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2020-07-30 阿禾追劇

從《我是餘歡水》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再到《三十而已》。我懷疑編劇都是商量好的,專門在2020年,瞄準了「中年焦慮」這個詞。

無論電視劇還是綜藝,從立項到拍攝,再到最後上映,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漫長周期。為什麼恰好在2020年密集播出呢?我不由得聯想到,或許是90後邁入30歲了吧。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我們今天聊聊《三十而已》。

首先肯定一下,這部劇目前(7月30日)豆瓣評分7.7,三條線劇情緊湊,品質不錯,整體算是好劇。

但是!!這部劇太刻意製造焦慮了。劇可以看,但隨便看看就行了,千萬不要代入感太強。它的殺傷力不是一般的強,我只看了兩集,就不敢再看下去,怕了怕了。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在一線城市打拼過,後來當了逃兵。因為壓力實在太大了,我甚至得了抑鬱症。後來在2018年,感覺實在待不下去,溜了。

看《三十而已》的時候,我又體會到緊張不已的氛圍,那是一線城市獨有的味道。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拿顧佳來說。

人如其名,顧佳說,這個家就是她的戰場。請注意,她用的「戰場」這兩個字。對她而言,生活是一場戰鬥。為了讓兒子上貴族幼兒園,她大費周章,陪兒子面試,找人託關係,幫闊太太提鞋,讓我這種鄉下人看呆了。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她就像是一個陀螺,不停地轉,越轉越快,越轉越盲目。

不僅要把兒子照顧好,把家裡安排得井井有條,還得幫老公打理公司。生孩子,建公司,換大房子,每一步都是她在推動輪子。當她對許幻山說「你是一家之主」,我感覺哪裡不太對,明明她才是掌舵的吧。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顧佳已經很成功了,在上海買房,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況還是大房子。但她活得幸福快樂嗎?不見得。

我很能體會那種感受,剛畢業的時候,我比大自然還自然地認為,努力奮鬥才是「正確的」。但我和顧佳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剛搬進大房子沒兩天,顧佳立馬就被刺激了,因為她去了躺頂樓。她驚訝地發現,頂樓居然是三層複式。跟頂樓相比,她所謂的「大房子」,簡直就跟平房一樣,這能忍?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這是一個死循環。

顧佳夫婦獲得了成功,他們在上海買房、買車、生孩子。但問題就來了,他們需要大量的錢。努力地賺錢,消費,負債。然後再賺錢,再消費,再負債。如果賺到更多的錢,她就會以更高的開支,去重複這種循環。


再說說另一個角色。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王漫妮,want money,對應的是單身女性「飄族」的焦慮。這部劇的敘事很有特點,並沒有特定的主線,而是截取了一個個生活片段。

王漫妮為了業績,買蔥油餅賄賂保安,讓客戶能順利到店;遇到了百萬大單,卻被同事暗算,差點丟了單子;曾經立flag,三十歲之前,要麼在上海買房,要麼找個人結婚。眼看30歲要到了,她只好改口,說那是失戀時的狠話...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這些事誇大了嗎?非但沒有,還很真實。

然而請不要忽略一點: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比如同事間的相處,未必就是勾心鬥角。在很多公司,同事相處是很融洽的。

但在劇中,這些戲劇化的事情,都呈現在顯微鏡下,被聚焦放大了。而編劇的目的,就是為了引發人們的焦慮情緒。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王漫妮有顏有身材,1.5W加提成的收入,也絕不算低,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慘咧?月入幾千,長相一般的普通人咋辦,是不是不給我們活路啊??


《三十而已》裡,能引發焦慮的劇情,實在是太多了,這是顯而易見的刻意為之。

比如闊太太的社交,非常的簡單粗暴,一個個都像勢利眼、幼稚鬼一樣。懂點奢侈品知識,就可以站在鄙視鏈頂端。怎麼說呢,就好像一個撿糞的說,假如我當了皇帝,撿糞的叉子都得用金的,所有的糞都歸我一個人撿。

宣傳消費主義,好像有錢就能為所欲為,有錢就能做人上人。這怎麼有點眼熟呢,不就是曾經的咪蒙牌毒雞湯嘛。

《三十而已》:這部劇讓我很焦慮,不看了

總的來說,這部劇把那些苦的累的痛的聚焦放大,來吸引人的眼球。從創作的角度說,這無可厚非。就好像寫這篇文章,我不否認《三十而已》的品質,但不可能先用2000字誇這部劇,然後才來說我的觀點。

我只看了兩集,或許前面是在說「三十」,後邊才是「而已」吧。我擔心的是,這部劇一天一熱搜,會不會有人入戲太深。

畢竟劇情容易引發焦慮,你要是太當回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那只是別人的故事,別人要麼有錢,要麼有顏有才華,要麼是上海土著。而我們只是普通的活著,千萬不要代入感太強。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這部國產劇看完,神清氣爽!別再販賣焦慮了,導演
    《三十而已》這部劇目前已經進入國產爆劇的預備役了。乾淨利落的劇情讓人看了心情十分愉悅。雖然內核是溫暖,但是整部劇都是處在低氣壓的氛圍中。《三十而已》並沒有走國產劇的老路,而是走出了當代女性的颯爽姿態。並且主角拎不清斬不斷,看的觀眾是抓心撓肝!《三十而已》為什麼讓我有了看下去的動力?這部劇沒有太過的拖沓,煽情。每一個主角不能說智商在線開掛無敵,但也不至於犯太低級的錯誤。三位女主,三種人生。大多數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共鳴。
  • 看完《三十而已》大結局,佟麗婭不接這部劇是對的
    看完《三十而已》大結局,佟麗婭不接這部劇是對的原創 娛姬電影 娛姬電影 昨天關注 『娛姬電影』▲ 你想看的這裡都有我當初一直以為這三個獨立女性後面會一起互幫互助搞事業,轟轟烈烈走向人生巔峰。一個懂得運籌帷幄的女老闆,一個金牌銷售,一個文筆好的顧問和品牌維護,這不是完美的一個閉環嗎?可是到了大結局,這部劇的中心思想:努力不配得到幸福。
  • ​《三十而已》:憑什麼要給這部劇叫好,扭曲的價值觀
    《三十而已》:憑什麼要給這部劇叫好,扭曲的價值觀,還能成了香餑餑不成?三十歲,這對女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如果你打開自媒體,就會發現很多標準,令人望而生畏。高舉女權大旗的人會千方百計讓女人們焦慮,讓三十歲真的成為一道坎兒,過去了名車豪宅,事業有成;過不去,你就不配做女人。於是有了這部《三十而已》,假裝是在探討三十歲的女人應該如何活出個不錯的樣子。
  • 三十而已這部劇,是女人三十而立嗎
    有人問「這部劇是不是貶低了男性」,竊以為這想法太窄了,它貶低的不是男性或者女性,而是三十歲這個年齡階段。雖然標題三十而已,但劇中的角色無不被「而立之年」所帶來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顧佳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家。家是她依靠和維持的本源。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持本源。
  • 朱一龍劉詩詩《親愛的自己》:劇情太壓抑了,焦慮版《三十而已》
    這部劇和《三十而已》的區別,就是一開場沒有多少輕鬆的片段,這部劇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快節奏的把所有令人壓抑的事情,都給放送出來,讓你感覺很難受,但是又說不出有什麼不對。因為《三十而已》裡飾演許幻山的演員李澤鋒,在這部劇裡飾演了雷浩文,差點就讓人覺得串劇了。雷浩文和許幻山,還真的有點相似,都是花心大蘿蔔。只不過,許幻山偷偷摸摸,雷浩文光明正大。但是,雷浩文好一點,他還是未婚。
  • 《三十而已》|年齡不必焦慮,你當乘風破浪、披荊斬棘
    這個夏天,最火的劇應該就是《三十而已》了。在小姐妹的安利下,我也默默追完了這部劇。所以追完這部劇,我決定寫點東西,分享一些感受。對一些東西的不合理期待,只會加重自己的苦惱和焦慮。倒不如放下執念,做好一路披荊斬棘的準備,然後去擁抱生活。
  • 當代女性很焦慮?綠瘦讓你「三十而已」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兩個名詞成為了現代對女性的新定義詞,這也是現在熱播的兩部電視劇劇名,分別用兩群不同的女性去講述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的生活,愛情,事業。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紛紛表示真實,女生太難了,女性焦慮!
  • 江疏影童瑤《三十而已》:王漫妮的處境,暴露了成年人的年紀焦慮
    》正在熱播,這部劇因為現實的劇情和戳心的臺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這部劇的故事圍繞三個不同身份的女性展開,顧佳表面看是一個養尊處優的貴太太,丈夫溫和,兒子可愛,讓外人羨慕不已,實際上顧佳不只是一個全職太太,她既需要照顧孩子,還需要給丈夫的公司幫忙,為其出謀劃策,非常不易。王漫妮是一個奢侈品店的櫃姐,業務能力強,心氣高,儘管到了三十歲,她依舊不肯回老家,接受父母的安排,哪怕留在大城市又苦又累,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 三十而已刷屏 可是焦慮其實早就開始了
    有著普通安穩的工作,可是與老公間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使得婚姻難以維持下去;這部劇從播出開始便是一直被大眾津津樂道大家還記得裡面有一個片段,是另外一部熱播劇《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來的一次聯動。二十不惑》劇組的女生在因為自己過了20歲便是開始焦慮中年危機,只能表示服氣。
  • 三十而已這部劇一定要看,不是為了追星,而是為了即將到來的30歲
    》,單憑這一句「三十而已」,不知道給多少即將30歲的人多少無形的壓力。一聽劇名,正28歲的我,馬上焦慮即將30歲的自己,會怎麼樣,會不會也碌碌無為?《三十而已》這部劇是以三個即將30歲不同層次的女性視覺來演繹的,實在是太接近生活了。把 我們這些30歲的人群所經歷的焦慮,或者即將經歷的壓力演繹得淋漓盡致。
  • 《三十而已》這部劇
    《三十而已》這個劇名吸引著我去點開來追,結果看了一集就陷進去了。一開始我羨慕顧佳有個幸福的家:老公許幻山愛她還有才華,兒子許子言聰明可愛,顧佳更是自帶才華和美貌,還有敏銳洞察力的成功女性。直到看完這部劇,結局還算滿意,雖然沒有誰是贏家,但卻貼近現實,平淡無其。顧佳的才華與努力註定她會越走越好;王漫妮是個有追求的女性,也選擇了提升自己;鍾曉芹呢就是大部分女性的寫照,繼續柴米油鹽,記錄生活點滴,再次成長。還好,我們只不過三十而已。
  • 《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中產姐姐,最焦慮的是階層翻船
    都市劇《三十而已》屬於漸入佳境,越看越耐看的類型劇。 這部劇不像《我是餘歡水》那樣刻意安排明快的節奏、密集的衝突。 而是表面波瀾不驚,但綿裡藏針,觀眾會不時被劇情反映的真實一瞬刺痛。 細節真實無懸浮感 很多看過《三十而已》的觀眾表示,這部劇拍的很真實。 真實通過兩方面來構建,第一步是編劇在人物塑造上的真實,第二步是導演把劇本實現為每幀畫面時的真實。
  • 佟麗婭辭演的爆款,讓我焦慮不起來
    上周有兩部國劇上新,一開播勢頭就非常火熱,熱到有毒粉在後臺催我碼字聊聊這兩部劇。一部是《二十不惑》,另一部是《三十而已》。從受眾面積來看,《三十而已》的受眾面更寬點兒,所以今天就來說說這部劇。因為本質上而言,《三十而已》這部劇在我看來,仍舊是一部精英思維包裝下的女性雞湯劇。
  • 《三十而已》,我原以為是部炫富劇,結果看了部仇富劇
    我以為自己在看一部炫富劇,其實看了一部仇富劇。一最近的一幕高潮。完美大女主顧佳被闊太太圈的李太太暗算,智商歸零花了150萬買了一個資質有問題的茶廠。中國的富人雖然少不了炫耀的做派,比如董花花。但要硬說她們每天要把噁心人寫在臉上,也是不合理的。我有個白富美朋友,也算比較old money的白富美。我一次我在上海和她吃飯,我裝模作樣的客氣一番:你坐這裡吧,風景好,可以看外灘。她一笑,沒事,我公司就在旁邊,天天看外灘。
  • 我為什麼不看《三十而已》了
    在超前點播中《三十而已》已經播到了大結局,這部今年夏天的爆款劇,風靡痘印快手微博等一切我能接觸到的平臺刷一下朋友圈滿屏都是《三十而已》的劇照,和大家生氣吐槽的發言。 最開始我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這部劇,和小夥伴們一起追的熱火朝天。
  • 《三十而已》:「渣男」合集,販賣焦慮,咪蒙附體?
    》,讓我又看到咪蒙式內容的影子,看看裡面都描述了些什麼:陳養魚(陳嶼)在婚姻中,一貫表現得有點冷漠。顯然效果很明顯,觀看劇的網友們的情緒被挑動起來了,網上關於劇情的討論也就越來越多了。《三十而已》也就成功了。
  • 談談《三十而已》的虛偽與真實之處,它真能治好女性的焦慮嗎
    我承認,這部劇好看,創作者也非常用心,網絡上一片好評,但我仍舊不滿意這部劇,為什麼?因為披著現實主義的外衣,《三十而已》的內在,是一種對女性觀眾的取悅。它精準狙擊觀眾的心理,它的每一個話題,每一個情節,都是為了女性觀眾量身定做,你的所有焦慮,都能在裡面一一對應。
  • 《三十而已》,赤裸呈現30歲女性的焦慮
    如何在上海這座處處充滿小資的城市完成突破成長並找到歸屬感,是電視劇《三十而已這部劇圍繞三個女性,從三十歲的焦慮到人生的成長,一經播出,就帶動了各種相關話題討論。這部劇最值得反思的是:女性的焦慮,從來都是社會帶來的,而她們卻還要努力迎合社會。
  • 如何評價熱播劇《三十而已》,與《我的前半生》相比,差別在哪裡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毛,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解讀最新娛樂資訊!說起熱播劇《三十而已》,最近又掀起了一波收視狂潮,這應該是繼《我的前半生》之後,口碑最好的一部講述女性成長題材的電視劇。與《我的前半生》不同的是,這部劇講述的是三條線,故事的前期,這三位女主的故事並不相同,關聯性似乎也不是很強,三位女主是由鍾曉芹而聯繫起來的,並逐漸成為最好的朋友。
  • 《三十而已》大結局,販賣當代焦慮,故事不接地氣,結尾讓人心不平
    《三十而已》是由張曉波執導,張英姬編劇,江疏影、童瑤、毛曉彤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但觀看整部劇,她還是沒能擺脫都市劇的雞湯定律,終究是一部受精英思維影響的不接地氣的偶像劇。整劇裡面的幾個主角就像當代都市中的「祥林嫂」,無時無刻不在傾訴著女性生活的不易。主人公們的生活寫照是很真實,但對比自己的人生,卻有巨大的差異。