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6點,天空仍是一大片的黯沉,偶爾從黑色雲層中透出一縷灰淡的橙色霞光。杜海雄穿戴整齊,走出了家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民都留在家中實行「自我隔離」,但杜海雄還是準時出門,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環衛工人就是無論寒冬或是酷暑都得堅守在城市環境的最前線,只要有人就會有垃圾。」這段日子環衛工的任務看似少了很多,但杜海雄心裡明白,這並不輕鬆。(文/王敬怡 圖/姜曉龍 設計/陳楚)
「80後」杜海雄是和平區環境衛生管理城市垃圾管理所箱桶管理一隊負責人,在來到垃圾管理所工作之前,有著12年當兵經歷,「我們隊一共36人,有8個人請假回家過年了。人少了,工作還是一樣,所以我們得更團結,更有戰鬥力,面對嚴峻的疫情要有勇於血戰到底的血性和膽量。」從軍經歷,讓杜海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了城市的潔淨,一直和班組工人們戰鬥在一線,把每一個成員都團結起來,道路清掃保潔衛生始終做到乾淨整潔。
箱桶管理一隊負責南京路以北小白樓、勸業和南市三個街道近3000個垃圾箱桶的維護、清運和管理工作。這工作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髒、累、苦、險」。特別是當疫情爆發之後,垃圾成了病菌傳播的又一途徑,除了餐廚垃圾、有害垃圾以外,廢棄口罩處理得當,也是遏制疫情蔓延的關鍵一步。
「人人都嫌棄垃圾桶,但是人人又都離不開它,最多的時候我們每天要集中清運2000多個口罩。」杜海雄明白廢棄口罩的危害性,所以在垃圾分類箱桶旁增加了「廢棄口罩投放」標識,他說,希望能通過這個標識讓大家擁有一絲安全感。
此外,他集中力量將人流稠密區作為重點汙染點位進行管控,特別是管轄範圍內的二七二醫院、血研所、眼科醫院、菜市場等地段,加派小型清運車增加清運頻次,盡最大可能避免汙染二次擴散。
「我們每天每個垃圾桶至少要消殺兩次,不僅要噴灑在垃圾箱筒內部,還要在周也噴上消毒液,同時還要保證垃圾箱外部的整潔,不能因為噴消毒液,把箱桶外面弄的全是白色消毒液痕跡,這樣老百姓也不願意伸手去拉垃圾箱的蓋子呀!」為此,杜海雄多次和轄區內的居委會溝通,配合進行垃圾箱桶的消殺工作。
進入工作狀態後,隊員們開啟「相互嫌棄狀態」,甚至做到「自我嫌棄」,杜海雄說,他們要把工作儘量做到「矯情」,做到極端的潔癖,才能保障老百姓的安全。
最困難的,莫過於穿著防護服裝備,工作難以施展,「跟平時工作有天壤之別,特別笨重」,在杜海雄負責的轄區內有三個集中隔離點,隊員們要負責周邊的垃圾箱桶的清運和消殺工作,「大家都是平凡人,不可能不怕!不過即便如此每次我也都會跟去,哪能讓咱們的工人獨自面對風險呢!」
每一次去到隔離點,杜海雄和隊員都身穿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和加厚膠皮手套,熟練地把次氯酸鈉溶液按照比例稀釋後裝入消毒桶中,四五十斤的消毒桶猛地一下背起來有點吃力,他調整了一下姿勢穩穩地背在了背上。「走路要慢、動作要小,還得時刻謹防防護裝備出現縫隙。」雖然如此,過不了十分鐘杜海雄全身都會冒汗,護目鏡不一會兒也會起霧。
杜海雄是地地道道的江西人,由於這次疫情爆發於春節前夕,正是單位人員緊缺時段,大多數同事和他一樣在入行之後很少有機會借節假日回老家探親,被問及「為何選擇春節留守」時, 「我們肯定不能走啊!工人已經有8個請假的了,我得頂上去,如果大家都回家了衛生誰來搞?」即使疫情嚴峻,他們仍然得像齒輪一樣,在城市龐大的機體內分毫不差地運行。
「白天主要處理垃圾箱桶的滿冒以及消殺工作,晚上則是處理垃圾清運工作。」和平區大多都是老舊小區,垃圾擠壓車沒有辦法開到小區內,所以平時只能依靠工人把垃圾箱桶拉到一個集中點位,垃圾擠壓車開過來集中清運。「最近小區陸續封閉,原來的清運路線不得不因為封路而改變。」杜海雄一有時間便騎上電動車走在大街小巷,逐條街記錄著情況,以便讓垃圾擠壓車找到最優路線。
整個夜晚,垃圾擠壓車在市區大街小巷之間來回穿梭,不知不覺中,垃圾就沒了,黑夜也過去大半,「平時的勸業場街人流量大,垃圾量也大。最忙的時候都是半夜12點到家,早上5點又得起床。現在商業區人流量減少,但也不敢放鬆警惕。」
杜海雄笑著說,幹這一行其實沒有幾個好天氣,春天塵土飛揚,夏天高溫曬得冒油,暴雨衝得垃圾滿地跑,秋天的時候一陣風落葉落幾層,冬天的時候大雪紛飛。幹了這麼多年,什麼苦也吃過了,也就習慣了,無論什麼天氣,他出門都不會皺眉頭。
工作中他不僅要對3000個垃圾箱桶進行逐項檢查、噴淋殺毒,還要與職工一起清掏垃圾、擦拭垃圾箱、跟車收運..... 最近他還當起了修理工,「這些日子,修三輪的都沒出攤,我們的電三輪垃圾車幾乎每天不停歇的在運轉,難免有壞的,一些小毛病,我們就自己修了。」不管是平日,還是疫情當中,杜海雄都一絲不苟用他們自己特有的執著,做著大家眼裡最平凡無奇的事。
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大海才不會幹涸,一個人只有融進集體組織才最有力量,他們用雙手築牢了一座城市的屏障。每天清晨,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杜海雄與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一樣,走上街頭,開始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用勤勞的雙手,默默地在平凡的工作中,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織密這張「守護網」,維護著這座城市的「美麗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