲已經很多了。先看影評,後看電影,有種很奇怪的感覺,總讓人在不經意中想要否定什麼,掙脫什麼。但是,在看了《花樣年華》以後,我不得不承認:儘管大家都說好,我也無法因此就違心地說它不好。

這電影營造的氛圍,感覺就象大朵大朵絢麗的鮮花在枯萎以後,芳香依舊瀰漫在房間裡,讓你可以悼念它那曾經拒絕枯萎的激情,連同無奈和感傷。當然,在這裡,我並不想說電影的人物和情節。我只是想試著說說,王家衛是怎樣用鏡頭來把握這種氛圍的。

一、王家衛的移鏡頭

在《花樣年華》裡,王家衛使用了大量的幾乎是唯一的一種鏡頭運動方式:平移。而他的移鏡頭和其他的很多導演比較起來(比如巖井俊二在《燕尾蝶》「南海姑娘」那段中堪稱經典的跟移),王家衛的手法要簡單和標準的多——有起幅,有落幅,中間移的過程十分平穩,一點也不花哨,簡直就象教科書一樣。

他使用移鏡頭的一個作用,是過場。在兩個場景之間平移,或者從黑場平移到新的場景。這種移鏡頭配合著張曼玉紛繁美麗的旗袍,讓人能簡單明了的看到場景和時間上的變化。同時,平移的鏡頭,也給出了一種平穩的節奏:在普通的一成不變的生活裡,時間不就是這樣靜靜的流逝著麼?

王家衛使用移鏡頭的另一個作用是渲染情節。在張曼玉和梁朝偉第一次約會喝咖啡的時候,兩人說起丈夫的領帶和妻子的皮包,這個時候,出現了快速的平移鏡頭(儘管快,移得依舊很穩)。這種節奏的突然變化,產生了應有的視覺衝擊力。使得已經沉浸在慢條斯理的生活氛圍中的我們,開始真正感受到這件事情對於他們兩個人的壓力、驚訝和痛心,但是,這些不愉快的感覺,還不足以毀掉他們的全部生活,至少他們還可以維持相對平靜的外表,這也許和他們的性格有關,和當時的年代有關。

《花樣年華》中的另一個移鏡頭,可能大家的印象會和我一樣深刻。不錯,就是張曼玉和梁朝偉兩個人在寫小說的時候,鏡頭在鏡子前面來回的平移。因為這是一面三折鏡,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鏡頭和鏡子,從各個角度看到他們兩個人若即若離的樣子,看著鏡子裡的世界和鏡子外的世界難分難捨的糾纏在一起。這個時候,來來回回的平穩的節奏,渲染的是他們之間既不是友情也不是愛情但是十分曖昧的感情,讓我們感覺——親密中的距離,平靜中的喜悅,喜悅中的淡淡的感傷。也許,我們不用說的那麼複雜,單是這種嶄新的視覺效果,已經有了使用這個鏡頭的足夠理由。

二、王家衛的全景深

王家衛的鏡頭不移動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定鏡頭,沒有推,也沒有拉。這和電影的整個風格是一直的。於是,在這些定鏡頭裡,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全景深的偏愛。因為,電影最美麗的畫面,他總是用全景深來表達的。

比如,梁朝偉走進他租的旅館房間那組鏡頭。一上來就是旅館的走廊,從這頭到那頭,全都輕輕的飄蕩著深紅色的窗簾,絢麗的地板向遠處延伸著。接著,就是梁朝偉腳的特寫,進門。我想我們更常見的畫面是,鏡頭跟著一個人走在走廊上,然後,在門口停下,他進門。這是比較常規的處理方法。但是,王家衛的選擇是——他給你一個深邃的空間,然後,讓你的視野就停留在那個空間的盡頭。他是如此的小心翼翼,似乎怕你不知道那只是一個別人的故事,似乎怕你走進去就會打擾了陳年舊事中的人物。

也許,他就是想讓我們遠遠的看著,隔著紗窗去看另一個美麗的世界,那麼,當這種美麗枯萎的時候,我們所感覺到的才不會是痛惜,而是一種說不出來的不那麼沉重的感傷。只要感傷,就夠了。

當然,他的這種全景深是和特寫鏡頭配合著使用的。當他想讓你看清一個人臉上的表情和眼神的時候,你不可能會錯過。但是,整個電影的調子始終是游離的,梁朝偉的髮型和張曼玉的旗袍,無時無刻的不在提醒你,這是昨日黃花,縱然美麗,依舊是一個遙遠的童話。

三、王家衛的光和影

對於光影的把握,一向是王家衛的拿手好戲。早在《東邪西毒》裡,就有很多人記住了鳥籠旋轉的畫面和湖水的波光流影。但是,在《花樣年華》裡,他對於光影的把握更成熟了,收斂了放肆的靈感和炫耀的企圖,完全讓光影為人物和情節服務,出現了一種更平穩的美感。

在電影《花樣年華》的許多鏡頭裡,我們可以看到,畫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個光源照亮了一小塊地方,而人物就在這小塊的亮處活動,或站,或坐,或者從黑暗中來,又走進黑暗裡去。這種對於黑暗的使用,這種對於空間的省略,這種強烈的明暗對比,使得畫面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性格,讓人聯想起倫勃朗的版畫,他們處理光影的風格幾乎是一致的。當然,畫面和鏡頭終究是有區別的。鏡頭不可能長長久久的停留在那裡,等待你揣測那黑暗掩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空間。所以,鏡頭採用那樣的光影美學,說到底還是為了營造氛圍的需要。除了可以讓觀眾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一小塊光亮的地方之外,黑暗總能滋長一些不安定的情緒,被擠壓的感覺,和更深邃的空間感。

當張曼玉和梁朝偉擦肩走過麵攤前的石板階梯,鏡頭移到路邊那盞昏暗的路燈上。整個畫面都是黑暗,只有那麼一點不清晰的黃光亮著——這個畫面停了很長很長時間,長的讓每個人都覺得這黑暗在醞釀著什麼,然後,突然就下雨了。在黃色的逆光照耀下,雨點顯的格外的大,格外的晶瑩。這段鏡頭當然有著導演想表達的隱喻,但這隱喻就是因為光影的加入,才顯得那麼強烈,打動人心。

在說完了這三點粗淺的理解以後,我仍然要對王家衛表示尊敬。這電影,讓我重新開始體會黑場的作用,在這以前,我一直對於那些在自己片子裡不斷使用淡入淡出企圖人造節奏的導演心懷怨恨,總想把他們吊起來痛打一頓,才能勉強釋放看片的鬱悶。如今看來,我還需要反思。

我更要對王家衛的敏感和多情表示尊敬,如果不是這樣,他就不足以把握懷舊的尺度。從電影的結尾來看。他相信:即使割捨了一份感情,它仍然會在心底最溫柔的部分頑強的蔓延,只有時間,才能讓離別的痛苦漸漸淡去,然而對過去的感傷卻始終還在那裡。

相關焦點

  • 讀懂王家衛的鏡頭和音樂,才明白《花樣年華》不僅僅在說愛情
    周慕雲(梁朝偉 飾)對著電話如此說道,不等回復就掛掉電話,離開香港。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蘇麗珍(張曼玉 飾)流著眼淚對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說道,同樣無人回答。2000年號稱墨鏡王的王家衛拍攝了一部《花樣年華》,票房雖然不高,口碑卻很好,當年提名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同時梁朝偉斬獲最佳男演員殊榮。
  • 《花樣年華》:蘇麗珍和周慕雲的禁忌之愛為何成了最迷人的東西?
    《花樣年華》是個精緻的藝術品,很多回我都想觸摸它,但又不敢,因為實在太過精緻。精緻到你看一輩子,大約都不會厭煩,都會有新的認識和發現。王家衛大約是一個優秀的社會學家,他把人際社交,人的心理看的有點透徹。
  • 《花樣年華》與《重慶森林》:為什麼王家衛的香港如此孤獨?
    本文將以《花樣年華》和《重慶森林》為例,分析王家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以及香港這座城市與王家衛電影城市意象之間的關係。《花樣年華》中的香港:漂泊之城《花樣年華》是王家衛拍攝的香港六〇年代三部曲之一。王家衛在電影中打出這樣的字幕:「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捉不住,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電影中周慕雲把秘密交給了吳哥窟,然而六〇年代與蘇麗珍的那段花樣年華卻永遠成為他難以忘卻的回憶。對於導演王家衛來說,這也成為他抒發懷舊情緒的六〇年代。從導演的經歷來看,老上海情結是要追溯到他的童年。
  • 重溫王家衛經典之作《花樣年華》
    這個修復活動是由王家衛監督和允許的,質量絕對沒話說。包括《重慶森林》《旺角卡門》《阿飛正傳》《手(導演剪輯版)》《春光乍洩》《墮落天使》以及《花樣年華》。恰好今年正值《花樣年華》上映20周年,分享一位外國博主製作的關於《花樣年華》從畫面美學到視覺隱喻的視頻,分析了電影如何表現一個人內心的糾葛:
  • 《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創作滑坡的開始 | 歪萊塢
    《花樣年華》(2000)當然,它在西方各大電影媒體受到的讚譽和佔據的榜單數不勝數,幾乎沒有其他華語電影可以與之媲美。不過,對於王家衛自己來說,《花樣年華》是一個藏而不露的關鍵轉折點。無論在影像風格還是內涵主旨上,《花樣年華》都與此前他的其他影片截然不同。
  • 我從來不喜歡王家衛的電影,尤其在《花樣年華》之後
    今天,是香港電影導演王家衛62歲的生日。電影研究學者戴錦華教授曾在採訪中明確表達:「我從來不喜歡王家衛的電影,我認為他太造作,太明確『作』,形式上有一種工整,他的主題的扁平——尤其在《花樣年華》之後。」面對《花樣年華》這部在國際影壇上備受讚譽且被視為華語電影經典之作的影片,戴錦華教授有怎樣獨到的見解與觀點?
  • 20年的《花樣年華》,「世不可避」的王家衛
    此外,王家衛電影4K修復版巡迴展原本計劃於6月5號在美國首映,包括《花樣年華》在內的七部電影均在放映之列,早些時候歷來惜字如金的王家衛曾對外表示,我很期待我的作品在6月上映,並慶祝《花樣年華》20周年。約定沒能實現,盼著提前過年的粉絲們願望落了空。
  • 王家衛在21世紀最好的電影《花樣年華》
    從電影《旺角卡門》到《春光乍洩》,王家衛用情緒描繪了多情的嚮往,似乎在搜尋任何形式的結構化的情節。他的《花樣年華》延續了這種風格,也許是我們印象最深的王家衛電影。對於幾乎他所有的電影,王家衛都會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開始拍攝,或多或少會根據自己的想法編造一些東西。他心裡真正想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情緒。
  • 王家衛《花樣年華》中的這些暗語,你看懂了嗎?
    ——《擺渡人》攝影指導鮑德熹在文章中爆料,王家衛導演在片場用這句話表達了自己對電影美學的極致追求。記得拍以下這個鏡頭的時候,上海正值最溼冷的冬天,室外溫度接近零度。我把反光打好了之後,導演問我要不要在地下放煙?我說因為是零度,灑下的水馬上會結冰。
  • 看懂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你就能明白什麼叫高級電影
    香港電影有一種另類,這種另類叫王家衛。愛情電影有一種另類,這種另類叫《花樣年華》。周慕雲與蘇麗珍的感情自然是電影的主軸,這部電影關於婚外情,關於曖昧,關於秘密。但《花樣年華》之所以經典,不只是因為梁朝偉與張曼玉,更因為電影裡除了人之外,場景,燈光,道具,配樂等等,幾乎每一樣關於電影的元素,都是關鍵。
  • 重溫:王家衛與他的電影《花樣年華》
    王家衛覺得我演戲太多功夫,總用三十七個方式去演,他說:「我不要了,你可否給我最直接的!」·美指張叔平:我要的是一種俗氣《花樣年華》是《阿飛正傳》之後對於60年代的再演繹,《阿飛》我認為美術很規矩、很講究,《花樣年華》就要試試不規矩,做得free(自由)些。
  • 閒話王家衛(7)/《花樣年華》:小資的至愛
    至少在全世界的影迷或影評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會認為《花樣年華》是王家衛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也認為這是王家衛最好的作品之一。《花樣年華》一如既往的講著痴男怨女的故事,一如既往的色彩畫面美麗的令人心迷神醉,一如既往的充滿了悶騷的調調,這是典型的王家衛電影。
  • 20年的《花樣年華》,「世不可避」的王家衛|百家故事
    5月20日,是電影《花樣年華》坎城首映的日子,今年恰逢20周年,如果不是新冠病毒肆虐,坎城原本計劃在坎城經典單元重映4K修復版的《花樣年華》。此外,王家衛電影4K修復版巡迴展原本計劃於6月5號在美國首映,包括《花樣年華》在內的七部電影均在放映之列,早些時候歷來惜字如金的王家衛曾對外表示,我很期待我的作品在6月上映,並慶祝《花樣年華》20周年。
  • 《花樣年華》20年:王家衛不斷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重慶森林》:身處大都會裡的溝通的欠缺和孤獨2000年9月29日,《花樣年華》香港上映。2020年9月29日,全新4K數碼修復版《花樣年華》全球首映。王家衛在視頻中表示:「4K版《花樣年華》能在今年如此特別的環境中,最終和大家見面,非常難得,很感謝大家。希望大家能夠享受電影。」
  • 一場驚心動魄的曖昧,《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王家衛最愛的女人
    一場驚心動魄的曖昧,《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王家衛最愛的女人今天小編想來給大家說一個王家衛最愛的女人,但是這個女人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王家衛電影中的一個角色。在《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的電影中第一次出現了這個叫蘇麗珍的女人,在之後的《花樣年華》、《2046》中,都有她。
  • 想當年|《花樣年華》:王家衛營造的中年情事,只是愛的偽辭
    《花樣年華》劇照更為極致的是,王家衛影片裡某個年代鮮明的社會氛圍,在《花樣年華》中基本消失,侷促的室內及室外空間往往僅現一隅,帶不出香港上世紀60年代的特徵,街巷零星張貼的中成藥廣告,配合轉場字幕中的年代提醒,成為時代模糊的注釋
  • 王家衛:花樣年華裡未說給你聽
    花 樣 年 華 《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導演2000年公映的一部電影。
  • 王家衛的光影流年,《花樣年華》20年,如花綻放
    導演鏡頭拍得清新而唯美,很多場景文藝感十足,名場面不斷。二十歲在漫天飛舞的櫻花雨裡,一見傾心;25年後,年華老去,在漫天雪花的冬夜裡重逢。導演頻繁的用近乎強迫症的畫面結構,反覆的強調著宿命的輪迴。在西方電影媒體的審視中,《花樣年華》是王家衛最完美的作品。
  • 王家衛的光影流年!《花樣年華》20年,梁朝偉、張曼玉的如花綻放
    導演鏡頭拍得清新而唯美,很多場景文藝感十足,名場面不斷。二十歲在漫天飛舞的櫻花雨裡,一見傾心;25年後,年華老去,在漫天雪花的冬夜裡重逢。導演頻繁的用近乎強迫症的畫面結構,反覆的強調著宿命的輪迴。當女主悠悠地說道,「要是只有一個季節該有多好,但是有四個。
  • 聊一部經典「王家衛」——《花樣年華》,嘗試拆解這部經典影視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劇情脈絡《花樣年華》和之前的《阿飛正傳》和之後的《2046》有著微妙的承接關係,在阿飛正傳的結尾,當張國榮飾演的旭仔在菲律賓的火車上被人殺死,然後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段梁朝偉的一段戲,這是因為王家衛本來要把《阿飛正傳》拍成上下兩集,而這一段就是下集的預告,講述另一個『阿飛』的故事,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拍成,王家衛並沒有明確地說這個男人就是《花樣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